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那些事儿——烽火离歌中的南陈往事》
第33节

作者: 明轩公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1-22 14:16:29
  此时的羊侃仿佛已经看到侯景大摇大摆地渡江而来了,联想到当初寒山之战时萧渊明拒绝了自己的意见,这时再看殿上的君臣,只能仰天长叹:“今日败矣!”
  如果我们关注下此时萧正德的任务,我们不由得会笑了,朝廷任命萧正德坐镇丹阳郡,负责建康及长江防务,好嘛,这样一来,侯景渡江之后将毫无压力地推进到建康城下。
  侯景渡江而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建康城。“四十年中,江表无事。”大梁四十多年的太平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侯景羯胡的兵临城下!
  侯景渡江的消息像瘟疫一样开始蔓延,萧衍大为震惊。没理由啊,一艘船都没有,侯景的部队难道是从天上来的么?然而,倘若萧衍知道萧正德的底细,一切的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然而,萧衍在臣民心中高大上的形象一下子土崩瓦解。此时的萧衍成了金兵南下时的宋徽宗,传位东宫成了他唯一的想法。四十七年的皇帝,坐的够久了,在此之前,也就汉武帝在位时间破了五十。而萧衍的寿命此时已经破了汉武帝的记录,奔着赵佗的指标值去了。

  面对太子萧纲,萧衍说出了内心想法:“以后军国大事无须问我了,内外的全部军队都交给你了。”萧衍老了,想问题考虑太多,既要想着如何用阳谋杀侯景杀得有理有据,又要谋算着侯景在长江边是否又是虚晃一枪,想多了确实累啊,或许换一个不把问题想复杂的人会好一些吧,萧衍如是想到。然而萧衍的提前让位恰恰是最错的一步,因为这个太子萧纲,除了会写写诗文,在政治掌控上就是头猪!甚至连他后来的七弟梁元帝萧绎的一半都达不到。

  在台城被围期间,萧纲就做了两个重大决定,而这两个重大决定恰恰是把自己这边一坑到死的决定,就这么个玩意来掌控局势,那等于是比萧衍控局更差,梁军输的更惨!这时,侯景那边来人了,来的正是徐思玉。据他所说他是弃暗投明过来的,请求见皇帝。大家都认为徐思玉是刺客。可朱异却很自信地说道:“姓徐的能干什么啊,还刺客,不要脑补,OK?”但是朱异给徐思玉说话,老徐可不买账。徐思玉带来了侯景的文告,侯景起兵的原因不外乎三个字:“清君侧。”朝中有奸臣,奸臣就是他朱异。这下可把朱异气个半死,心里嘀咕道:“早知道,我管你是不是刺客,一刀了事,还能容你这么疯狗乱咬么?”

  梁朝这边挺滑稽的,不能让徐思玉空口说白话啊,居然派了一个考察团去侯景那边证实一个情况,好像现在侯景不是入侵,而是不小心的边境摩擦,只要考察团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避免双方的大战,实在很佩服梁朝方面此时还希望将战事用外交手段搞定的决心,这与秃子在“九一八”之后,试图通过国联解决问题基本是一个路子啊。而当考察团问起侯景起兵原因,侯景咧开他的一口黄牙笑道:“欲为帝。”王伟则在一旁立马打圆场:“口误,口误。河南王是说朱异这个奸臣乱国,河南王是来平乱的。”考察团不是傻子,侯景那三个字足以证明,这事情,没得谈。

  然而,大战将至,建康城周围却是出奇的紧张,大批民众涌入建康城,盗贼横生,家家闭户。平日里的“城管”,京城卫戍部队纷纷去武库抢兵器自卫,仿佛有把刀在手里,侯景就不敢杀自己了。歌舞升平的胜景不在,大乱将至的惨象却浮现在眼前。
  我们来看看双方对比。建康城此时是一个人口规模超过百万的大都市,拿出十万大军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缺乏优秀将领是梁朝的症结所在,五十年的太平盛世,让江南人民安逸的骨头都酥了,畏马如虎,是当时的最显著写照。虽然赶不上八旗子弟那种游手好闲,提笼架鸟,白天琉璃厂,晚上八大胡同那种。但是,让他们上战场杀敌,刀尖舔血却是难以想象的。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梁武帝的皇帝做的太好了,在位四十七年,除了在江淮和北魏打拉锯战,境内却一直没有战事发生,甚至是大规模造反都没。刘宋那种多次建康被围的景象是梁朝百姓不曾见到的。宋,齐两朝暴动频发的三吴之地,此时更是成了安稳的大后方。

  不要讥笑梁朝军民的这副状态,试想一下,哪天战争爆发,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表现又会比他们好多少呢?有些人整天嚷嚷着打仗的,真到了开战的时候,反倒看不到他义愤填膺的样子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