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奋争型。反正死路一条,造反,赌一把,赌赢为王为侯,改变命运,赌输潇洒死一回。
此谓官逼民反。
说实在的,在万恶的封建社会,逆来顺受型的农民占绝大多数,不信,你去算算,每次农民起义时,造反的人数,占当时农民人数的百分之几?
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请诸君去研究论述。夜郎实在没有这个水平。
造反的是农民,可造反的头儿,大多不是农民。军队中的军官或者小头目(陈胜、吴广)甚至士兵(张献忠、李自成),宗教首领(张角、张梁、张宝、韩山童、刘福通、洪秀全),旧朝官僚(刘邦、李渊、李密、翟让、宋江),贵族后代(项羽、刘秀),私盐贩子(王仙芝、黄巢、张士诚),小商贩(王小波)甚至和尚(朱元璋),都可以做造反的头儿。可是,真正的农民做造反头儿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夜郎实在是想不起来,诸君不妨帮忙想一个?杨秀清、萧朝贵烧炭为业,虽有小商贩之嫌,姑且算上吧。但是,他们算不上正头目。
由此,农民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就不难理解了。第一种结果,被当时的统治者镇压,失败;第二种结果,旧的统治者被新的统治者取代,失败。
注意,第二种失败,是农民的失败,不是农民起义头目的失败。
农民,还是做农民,还是种地交地租服徭役兵役,还是盼望风调雨顺、盼望善良的皇帝和地主。
私盐贩子,怎么就成了农民起义的头儿?
日期:2014-08-13 10:11:53
[为什么造反的头目老是私盐贩子?3]
盐,是封建社会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商品,是仅次于粮食的生命保障物品。“不饱不饿三担谷,不咸不淡九斤盐”,谁都离不开它。
正因为如此,它被统治阶级看中并利用。在它身上,封建统治者看到的不是咸津津的食盐,而是亮锃锃的金子。
最先发现这块金子的是汉武帝。“官营盐铁”,垄断经营这两样东西,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盐和铁成了封建统治者对老百姓敲骨吸髓的工具。
后来的统治者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既然大家都必须吃盐,政府就可以垄断经营,赚取高额利润。
天宝、至德年间,政府垄断经营盐,每斗盐的价格是10钱。用脚想一下,这里面已经包含了政府的高额利润。安史之乱后,肃宗乾元元年 (758年)每斗盐的价格提高到110钱,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提到每斗210钱,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提高到370钱。“大历末,通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二百万贯,而盐利且过半”。
政府将盐垄断,以此对老百姓敲骨吸髓,狡猾地掩盖剥削事实。物价飞涨,是政府剥削老百姓的主要方法。
如果走私食盐,其收益可想而知。
政府为了垄断盐利,制定了严酷的刑罚。不仅用死刑威胁,甚至还使用了连坐法。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资本论》
麻烦诸位,请算一算私盐贩子的利润率。
而且盐价越高,私盐贩子的利润就越高。
因此,杀头灭族也不能阻止私盐贩子的疯狂。
日期:2014-08-13 13:08:21
[黄巢起义]
私盐贩子至少有这样一些特征。
在贩私盐过程中,与官府为敌,出身入死,练就了一身武艺、胆量、智慧和谋略。
不少同伴被处死,多少次失败的贩运财物被没收,对官府有刻骨铭心的仇恨。
有用生命为赌注,博取财富和利益的勇气。
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
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财富,对贫病交加的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农民有一定的吸引力。
骨子里有造反的细胞,相当于魏延脑后的反骨,性格绝对不是逆来顺受型。
所以,私盐贩子,常常是积极参加起义甚至是领导起义的。
黄巢,就是这样一个私盐贩子。他是朱温同志的第一任老板,所以我们要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其祖上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受家庭影响,黄巢善击剑骑射,能言善辩,跟一伙贩卖私盐的亡命之徒打得火热。但是,到了黄巢这代人,黄氏家族在积累了一定的家财后,准备培养几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以光宗耀祖。因此,黄巢读了些书(“稍通书记”),也像很多读书人那样,先后几次到长安应试进士科。但是,唐末的科举掌握在一群贪污腐败的官员手里,没有人际关系,不行贿赂的人,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何况黄巢这种二三流角色呢?结果不言而喻,次次乘兴而来,回回败兴而归。最后一次参加考试不第后,愤而写了一首《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然后回头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怒气冲冲地离开了长安。
日期:2014-08-13 15:45:21
[机遇]
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我会证明给你们看,我并不是屡试不中的窝囊废!
老子不当官了!回家继承祖业,当私盐贩子,当盐帮首领去。
“士为知己者死”,大凡一个人,特别是一个自以为有才华的人,其内心都渴望被别人认可,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理解了他,认可了他,重用了他,他宁愿为你死。诸葛亮之于刘备、文天祥之于赵昀(宋理宗),方孝孺之于建文帝,都是这种情怀。
反之,空有一腹才华,被人蔑视、被人遗弃、被人埋没,那么,他也宁愿为你死。不过,应该加上几个字:他宁愿为消灭你而死。
屡试不中的黄巢,就是这种心情。他怀着对科举制度、对皇帝、对唐朝官吏刻骨的仇恨,等待着机会,等待着有一天风风光光地回到长安,把那一群蠢猪般的官员和皇帝踏在脚下,像碾蚂蚁一样地碾死他们。
唐朝负责科举的官员最后悔的两件事是:没有录取黄巢和李振。黄巢的故事我们已经开始讲了,李振的故事以后再讲。他们没有把黄巢和李振拉进他们的朋友圈子里,把这两个人推进了他们的敌人圈子里。为此,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且是生命的代价。
机会很快就来了。
王仙芝与尚君长等人在长垣县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向各道传送檄文,揭露唐朝官吏贪污腐败、赋税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号召大家起来消灭这个罪恶的政权。
腐朽的唐政府官员本来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他们却做了农民们的朋友。
真是奇葩啊!
日期:2014-08-13 19:32:13
[起义]
因为他们要面子。小型的起义,州县觉得应付得了,就不向中央报告;大点的起义,宰相觉得应付得了,就不向皇帝报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