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仕途外篇:刘备、曹操、司马懿等中国九大聪明人的那些事》
第34节作者:
闲侃春秋 日期:2014-09-17 08:57:37
2、上善若水
老子一不小心成为了名人,连大圣人孔子都来找他请教问题。老子高深的修炼是不可逆的,也没人能够把它抢走,他的地位无人能撼动,这才是真正的拥有,也是真正的实力。
如果谁想挑战老子,那好吧,先去苦读三十年,再来找他。即便功夫用到了,还要看悟性,是否能坚守宁静,是否能洗涤欲望,这些做不到,那还差十万里的火候。
孔子是来首都学习礼、乐的,顺便拜会一下老子,他自以为老子未必有多高,一个整天泡在书堆里,没经过社会历练的人,有多少真知灼见。
孔子是个谦逊的人,肚子里的学问大了去了。当他见到老子,发现老子是个更谦逊的人,不骄、不媚、不燥、不浮、不悖,不卑也不亢,是那么的朴实厚重。
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智若愚吗?孔子自问。
老子带着孔子去拜访著名的音乐人,在一旁静静的守候;又带着他去观看祭神大典,学习礼仪,老子仍是静静的守候。孔子从中学了不少东西,获益匪浅。
老子从始至终也没炫耀什么,或夸夸其谈。
过了几天,孔子向老子辞行。老子把孔子送出很远,直到来到一条大河边才驻足。临别之际,老子对孔子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馈赠朋友宝物,仁义的人送给朋友忠言。我没有宝物送给你,只有几句忠告相赠。”
孔子恭敬的说:“请先生赐教。”
老子说:“那些聪明且看问题深刻的人,往往遭到别人的排挤而落魄的要死,因为他们喜好背地里议论别人,说话尖酸刻薄;那些有能力的人,往往遭到别人的压制而郁郁不得志,因为他们爱讥笑别人,炫耀比别人强,所以与人相处不要自以为了不起。”
孔子点头回应:“弟子一定谨记。”
两人沉默了,孔子望着滔滔的河水仿佛在想心事,表情沉重且忧伤。而老子则恰恰相反,神态安详悠闲,一副超然自得的样子。
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孔子是有追求的人,希望解救天下苍生,实现天下大统一,让战争滚远点。老子似乎是没追求的人,无所作为,逍遥自在。
孔子无疑是仕途上的失败者,他就是老子所说的聪明且有能力的人,没有那个诸侯国的领导敢任用他。想到壮志未酬,孔子叹道:“远去的流水呀!昼夜不停地流淌。我的年华也像河水一样流走了,人生目标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见孔子被名利之心所羁绊,老子说:“谁能说清楚人为什么活着?正因为说不清楚,才随波逐流的指定一个目标去奋斗,不实现能怎样?实现了又能怎么样?何必为刻意达到目标而痛苦不堪!万物自然而生,自然而灭,人也逃不过自然法则的约束。违背生存环境的制约去追求所谓的理想,白白增加许多烦恼。”
日期:2014-09-18 09:47:57
孔子解释道:“如果为一点点利益得失而备受折磨,那还不如悠闲的猪。我是在忧虑战乱何时停止,老百姓的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太平盛世何时到来。”
老子何等聪明,他清楚孔子想干一番事业,想按照自己期望的模式改造这个世界,这便是孔子的大道,不是升官发财泡女人的卑微小道。
老子因此笑道:“你的灵魂是高尚的,你的理想是虚幻的,这世界不会按照你的模式去运行,也不会为你不切实际的志向提供便利,人的生、死、荣、辱都受客观规律所支配,来了就坦然接受,不来也要坦然接受,这便是顺其自然。你津津乐道你所谓的礼乐和仁义,别人并不感兴趣,所以也不会按你说的去做。”
孔子无语,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偏偏有一点儿致命的瑕疵,那就是做事不切合实际,别人不想吃这道菜,他偏偏上这道菜。按照老子的逻辑,山上有什么树,就砍什么柴,家里有什么粮食,就做什么吃的,这样的活法倒也轻松了。孔子轻松不了,一个人没有理想还叫人吗?那个遥远的理想就像魔咒一样潜伏在了他的骨子里,宁可碰得头破血流也要去接近它,这便是圣人。
我们俗人心里也潜伏着魔咒,那就是欲望,当它兴风作浪时,痛苦便悄然降临。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永远是错误的思维模式。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思维模式。
老子早就看透了孔子痛苦的症结,便指着浩荡的河水说:“你可以学习水的大德。”
孔子疑惑,问道:“水有什么德?”
老子回答:“水最适应环境,严寒时节,可以凝结为霜、雾、冰、雪;酷热时节,可以化为气,聚成云,降为雨;在山涧它是深渊和小溪,在原野它是江河湖泊,最终汇聚成浩瀚的海洋。柔弱时,能够穿过狭小的缝隙;刚强时,能够摧毁任何阻挡,掀起滔天巨浪。它可以静止,可以奔腾,可以入地,可以上天,没有谁能制约它。所以,圣人善于把握时机而行动,贤人能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采取不同策略。”
孔子叹道:“是啊!我固执、较真、认死理、不知变通,可我的想法和主张是正确的呀!为什么要妥协退让?”
老子感触到了孔子的执着,像一座巍然不动的大山。
老子和孔子同是被埋没的人才,也就是不得志,然而他俩却修炼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类人。老子认识到不能撼动这个世界,便深刻的改造了自己,像水一样流到哪儿算哪儿,了无牵挂,变化多端,就生命个体而言,他是快乐的。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像愚公移山一样去撼动这个世界,我正确我可以痛苦一千年,也绝不媚俗或逃避,所以他是压抑的。
老子是解脱,对任何事都是如此。孔子是坚守,对任何事也是如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