《一副横江而来的棺材,几乎给我们全村人带来了灭顶之灾...》
第4节作者:
爆头十三 推开了鸡棚门,一股浓烈的臭味扑鼻而来,这么多年过去,我已然无法形容当时那味道有多难闻了,如果一定要让我形容,就跟尸体腐烂了很多天又掉进了粪坑那味儿差不多。
但我没看到鸡棚里有啥腐烂的尸体,只看到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石灰,石灰上踩着不少人的脚印,还有一粒粒糊掉变黑的蒜头。
我已经不敢再往前多踏一步了,因为那味道熏的我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就在这时,奶奶走了过来,很轻松走了进去,拿着扫帚和簸箕进来清扫那些石灰。
我捂着鼻子,问奶奶:“奶,里面这么臭,你咋能进去的啊?”
奶奶扫着石灰,没搭理我,就随便回了句:“哪有味道啊,鸡棚不就这味儿么?”
我摇摇头,一转身,就消失在院落之中了。
在王小冬家玩到了中午,他爸妈本来在家里糊纸盒,听到门口有狗叫,出门看了一眼就放下手中纸盒的活儿出了门,我跟王小冬也随着一起去了,一走出院子,顿时看到了好多人急匆匆的往同一地儿赶了过去。那地儿,就是我家那方向。
看每个人慌慌张张的表情,我意识到,肯定出了啥事,于是也顾不得再跟王小冬耍就赶紧回家去了。
到我们家院子的时候,一瞅果真挤满了人,这次人比昨天在漳河围观的人还多,还有不少是其他村的人也赶了过来。
这么多人到我家,到底是来干啥的?
我从人堆中挤了进去,看见院子中央停着一辆货车,货车旁边横着几条长条凳,我爷爷坐在正中,旁边还坐着几个老头,那几个老头我都认识,都是村里比较有发言权的人。
日期:2015-01-11 18:11:19
那时我小,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看到这架势以为爷爷出事了,然后眼泪吧唧吧唧就流了出来,再然后,哇呜一下,泪水就决堤了...
爷爷见我哭,放下手上的旱烟便过来抱我,这一抱不要紧,却让我看到了那货车上摆着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昨天在漳河里发现的那个棺材。
据说,当时看到了那棺材,我也不哭了,而是咳了起来,开始是干咳,后来咳的越来越凶,把早上吃的全吐完了,就开始吐黄水,脸憋的通红,涎水流的身上全是。
这一咳就停不下来了,把我爷爷奶奶吓坏了,围观的人也有出主意的,喝醋,仰脖子,烟水,都不管用,折腾了半晌,我爷爷直接借来了一个板车,驮着我就往生产大队的医院跑了。
奶奶原本也是想跟着的,一看到还有这么多人留在这儿等着处理棺材的事,两人都走了,这摊子谁来收拾?
原来今天一大早,爷爷和叔叔找了村里几个后生,准备把棺材送到派出所让公『安』处理的,可赶了几个小时的路程进派出所时,几个公『安』就拍了些照片,录了笔供,说先把棺材弄回去,这边要有人悬挂找棺材的提示时再通知爷爷。
爷爷吃了个闭门羹,心里多有怨言,但派出所不收也没办法,怎么处理这幅棺材,一时间没个注意就找来了这几个老头商量对策。
爷爷和几个年轻后生驮着我往医院赶了,村里那些个德高望重的老头跟奶奶商量了下,一致决定先让棺材入土再说。
商量罢了,司机开着车把棺材运走了,其他人也陆陆续续散了,等人走光,奶奶扫了扫院子的杂物,准备关好门去医院看我。
正扫地时,一个男人闯进了院子,瞅了半天,开口说道:“大嫂,你家这块,阴气重的不寻常,是不是近日内办过白事啊?”
日期:2015-01-12 19:48:56
那男人三四十岁左右,穿一件脏秋秋的长袍子,手上,脸上也沾着油垢,头发蓬乱枯黄就跟鸡窝似得,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洗了。胡子倒是刮了,只是刮的一点也不利索,尖长的胡渣还密密麻麻残留在唇边,让人看的很哆嗦(方言:压抑的意思)
奶奶打量他时,只见他背着手,杵在原地,眼里散发出白厉厉的光再四处侦勘,隔老远都能闻到那身上浓烈的酒味儿。
那男人我奶奶知道,姓姜,叫啥名没人知道,不过大家为讨方便,都称他为“姜孬子(傻子的意思)”。住在那三四里外的王摊村,家家户户都认识,但口碑却不太好,一把年纪了,连个媳妇儿都没讨到,也没个亲朋好友的,生活自然强不到哪儿去。
至于为什么说他口碑不好,这中间有个有个说道:据说他年轻时不务正业,专干那倒斗的勾当,所谓倒斗,讲通俗点就是掘人坟墓。漳河对边,是一片望不到头的防护林,相处那林子里面,除了有山猪野兔这些野物之外,还有不少不知年代的古墓,那墓穴里头,可藏着不少的宝物儿。
这传闻且先不管是真是假,前文说了,农村人都比较迷信,不管到底有没有宝藏,也不敢有人私自越河去寻那鬼心思,不然打扰了祖宗的清净,那罪过,谁扛得起?
但这姜孬子是个例外,不仅敢私自渡河,还专捡那深更半夜的,一个人偷偷到河对面去,也不知道干啥。
日期:2015-01-12 19:49:16
最先发现这姜孬子倒斗的,是一对船夫兄弟。那时候也是个夏天,一对在漳河靠载人为生的兄弟两,有一次载客晚了,就没回家在那船舱里睡了起来。
睡到大半夜的,忽然听到湖里面有动静,弟弟心细儿,听湖里面的动静也像是啥水里面的东西,于是就喊醒了哥哥,两人在船头照着手电筒,凭借微弱的灯光,瞅见那湖中央有个影子迅速往湖对面游过去。
那影子游的速度,是快的惊人,兄弟两儿从来没见过,两人胆儿都不小,以为是一条罕见的大鱼,兴奋之下,就乘着一条小船追了过去,后来追到了岸边电灯一照,才发现原来是姜孬子!
兄弟两纳了闷,姜孬子移动的速度这么快,也不见身子沾水,也不见啥渡河工具,却只听丝溜一声便渡了河。刚想问明缘由时,又见他手上正攥着一些瓶瓶罐罐好像是古董之类的东西,这才想明白,原来是去干那没p眼的勾当去了。
从那儿之后,姜孬子名声就臭了,但他自己不当回事儿,反而在路口搭了个摊,以算命卜卦为由来弘扬一些听不懂的东西。
开始就他每天自言自语,也没个人搭理他,后来到了文『革』时候,这姜孬子还不学聪明,在大庭广众之地,还说跟他学仙法,得长生之类的瞎话。
在那时候,说这种话就是封建迷信,就是大逆不道,就该千刀万剐,然后姜孬子便被红卫兵捉了,关进路口的黑屋子开始打。
给人吊在房梁上打了大半夜,那撕心裂肺的惨叫,隔方圆几百米,都听的现现的。
从那儿之后,姜孬子就变得傻兮兮的,经常一个人蹲在马路边呆笑,有时候一蹲就是一天。打那时候起便有了“孬子”这个称呼。
日期:2015-01-12 19:49:34
村里人虽然瞧不起他,但看他可怜,也隔三差五给他送吃的,送用的,村里的干部也会经常去慰问,知道他爱喝酒,就给他带一辆瓶老白干。反正吃不饱,也饿不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