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传奇 之五陉三孔布》
第48节

作者: 半车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14 09:27:00
  兄弟二人就此暂别,张甲午独自奔城南而去,承恩则直奔“皇宫”。得知承恩回宫,溥仪立即在书房接见了他。溥仪急切地问道:“可寻得宝藏?”
  承恩答道:“回皇上,并未寻得。只是找到了假托胡大木的内奸,已被猎户沈荣所杀”。接着,承恩把此次进山寻宝的经过仔细讲述了一遍。
  溥仪听得十分认真,听到最后,他又问:“张甲午和沈荣现在何处?”
  “奴才等追进山洞,沈荣遭到陈光亭偷袭,两人开枪对射,双双毙命,张甲午在回来的路上坠崖身亡”,承恩静静地答道。

  溥仪追问道:“张甲午功夫了得,怎就坠崖了?你确定他已死?”
  “我俩攀登岩壁时,他一脚踏空,摔了下去,奴才看得仔细,的确摔死了”。
  溥仪轻轻点了点头,继续问:“进山图何在?”
  承恩磕头道:“奴才没用,回来路上碰到日本人突然搜查,情急之下,奴才把进山图烧了”。
  溥仪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问:“烧了?”
  “当时情况紧急,奴才来不及多想,请皇上恕罪”,说着,承恩不停地磕着头。
  溥仪慢慢坐回到椅子上,过了一会儿,阴沉地问道:“尔确定日本人没发现?有没有引起日本人怀疑?”
  “奴才确定没被发现”,承恩赶忙回答。
  溥仪沉默了片刻,继续问道:“毓良死时可对你有交代?”
  承恩忙回答:“已向奴才传下皇上口谕”,说着,他把毓良所带玉佩双手呈上。
  溥仪接过玉佩,摩挲了片刻,装进口袋,对承恩说:“你应该知道轻重,此事休得向任何人提起”。
  承恩磕头道:“奴才知道”。

  溥仪命人将郑忠臻、罗怀璧叫进宫来,让承恩把事情经过又简单讲述了一遍。溥仪开口道:“看来藏宝之谜尚未揭开”。
  郑忠臻说道:“可是王爷信誓旦旦,臣以为还是应该再探一次”。
  罗怀璧慢慢地说:“王爷已前往天津养伤,只怕再去寻宝的事一时半会儿不能成行”。
  溥仪尴尬地笑了一下,说:“王弟这是生朕的气啦,但寻宝之重任非他莫属,二位爱卿想想,如何让朕的王弟欣然受命、再效犬马呢?”
  郑忠臻答道:“是否可以许诺王爷为内阁王大臣,邀其回来?”
  溥仪沉默不语,未置可否。

  罗怀璧说道:“还是直接说明再请王爷担纲重任,臣以为王爷不会推脱的”。
  溥仪接话道:“需多些诚意”。“可如何算得真心诚意呢?”溥仪自问自答道:“重金?高官?恐他看不上吧”。
  这时,罗怀璧试探着问:“是否可将玉制三孔布送一枚与王爷,以表诚意?”
  溥仪答道:“如今进山图仅剩这一份”。
  罗怀璧回答:“那才更能彰显皇上器重”。

  溥仪沉默良久,开口道:“朕考虑一下,明日再做定夺”。
  日期:2015-06-14 15:24:00
  从溥仪书房出来,罗怀璧告诉承恩:“皇上命你暂时不要离开皇宫,明日会安排你阿妈和妻子进宫与你相见”。
  第二天,承恩的父亲和妻子进宫与承恩匆匆见了一面。承恩的父亲身体更加孱弱,而且又病了。丁璇的小腹已经微微隆起,但在宫中这样的场合,承恩也只能是问候两句而已。承恩父亲问为什么没看到莫日根和张甲午,承恩不禁凄然,告诉他们莫日根和张甲午都已经没了。
  承恩的父亲和丁璇无不惊愕,他们追问详情,但承恩告诉他们不可深究。看着眼前久病的父亲和怀孕的妻子,承恩实在放心不下,可自己又无能为力。三人又坐了一会儿,承恩嘱咐丁璇照顾好家里,自己恐怕一时半会儿不能回家。承恩父亲说道:“儿尽心当差,家里的事不必挂念”。
  匆匆见过一面后,承恩父亲和丁璇便被送回了家。
  当天,溥仪传下圣谕:赐号赫舍里?承恩为色尔古楞巴图鲁。但承恩自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脑子里都是莫日根、毓良、那广威、索宝钺的音容笑貌。
  晚上,罗怀璧找到承恩,告诉他,皇上打算命承恩携带一枚玉质三孔布前往天津面见溥偲。但尚有一只木匣正在制作,所以需要承恩等待几天。于是,承恩利用这几天时间好好休息了一下,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张甲午,不知道大哥的情况如何了。
  五天以后,溥仪召见承恩,在场的还有郑忠臻和罗怀璧。溥仪将一只精美的木匣交给承恩,并告诫他:“此匣异常重要,务必确保万无一失地送到朕的王弟手上。万全起见,朕派宫中侍卫英盛随你前往,尔等即刻动身”。同时,罗怀璧拿出一封书信交给承恩,告诉他将此信一并交给王爷。
  承恩与英盛出了皇宫,承恩说:“我等此次去天津,恐怕时日不会短,可否让我回家跟家里人道个别?”英盛做了个请的手势,于是两人直奔承恩家而去。
  承恩到家之后,发现家里静悄悄的,他顿时有种不详的预感。承恩跑到父亲房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桌子上却有一张便条。纸条上写着:你的父亲和妻子在我处做客,请承恩君到新京西郊满洲文化株式会社一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