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社会不得不读的一本书:大明神算师刘伯温》
第7节作者:
京城说书匠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荒诞不经的传说,也就是那么回事。
日期:2014-08-11 12:47:16
第二章 初出茅庐
神童,还是书呆子
刘伯温是神童吗?
首先,要看咱们对神童的定义是什么。如果过目不忘也算神童的话,那么刘伯温真是神童!不过,过目不忘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独特,即使到了现在,也有很多十一二岁就上了大学的孩子。他们跟童年的刘伯温相比,很可能比刘伯温更聪明,更加“神童”。
可见,如果想成为一名神童,除了前期出生“神秘”外,后期的“配合”更是至关重要。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假如刘伯温没有成功,没有成为朱元璋的“帝师”,没有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神童的故事就不会有了。
说白了,神童的故事是用成功作为导向的!这是传统二元文化中最典型的一个例证,一个人成功了,从他出生到死亡全都是完美的;相反,一个人失败了,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值一提。
那么,在这种政治作风下,刘伯温作为“神童”,“神”在何处呢?
首先是智商高。
根据古书记载,刘伯温五岁能够背唐诗,六岁能够作对联,七岁能够出口 成章!
当然了,每一个风光无限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 要知道,刘伯温刚刚被父亲刘爚送进私塾学习的时候,不是那么活泼,也不爱说话,一副谁欠了他钱的样子,上课时也不喜欢跟同学交流,更别说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鉴于刘伯温这种情况,当时的老师以为这孩子很一般,对刘伯温的印象不是很好。后来,老师要求大家背课文,同学们都大声诵读,刘伯温还是沉默着。
私塾老师觉得刘伯温可能不适合读书,没有读书的天赋,想叫刘伯温父亲将孩子领回去。
殊不知,就在老师和刘爚摇头叹息和一筹莫展时,刘伯温站了起来,他对老师说道:“老师,这篇文章,我会背了!”说完,便将文章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老师十分吃惊,要知道,这篇文章刚刚讲完不久。就这样,在老师的一头雾水中,刘伯温成功解决了一个辍学的危机。
还有一次,私塾老师见刘伯温不太认真听讲,就决定考考六岁的刘伯温,杀杀刘伯温的“威风”。老师对刘伯温道:“我出上联,你对。如果回答不上来,你就必须认真听讲,否则我就告诉你的父母!”
这时,刘伯温一如既往地不说话。
老师摇摇头道:“文能治国!”
这时,沉默的刘伯温开口了:“武可安邦!”
老师道:“成家立业!”
刘伯温说:“开天辟地!”
虽然这种对联很简单,但是对于六岁的小孩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后,老师出的所有对联都被刘伯温一一对上了。老师十分满意,更是惊异于刘伯温的聪颖。事后,老师找到了刘伯温的父母。这次,老师不是告状,他苦口婆心地对刘爚说:“你家孩子可是一个天才啊,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栋梁之才。得好好培养啊!”
而刘伯温除了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外,最重要的是他爱读书,嗜书如命!
日期:2014-08-14 13:41:03
据历史记载,小时候的刘伯温的口头禅是:“你家有书吗?能借给我看一下吗?”
有一回,刘伯温正在吃饭,一个长者路过刘家。刘伯温一边吃饭一边问长者:“你家有书吗?能借我看一下吗?”
长者说:“我表弟家有一本好书,你一定会喜欢!”
刘伯温听后,放下筷子,向问长者道:“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反正是一本好书!”
“你表弟住在什么地方呢 ?”
“天下村!”
听完这话,刘伯温顾不上吃饭了,他直奔天下村而去。走啊走,他一直走了整整十五里,才到了天下村!可是,天下村根本就没有长者所说的那位表弟,也更没有他所说的好书!原来,这是长者跟刘伯温开的一个玩笑,考验刘伯温
是不是真如传闻中说的那么爱书。看来传闻不假。
当然了,除了这种正能量的故事外,在刘伯温的传说中,也不乏消极、叛逆的故事。在其中一个故事中,刘伯温舍弃了自己“刘基”的名字,重新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日期:2014-08-14 13:46:22
刘伯温名字的由来
咱们已经知道,刘伯温因为是青笋转世,所以他最早的名字叫“刘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名叫“刘伯温”了呢?原来,这里还有另外一段离奇的传说。
话说,在刘伯温刚刚读书的时候,由于年少,当他看见外面山清水秀的美景后,就不禁沉醉在这山水之间。他贪玩成性,彻底耽误了自己的学业。
一看见这种情况,教刘伯温的先生就急了。他立刻拿出《荀子 . 劝学》的文章来告诫刘伯温,让他每天读一百遍,鼓励他要发扬“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天天读书、日日读书,最后功成名就。
可是,这种“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学习方式,刘伯温是嗤之以鼻,根本不屑一顾的。因为对于他这种“天才儿童”而言,书只要读一遍,就能够背个八九不离十了,再读一遍,就能全盘背诵了。既然我都已经会背诵了,为什么还要玩命地死记硬背呢?
综上所述,先生所教的这种背诵方法,完全是在浪费我的生命和时间。那么,我为什么不能停止这种枯燥无味的学习,去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呢?
除此之外,对于“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刘伯温有自己的想法。他清楚地告诉老师,现在的朝廷,太需要一次教育改革了,至少应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否则的话,大家长大了就会像老太太一样蠢,没事拿铁杵去磨针。刘伯温的这番话,气得教书先生直用脑袋撞墙。
刘伯温的这套“惊世骇俗”的思想,绝对是让教书先生无法同意的。而且他认为,刘伯温虽然天资聪明,也完全能够过目不忘,但这只是一时强行记住的结果,根本无法持久,也不可能理解这些文章的真正含义。因此不管刘伯温如何反对,教书先生还是要他再读一百遍,否则就要打手板。
就这样,在教师先生的严格管教下,刘伯温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开始了一百遍的读书之旅。当然了,不管刘伯温如何强打精神,他最多也就背诵了五十遍,然后就彻底烦了。他懒洋洋地把书本扔在一旁,两眼不是向窗外看,就是干脆合起书来睡觉。
看见这个情景后,教书先生彻底火了,他不仅狠狠地打了一顿刘伯温,还苦口婆心地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道理来劝说他、开导他,意欲把这个“迷途学子”重新引上正途。但是,不管这位老师如何软磨硬泡、威迫利诱,刘伯温就是涛声依旧、不知悔改。
刘伯温的这种表现,让他的教书先生很无奈。这种“朽木不可雕也”的局面,一直到“那件事情”出现为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