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眼灵界——真人真事,鬼影无处不在,我的朋友有一只通灵狗眼》
第32节

作者: 陈大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28 21:29:00
  (导读:因为有个别读者说到乱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作者作如下导读说明,到目前为止,其实作者只写了三个故事,明武小时候的故事,因为那时和作者亲历有关,按顺序也是放在前面写,也就是四个白衣鬼影和爱平失踪的事情,后一个故事直播连载已经有一个星期多了,其实就是讲明武养野鬼的故事,不过,由于野鬼和樟树上的百年女鬼,水鬼有关,牵连在一起,所以一起写了。中间有加一些地方风俗,这方面很多人是喜欢看的,另外交代了女鬼、野鬼和水鬼的来历,我想这都是必要的。并没有很大的逻辑问题。读贴的朋友可按此导读,感谢所有支持的朋友!)

  日期:2013-12-28 21:38:00
  九十年代中期,我们村子里因为木材资源十分丰富,当时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出产也有红杉等许多珍贵树种。所以从县到乡到村子都加强了森林管理,我们村里就成立了护林队。护林队由村里品行较好的年轻人组成,听说当时总共有三个护林班,并且在进出重要森林的地方设有关卡。
  徐明武自然也成为了护林队的一员,他还是第二班的副班长。因为明武在平日里独来独往,也没有不良品行,让人感觉是那种比较本分又有点威严的人。
  在我老家,最著名的一片山场森林,当属大云山,这片山场面积很大,到九十年代还完全是原始森林,几乎没有人为砍伐过一根木材。大云山离我们村子大约四十华里,从我们小学那边的铁路旁,后来开有一条通山公路,可直接到达大云山。但因为是崎岖山路,开车进山也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日期:2013-12-28 21:52:00
  大云山外大约十里地,有一个自然小组,只有七八户人家,现在早就搬走了,但在九十年代还住有人,那村子就像空中楼阁一样,经常在云山雾罩的半山腰若隐若现。站在从小学出来的铁路上,可以隐约看到这村子里的一两栋房子,但天气不好就看不到了。这村子的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所以就有沙村来代替着叫吧。
  汽车进入大云山,必定要经过沙村,但都是盘山公路,路程虽不长,可非常艰险,而且当时开的山路很狭窄,连汽车交会都非常麻烦,有时要另一部车退出几千米才能找到一个交会的地盘。
  也就是在沙村,当时设有一个护林关卡。关卡设在山路上,走到沙村还有一里地左右。这个关卡,是二班负责的,也就是明武他们班。关卡旁有一个简易的屋子,必须有人彻夜护林,护林队的队员有时是进山后住个两三天,回到我们村里换洗衣服,带些米菜,休息一天又进山。

  日期:2013-12-28 22:03:00
  夏秋两季还好,山上风景怡人,凉风习习,但冬春两季就麻烦了,春节道路非常泥泞,春雨绵绵,冬季则山里冷风呼啸,寒气难挡。可护林队也没办法,而且被抽到进入护林队的人,还是很骄傲的,高人一等的感觉不说,工资也是相当不错的。
  明武说,那时累得要死,但心情非常好,干劲十足。但直到发生了后面的事情后,一切可就不好玩了,而且连关卡都撤了,沙村的人也开始陆续搬离那偏僻的小山村。
  这件事情的发生却不是令人讨厌的冬春两季,而是最舒服的秋天。
  山里的秋天满山的野果,天高风凉,空气非常好,能见度也特别好,就是这个秋季,噩梦来临了。

  那时这片原始森林已经开始了采伐,木材正源源不断地向外运出,既然有采伐,就有采伐的伐木工人驻山,这批人是县里派来的,不知道是哪里人,在大云山里搭建了一排的简易房子,大约有十间平房,还带来了做饭的女人,一伙人有十多个,其中有两个女人。
  日期:2013-12-28 22:13:00
  事情发生在一个晚上。明武说他一辈子也忘不了。那天队长回去了,明武当班,护林队总共是五个人,走了一个,就只有四个人,明武带着三个队员。
  那天接到通知有两部大车来运木材,中午之前这两部车都进了山,但到傍晚却还一直没出来,大概是装运的过程中遇到了点麻烦。明武就招呼其中两个队员走路去里面探一探是什么情况,那两个队员接了任务就走了。据说,这两个队员进山后,一路玩耍,因为太多野果了,都是很珍贵的野果,所以是一边走一边采摘,不到五点,天就黑了。但大家都觉得时间还早,以往也有这样的情况,车子进来,最迟出去的车子有时会到晚上七八点再开出去。所以两人其实并不想往大云山里走,只是想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等,这样的话,等等走出来也不至于要走太多的路。

  大概五点半,开出来了一部大卡车,堆满了木材,吱吱呀呀在山道上饶着开,看过去装载有些超重。
  日期:2013-12-28 22:21: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