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黄土高坡比较荒漠的一带,因为地广人稀,常常有毒蛇出没,那些毒蛇常常伤人。有个得道道士,培养出一种蜥蜴,在人被毒蛇咬后,再让那种蜥蜴咬上一口,以毒攻毒,蜥蜴的毒和毒蛇的毒综合,被咬的人就会安然无事。因为那人是道士,所以用了罗盘来养那蜥蜴。人们在用蜥蜴疗伤时,得不停念叨着太上老君,否则那蜥蜴就不大灵验。
忽一日,冯棉对城里的生活心生倦意,便跑到黄土高坡荒漠一带游玩。在那里转了一周,某个中午来到一山下。见那山上红彤彤的似乎有火,心里好奇,想曾几何时黄土高坡上四处红旗飘扬,难不成这座山是革命圣地中的圣地,便快步爬上山去看看究竟。
上山后,冯棉才发现那所谓的火,是由对面的戈壁把阳光反射过来造成。冯棉见这景色美轮美奂,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自出神,忽然觉得脚下一阵剧痛,低头一看,见一条蛇爬过,她天性怕蛇,见那蛇身鲜艳,顿觉眼睛一花,整个人便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冯棉悠悠醒转,往四周一看,见躺在了一个竹床上,整个房间便是她现在布置的这般情形。救她的那人不知道是不是和尚,妆扮跟寻常人一般,但手上却捏着一串佛珠。那佛珠有三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的佛珠相间排列。因为那佛珠有红、黄、蓝三种颜色,跟普通的佛珠大不相同,所以冯棉不知道那人信的是不是普通的佛。
那不知是不是和尚的人见她醒了过来,便说了用罗盘里的蜥蜴救她的事儿。冯棉见那人和蔼可亲,一时女儿心态发作,问那人在用罗盘里的蜥蜴为她疗伤的时候,是否念叨了太上老君,如果念叨了太上老君,佛祖知道了,是不是会介意。
日期:2014-09-10 11:05:16
冯棉跟那人玩笑了会儿,两人距离很快拉近,很快两人都觉得遇到知音,不久便成了知己。冯棉跟老公赵一尊闹翻后,便来到了这猴鸣山。因为猴鸣山上有蛇,冯棉便用罗盘养了这蜥蜴。一则防蛇,二则纪念那老友。
这故事很梦幻,让刘晓霜听得如醉如痴。吴晓见刘晓霜脸色泛红,想小姑娘脸色泛红不外乎有两种原因,一是遇见了心仪的人,二是听见了美妙的爱情故事。吴晓据此判断,冯棉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既然是爱情故事,女人在讲爱情故事时会多有编造,那这故事虚构的成份偏多。
冯棉讲完那故事,说这屋子都跟太上老君有关,边说,边走到那竹床前,拿起那竹枕,轻轻扣了扣,把竹枕打开。吴晓见竹枕里面有道符咒,上面写着“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冯棉说把那道符咒放在竹枕里,女人用那竹枕睡觉,就容易怀孕。刘晓霜看了那竹枕一眼,再看了自己肚子一眼,脸上有些忸怩。吴晓想起天仙般的许婉,想起许婉竹屋里那睡了就能怀孕的竹枕,不禁茫然。
冯棉给吴晓、刘晓霜做的晚饭很简单,每人一碗粥,粥里面有个红薯,然后用泡菜下粥。那两个红薯呈人形,不知道冯棉从哪里寻来,刘晓霜见着害怕,但出于礼貌,只得勉强自己吃了。两人吃完饭,冯棉才道出那红薯的玄机。
这里不产那种红薯,是她特意叫人从黄土高坡荒漠一带运来。那种红薯在黄土高坡荒漠一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渔夫爱上了一个村姑。渔夫打鱼,村姑种地,本应成就美好姻缘,却被家人破坏。村姑气急之下寻了短。渔夫打鱼回来,不见了那村姑,四处寻找无着,却在村姑所种的地里见到了一个奇怪的红薯。那红薯呈人形,跟那村姑相貌一般无异。渔夫情知村姑寻了短,含泪把那红薯吃下,从此两人永不分离。自那后人们再不见渔夫踪迹。再之后人们奇怪的发现了一件事,在那片土地上种出的红薯,都呈现人形。人们为了纪念那对情侣,给这种红薯取名为“明月心”。
日期:2014-09-11 11:06:17
刘晓霜听了这故事,看了吴晓几眼,不知自己是否该把那吃进肚里的红薯吐出来。
眼见夜色渐浓,吴晓、刘晓霜便向冯棉告辞。冯棉托吴晓一事,让吴晓给赵乐找个对象。冯棉说赵乐喜欢的姑娘很特别,眉心上必须得有颗痣,那颗痣必须不左不右,象南海观音上的痣一般。刘晓霜听了,下意识往自己眉心上摸了摸。
孙嫣在写赵一尊那神经病时,笔墨锐减,在写冯棉时,却刻意加了一段,就是“明月心”那个爱情故事。吴晓见了觉得古怪,说那天是吃了红薯,但却没听到冯棉讲“明月心”那故事,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孙嫣鄙视了吴晓一眼,说《第十三类情感》既然是言情小说,冯棉是重情之人,而猴鸣山上的言情情节严重不够,所以她不得不绞尽脑汁加了一段。吴晓见孙嫣眼睛泛红,不知孙嫣在编造“明月心”那故事时哭也没哭。
吴晓再看了段“明月心”那段故事,总觉得那故事离奇了些,男人多半不信,不知道女人信也不信。孙嫣说《第十三类情感》既然言情,现在男人个个无情,哪还会看言情小说,肯定是给女人看的,所以那故事男人信也不信没什么关系。
吴晓听了这话,赶紧说起《第十三类情感》的版税,说如果少了男性读者,版税会少掉一半,这样太不划算。孙嫣这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只顾拼了老命言言情,却没想到钱的事儿,便大笔一挥,想忍痛把“明月心”那段给删掉,但回头一想,自己编造那故事时让眼泪湿了半条枕巾,这样太对不起自己,便没删掉,管那些臭男人看了信也不信。
日期:2014-09-12 11:39:59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