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2年8月下旬,吴长庆和袁世凯率军抵达朝鲜南阳的时候,日军已经在花房义质的率领下逼近汉城;吴长庆并不打算与日军发生直接冲突,他便命令军队原地待命,因此日军一度抢占了先机。花房义质率军进入汉城,大院君被迫派人与他谈判,花房义质提出了几项条件,其中主要包括:朝鲜方面负责缉拿和惩处杀害日本人的凶手,朝鲜要赔偿日方的财产损失;朝鲜要允许日军在朝鲜驻扎,朝鲜要向日本增开通商口岸。并且,花房义质限期朝方三天之内做出答复,不然就威胁用武力解决争端。
大院君从内心排斥日本方面的强硬态度,但是他手下的朝鲜军队是不足以抵抗日军的,而且许多士兵开始了叛逃。在这种情形之下,大院君只好以朝鲜要为闵妃举行国丧为名,尽量拖延谈判的进程。但是,花房义质的是不会容忍大院君的这套拖延战术的,他气冲冲地率军撤出了汉城,以示谈判的破裂。假如花房义质足够聪明,他大可直接占领汉城,并挟持朝鲜王室为其所用,从而控制朝鲜中央政府。可是,花房义质相当愚蠢,他率军撤出了汉城,这就给清军进占汉城提供了可乘之机。
大院君为了防止日军卷土重来,便派人去联系清朝代表马建忠,请他派清军进驻汉城,以此来抵御日军的来犯。马建忠前来拜会了大院君,以便进一步了解汉城局势;而且他事先知会了花房义质,以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大院君一向是亲附大清而排斥日本的,他以为这样就能换来清朝的全力支持,可是他大错特错了。假如马建忠等人支持了大院君,那么清军势必要与日军一战,为了免于与日军发生直接冲突,马建忠只有牺牲大院君的利益。
马建忠在与淮军将领丁汝昌和吴长庆以及朝鲜官员金允植和金云中商议之后,制定了抓捕大院君的计划,然后他派人去请大院君前来会谈。大院君根本没想到清军会抓捕他,便大摇大摆地来到清军大营,结果被袁世凯当场给拿下了。袁世凯逮捕了大院君,然后用军舰把他运到天津,而后又转运至保定,交由李鸿章审讯和发落。可怜的大院君,以朝鲜太上国王之尊,被宗主国大清扣留了数年之久,直到公元1885年才被释放回国。
袁世凯在抓捕了大院君之后,便率军攻占了汉城的各个要地,同时抓捕或枪毙了一些参与壬午事变的朝鲜叛军,迅速控制了汉城的局势,并把闵妃迎回京师,进而控制了朝鲜的政局。袁世凯在此次平叛中,一马当先连续放枪,打出了清军的威风,击溃了朝鲜叛军,也震慑了日本军队。袁世凯一战成名,引起了李鸿章的赞赏和器重,李鸿章便把吴长庆等人调回国内,让袁世凯作为清朝驻朝鲜总督全权处理朝鲜事务,从此清朝对于朝鲜的宗主国地位重新得以确立。
日期:2013-12-29 20:20:52
第三节 掌控朝鲜
袁世凯掌控了汉城局势之后,便把闵妃重新扶上了执政官的宝座;闵妃有感于袁世凯的恩德,又慑于清军的威武,便一改之前亲日的立场,投入了大清的怀抱,也投入了袁世凯的怀抱。闵妃先把自己的表妹嫁给袁世凯做妾,袁世凯不但接纳了这个小妾,而且顺便接纳了她的两名贴身婢女,甚至他还把闵妃拉上了床。当时的袁世凯年轻气盛而又好色轻浮,但他与闵妃之间不仅是一种个人关系,而是一种政治联盟关系。
袁世凯以大清国驻朝通商大臣的身份,征服了执政的闵妃,又与朝鲜重臣金允植和金焕始等人结为至交,从而成为了朝鲜事实上的太上皇。在汉城的官场,无人不知袁世凯的大名,他们纷纷尊称袁世凯为“袁司马”,以此来表示对他掌握朝鲜军国大权的承认。当时的朝鲜政界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主张依附大清的“事大党”,以金允植为代表;另一派是主张转头日本的“开化党”,以金玉均为代表。公元1884年,金玉均领导开化党发动了甲申政变,准备一举推翻事大党的统治,结果被袁世凯给镇压下去了。
开化党的背后是日本势力,袁世凯镇压甲申政变,主要就是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击退日军,除了他自身的胆略和清军的英勇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日本的国力和军力还不足够雄厚,十年之后一切都改观了。袁世凯打击了日军,从此便与日本人结下了深仇,日本人屡次派人暗杀过袁世凯,都因袁世凯的谨慎而未能得逞。我们都习惯性地认为袁世凯的亲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错觉,袁世凯一生都是反日的,关于后来他全面接纳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本身就是个谣传。
袁世凯征服了朝鲜当局,又击溃了日军的进攻,便开始全面主导朝鲜的政务了。袁世凯给朝鲜约法三章,不允许朝鲜与列强各国建交和经商,也不允许朝鲜向西方借款,要求朝鲜在大政方针上完全听命于自己。另外,袁世凯还在朝鲜编练新军,让朝鲜的军队完全听命于自己,不允许别人争抢朝鲜的军政大权。袁世凯的这些干涉朝鲜内政的做法,已经超越了宗主国对藩属国的控制权限,引起了朝鲜方面的普遍反感。
朝鲜国王李熙虽然是个政治傀儡,但他眼看着袁世凯控制了朝鲜的一切,甚至袁世凯还侵占了他的女人,而且袁世凯在他面前从来都是一副上国钦差总督的姿态,他作为一个男人和国君,便再也忍无可忍了。李熙通过朝鲜驻华使官,向清廷提出要求撤换袁世凯;清廷内的许多人,包括袁世凯的老友张謇,都纷纷指责袁世凯的做法有损两国关系。但是,有一个人不同意换人,而是坚决支持了袁世凯,此人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完全掌握了北部中国的军事和外交大权,他力挺了袁世凯,谁反对也就没用了。在李鸿章看来,袁家与李家是世交,而袁世凯又是个军政大才和后起之秀,他将来是有望继承自己的衣钵的。因此,李鸿章非但没有理会清朝官员和朝鲜国王的反对,而且给袁世凯亲笔题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袁世凯控制了朝鲜的政局,也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于朝鲜的进犯,但是随着中日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他终将不得不从朝鲜逃离。
日期:2013-12-29 20:21:27
第九章 中法战争
第一节 战争起因
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入越南引起的,越南在明清两朝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它在中华帝国的天**系中,与朝鲜和琉球等地是一样的,所以清朝是不甘心把宗主国的地位拱手让与法国的。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军以及捻军起义,满清王朝的实力虽然大受损失,但是它不甘心丧失对于各个藩属国的影响力,而且经过洋务运动它的实力有所增强,它便更不甘心让法国夺取越南了。
公元1856年,法国传教士在越南被杀,法国便以此为借口,派出军舰炮轰了越南的土伦港(今岘港)。两年后,法军从土伦港登陆,先后占领了西贡(今胡志明市)。公元1860年,法军进攻越南的南圻,并先后占领了嘉定、定祥、边和、永隆等省和昆仑岛。次年6月,法国和越南阮朝签订了第一次《西贡条约》,将西贡一带的地区割让给法国。公元1863年,法国再次大举入侵越南,越南承认法国是柬埔寨的保护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