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社会不得不读的一本书:大明神算师刘伯温》
第14节作者:
京城说书匠 既然看不惯刘伯温,就让他“拜拜”呗!要知道,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众人皆浊我独清”就是一个奢望!有腐化堕落的朝廷,清官只有两条路: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回老家“卖红薯”。
青年时期的刘伯温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现实。他只知道,这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一定要干好!他就像一个刚入职场的正直青年一样,只知道往前冲,却不知道前面是一条死胡同!
在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的时候,他还在憧憬着建功立业,出将入相,最后永载史册!这种人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对于高安的官员而言,要排挤、要收拾这个涉世未深的理想青年刘伯温不用抓耳挠腮,也不用冥思苦想,只需在蒙古人和南人关系上做点文章,刘伯温这小子就走定了。
这是为什么呢?
日期:2014-08-28 08:39:35
年轻就要付出代价
原来,在元朝,等级制度非常森严,蒙古人、色目人最为高贵。怎么处理跟这两种高贵人士的关系,考验着每一个政治人物的智商。弄好了,升官、发财;弄不好,掉脑袋、滚蛋。
那么,要怎么做呢?
这还不好办!刘伯温不是刚正不阿吗,不是想为民申冤吗,不是在老百姓心中享有清誉吗,把那些蒙古人欺负南人的案子通通交给刘伯温,让他审!
没有比这更损的招了。
如果刘伯温秉公执法,办了蒙古人,那就直接得罪上级甚至朝廷——撤职!如果刘伯温不处理蒙古人,那么刘伯温包庇罪犯——罢官!
总之,摆在刘伯温面前的横竖都是一条路,一条永远走不通的路。
在这些高安贪官们的精心安排下,刘伯温接到了一桩命案,是蒙古人杀南人的最难弄的案子。
除此之外,案件发生的地点在新昌县。刘伯温在高安县工作,为什么要让他去管新昌县的案子?这些贪官污吏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搞死刘伯温!
亲爱的刘伯温同志,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你要是不接,谁接?你要是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按理说,让刘伯温一个小小的县丞去审理一个县城的案子,应该算是“看得上”刘伯温了。结果,这个“愣头青”非常高兴,他心里想:“我得好好干!
上司这么赏识我,把这么一个机会给了我,真是天助我也!”还是那句话,你要是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此时此刻的刘伯温跟《杜拉拉升职记》里的杜拉拉一样,太急于表现自己了。而且,从职场学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过,我得告诫各位,不要见着机会就上。有些表面是机会的东西,说不定藏着『炸』弹。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杜拉拉,更多的人只能成为职场的炮灰。
此时此刻,这个初来乍到的一脸愤青的刘伯温,他根本没有看见这是一个『炸』弹!刘伯温一拿到这个案子就笑了,“很简单啊,没有什么疑点,这个案子太好判了。”
于是,刘伯温将杀人凶手抓了起来;再于是,因为办案不力,初审官丢了乌纱帽了;再再于是,为了避祸,杀人犯和初审官勾结起来。他们依托背后蒙古人的势力,什么都不要,就要刘伯温的命,还将刘伯温告上了衙门。
在接到这个案件后,高安县官府的工作效率那是非常的高,仅仅过了一天,他们就罢免了刘伯温官,撤了刘伯温的职!
幸好,高安县里还有一些有良心的官员。他们知道刘伯温为人正直,是一个人才,于是他们联名上奏朝廷,把刘伯温调到了南昌,算保住了他的一条性命。
至此,刘伯温的第一份工作就这么结束了……
俗话说得好,磨难让人成长!刘伯温满怀豪情,正直为官,换来的是差点命丧黄泉,这第一份工作让刘伯温体会了欢乐,也尝到了无奈、苦痛。这些都让刘伯温了解了、体会了元朝官场的黑暗!
最后,刘伯温带着苦涩离开了高安,奔赴南昌。
要知道,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总是有些不如意,打击更是不期而至,没有任何回避的余地。
第一份工作的失意对现在职场新人来说不至于绝望,只需要捧上几本诸如《卡耐基全集》、《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等励志书读一读,就跟服了药一样,又可以重新出发了!
但是,对于刘伯温而言,他在高安差点丢了小命。职场初体验得这么惊险,比今天的青年人苦涩多了。而且,在那个时代里,可没有一堆一堆的励志书帮他疗伤!
那么,刘伯温怎么挺过这一段的呢?我们无法考证,只知道刘伯温没有绝望。他依旧想着为朝廷建功立业,为元朝昌盛而继续奋斗。
公元 1338 年年底,刘伯温离开高安县,来到南昌。迎接他的将会是一份什么工作呢?说实话,刘伯温有些忐忑。
要知道,虽然刘伯温刚正不阿,朝廷的官员也感受得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昌就有一份好工作在等待着刘伯温。到了南昌,刘伯温才知道,他的工作就是替别人抄写文件。对他这种才华
横溢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份没有创造力、枯燥、让人想发疯的烂工作。这不是刘伯温喜欢的工作,与他的理想差别实在太大!可问题是,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啊。在这样的时代,所谓的好工作只有一个:做官,做大官!当商人,即使腰缠万贯,乞丐都看不起你!再说,刘伯温的作风在乌烟瘴气的官场吃不开,加之刘伯温没有后门可走,所以,他只有一条路:待着吧!
殊不知,这时候刘伯温所效忠的朝廷很热闹!刘伯温刚到南昌,江西就出了一个“周王”!
周王?是不是周武王,推翻商纣的英明神武的周武王?当然不是!这个周王叫周子旺。在不堪重负的压力下,周子旺找了五千多个对朝廷十分不满的农民,带他们起义了。
起义之后,总得给自己封个啥吧。周子旺读了几年书,关于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的故事听了不少,加上自己姓周,因此到了最后,一拍脑袋,“得了吧,俺就叫周王!”
当然,这场“周王起义”只是众多农民起义中的一个。像周子旺这样的读书人为啥想不开呢?那些广大的农民为啥要跟着起哄呢还都是朝廷权臣“伯颜”闹的!
这个伯颜向皇帝提出了一个计划,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杀掉天下“张、王、刘、李、赵”五大姓的汉人。
真够狠的!
日期:2014-08-29 08:45:41
不过,这个计划没有可操作性!皇帝想不出法子来操作,就不了了之了。
一个计划不行,就提另一个计划,伯颜算是跟汉人、南人死磕上了!他每提一个馊主意,天下就会出现一波新起义;然后,他提出更馊的主意,于是天下起义来得更猛。这就是社会学上所讲的危机螺旋式上升。
元至元四年(1338 年),伯颜又出了啥馊主意?这一次,他让“周王”彻底发飙了!
在这个馊主意中,伯颜要求所有的机关单位,不能任用汉人、南人。不好意思,你们这帮汉人、南人统统失业去吧,别想再就业了!你对蒙古文感兴趣,想研究色目文?不行!这么高贵的文字,是你们汉人、南人这帮贱人研究的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