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征讨的一路,是叛军中的硬骨头。苻柳,先帝苻健的爱子,久经战阵,熟识兵法,蒲坂兵精粮足。他根本不把王猛这样的书生看在眼里,急于趁势和王猛决战。王猛,稳住阵脚,拒不接战,示弱于敌,寻找战机。同时,派出间谍,混进蒲坂,散布政府三路大军出师征讨,京师空虚的流言,引诱苻柳上当。相持月余,当苻柳轻信谣言,率领精锐骑兵两万人马,奔袭长安的时候,王猛先安排猛将邓羌率领精锐骑兵 ,于险要处埋伏。 邓羌虽然只有七千骑兵,因为以逸待劳,占据险要,又长于攻击作战,结果苻柳大败,狼狈逃回。王猛又趁机截杀,“尽俘其众”,“苻柳仅与百骑入城”。迅即王猛率众攻城,擒斩苻柳。
接着,王猛派出邓羌率众驰援杨安, 进攻陕城。三个月后,三路大军会战,攻克陕城,活捉魏王苻廋。
平“五王之乱”的战役,最终尘埃落定。
有人将苻坚、王猛三个月平定五王叛乱,和六十多年前的战祸蔓延16年西晋“八王之乱”相比较。认为西晋“八王”除了淮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还算见过阵仗外,其余都是纨绔子弟。而前秦“五王”大都行伍出生,从小就纵横战场。 西晋“八王”如此孱弱,却能能为害十多年,而“前秦“五王”这样强悍,却百日授首。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前秦有苻坚、王猛,而西晋没有!
附带交代几句:
前面那位一连阵斩两个叛王的青年将领吕光,是老将吕婆楼之子,曾受教于王猛,被苻坚提拔为后备干部。若干年后,他又受苻坚委派万里出征,镇抚西域,担任西域都护府一把手。在西域,他恩威并用,安定地方,开荒屯兵,发展生产,享有很高威信。再后来,大秦帝国衰亡,吕光挥师东进,建立了以河西走廊为腹地,幅员辽阔的后凉帝国。
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日期:2012-09-16 10:52:18
(十)
“苻坚与王猛”之七:
灭燕之役(上)
苻坚与王猛亲自组织的最为成功“超级战役”,就是369年-370年的灭燕之战。
这一个决定前秦帝国命运的大战役,充分显示了苻、王二人,君臣默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的智略和气魄。 这一仗,波澜壮阔、龙腾虎跃,痛快淋漓!
前面说过,前燕是个大国,是个强国。燕国“户口人民,数兼二国(指前秦和东晋),弓马之强,四方莫及,”各种战争资源更是前秦无法比拟。加上三代明君多年治理、慕容恪、慕容翰、慕容垂等当世雄杰参与领导,国家内部稳定,国力在当时无以匹敌。对于前秦来说,在强燕面前,自保尚且不暇,何谈进攻。
但是苻坚一直有个梦想,拿下燕国统一北方。
而王猛就帮助苻坚制定了“富国强兵,以邀天时,静以待变,伺机而起”的战略构想。
前秦君臣,一直瞪大眼睛盯着对方。有史料表明,至迟从366年起,前秦就不断派出间谍进入燕国,掌握燕国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情报,定期在最高层分析研究。
强大的燕国,不断发生着变化,先是大燕帝国国君慕容儁去世,新君慕容煒孱弱。“太后可足浑氏侵挠朝政”;接着,慕容翰被冤杀,有“军神”之称的的太傅慕容恪病死;再接着,贪鄙妒贤而又庸碌卑陋的慕容评执政,独揽大权。 智勇兼备在燕国素著威望的吴王慕容垂被妒、被谗险遭杀身之祸,狼狈出逃,被大秦帝国接纳。燕国社会构架、军力国力、政治格局都快速走下坡路。
燕国硕果仅存的德高望重的亲旧大臣、头脑清醒的范阳王慕容德,上书皇帝,指出大燕帝国迫在眉睫的“四大危机”:
1,王公贵戚肆意占民为“荫户”,国家户口少于私家,仓库空竭,用度匮乏。
2,“货赂上流,官才非掌,百姓困弊,寇盗充斥”。
3,吏断常奉,战士绝廪;纲纪颓紊,士卒却战。
4,贤才能将,非当其位;显途要津,凡庸拥据。
这一切变化,都在秦国君臣的掌握之中。
机遇,正在向我们走来!
尽管燕国已经今非昔比,但是,和这样一个国家开战,绝非儿戏。秦国君臣进行了极为慎重的战前部署。
1,苻坚、王猛与各路将军“日阅军旅”,积极练兵备战。
2,加紧调运军需,“多聚粮秣于陕东”。
3,借出兵援燕抗晋,派将领侦查“燕之地形险要,兵力虚实”。
4,“聘问相询”,故意表示亲善,施放烟幕。
5,高规格接纳燕国流亡政客慕容垂。向燕施加心理压力。
公元369年,前秦帝国拉开了灭燕战役的序幕。发动战争的借口是:燕国违约、食言。
原来,在此前,燕国曾经请求前秦帮助自己,共同抗击打到家门口(枋头)的东晋的部队。 燕国答应,在胜利之后,将虎牢关以西燕国土地割给大秦。于是, 秦国派将出兵,和燕国并肩战斗。结果东晋部队被打败,仓促败退回南方。 秦国要求兑现诺言,燕国丞相慕容评轻轻松松回答一句:那是外交使节没把事情讲清楚,是误会。不算数!
前秦被忽悠了。
(其实,“援燕”和“被忽悠”都是王猛的“预谋”)
正愁师出无名,这一场“被忽悠”来得正是时候。被“欺骗”了的前秦帝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决心开战!
日期:2012-09-17 15:51:58
“苻坚与王猛”之八:
灭燕之役(中)
前秦的“灭燕之役”是一场十六国时期的最具规模的战役,实际上超过了“淝水之战”的规模,后面细表。
这次战役双方前后投入兵力为,燕国30-40万人,前秦20-22万人。战线从今天的河南、山西延续到河北。核心战役激烈程度,前所未有。
战役的第一阶段,前秦方面带有火力侦察性质。
369年冬,苻坚任命王猛为统帅,大将梁成、猛将邓羌为辅,统领步骑三万讨伐燕国。十一月进攻洛阳。
这时燕国洛阳守将为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因为进攻突然发起,洛阳兵备不足。王猛清楚地知道,慕容筑在燕国的处境和他的性格,于是,兵临城下并不强力攻城。而是,给这位武威王爷发了一封信。信中给慕容筑详尽分析当下形势。接着,一边恐吓,一边挑拨,一般边拉拢。硬是兵不血刃迫使慕容筑开城投降。
在洛阳城下,王猛大事张扬,摆开强大阵容,举行受降仪式。
燕国举国震动。
燕国前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这时驻兵新乐城(今河南新乡南)。 负有拥兵不救,坐失名城的重大责任。不得已,他借着黄河结冰,从荥阳渡河,勒兵西进,拼命进攻,想夺回洛阳。在石门镇遭遇王猛的东巡部队,获得小胜。王猛立即派大将梁成,率部迎头痛击。将慕容臧打得溃不成军,败退回黄河以北。
于是,洛阳到荥阳阵线便被巩固下来。
370年春1月。王猛带着得胜之师班师长安。
火力侦察,一石双鸟,既摸清了燕国部队的战斗力,又将秦国疆土拓展到洛阳以东到今天的郑州一线,从西到南,对燕国形成了“新月式包围”。
心中有数之后,秦国君臣休兵三个月,进一步完善最后灭燕的各种准备。计划适时展开灭燕之役的第二阶段,即战役的核心阶段。
对于即将展开的战役核心阶段,苻坚、王猛商定了“国家成算”。这个“核心”,由三个板块构成:
1,派出文武兼备的阳平公(王)苻融,率大军进驻洛阳,加强南方防线。防止燕国从南线威胁秦国,或者失败后从这个方向溃逃。同时,造成声东击西的战略态势;
2,派王猛和老将军杨安率领十员勇将,精锐步骑六万,以闪击战的方式,分东、西两路出其不意进攻燕国的西部防线:一路进攻壶关、上党;一路进攻晋阳(今日太原),力求取得速战效果,“夺敌魂魄”。
3,国君苻坚亲率大军十万,继王猛、杨安之后趁胜进军,东出孟津,以优势生力军,夹击燕国主力。争取在燕国首都外围,进行决战。
力争一举拿下燕国京城邺都。(在今天的河南安阳和河北邯郸之间的临漳一代)
日期:2012-09-18 20:16:03
(十二)
“苻坚与王猛”之九:
灭燕之役(下)
370年4月,灭燕之役的核心阶段,正式开始。
王猛、杨安两路大军迅即出现在燕国西线,且进军神速,势如破竹,“所过郡县,望风降附”。王猛一路陷壶关、取上党,活捉燕国上党地区最高军事首长、南安王慕容越。杨安一路也所向披靡,很快攻到太原城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