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活得更好》
第9节

作者: 孤灯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明王朝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而满清帝国却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顺治的祖父是努尔哈赤,顺治的父亲是皇太极。当崇祯的祖父神宗躲在后宫中和妃子们寻欢作乐,和小太监们玩断背的时候,东北极寒地带的努尔哈赤依靠祖辈遗留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兵,颁布了内容为“七大恨”的讨明檄文,正式开始向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大明王朝宣战,很快就占领了辽宁沈阳;当崇祯的哥哥置身于一大堆木匠工具中,忙碌得连头也顾不上抬起的时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立大清王朝,东征西讨,统一了蒙古大草原和黑龙江流域,而且他们的触角向南已经伸到了山东。

  公元1638年八月,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广袤的北国,照耀着蜿蜒曲折的太行山,照耀着奔腾咆哮的黄河,照耀着辽阔无垠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也照样着巍峨辉煌的沈阳城和更为巍峨辉煌的北京城。这一年,战争仍在继续,血液仍在流淌。这一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登基了,而27岁的崇祯皇帝却在一片哀叹声中愁眉不展。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六岁的顺治皇帝已经看到了那条通往北京紫禁城的阳关大道;经过两代人的折腾,27岁的崇祯皇帝已经预感到了那条通往煤山的不归路。再好的家业,也经不住两代人糟蹋。此时,崇祯纵有三头六臂,也无力回天。
  六年后,北京城被攻破;42天后,北京城再次被攻破。在崇祯、李自成、顺治的三方博弈中,顺治笑到了最后。这一年,崇祯33岁,李自成38岁,而顺治仅是一个12岁的少年。
  然而,少年得志的顺治,他的一生却并不顺利。
  日期:2013-12-10 11:19:07
  人一生有三大灾难: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顺治在幼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被明朝大将袁崇焕一炮轰死了。从那时开始,顺治就生活在没有父爱的世界里,而他的母亲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孝庄文皇后,偏偏又非常强悍,而且据说还和他的叔叔多尔衮有奸情。顺治从小就盼望着能够像普通小孩一样拥有亲情,拥有家庭之爱。他虽然坐在紫禁城那把镶金镀银的椅子上,但是他一点也不快乐。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董鄂妃。
  董鄂妃比顺治小一岁,她17岁入宫。17岁正是含苞待放的年龄,也是性征开始明朗的年龄,18岁的顺治一看到17岁的董鄂妃,就像一条饥饿的狗看到了一块红烧肉一样,他决定此生不再与这块红烧肉分开。
  董鄂妃,有人认为是东北旗人,有人认为是江南名妓董小宛。无论她是谁,她都是一位绝色佳人。
  董鄂妃进宫仅仅四个月,就被顺治越级册封,在册封的那一天,顺治大赦天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因为册封贵妃而大赦天下的,只有这一次。后代有人把顺治和董鄂妃的这种感觉,叫做伟大的爱情。如果这也叫爱情的话,那么猴王和一群母后的媾和也可以称为爱情了,嫖客和**之间的一夜性也能够称为爱情了。因为,顺治在和董鄂妃同床后,还和好几个妃子生了一堆孩子。

  别在皇帝面前,糟蹋了爱情这个神圣的字眼。
  顺治只和董鄂妃度过了五年幸福时光,22岁的董鄂妃就一命呜呼,23岁的顺治痛心疾首,然后不久,他就出家了。
  此后,史书对顺治的经历记载不一,有的说他在五台山削发为僧,高龄圆寂;有的说他又蓄发还俗,不久死于天花。无论怎么说,董鄂妃的死亡,都给顺治的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一年,顺治23岁。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古代,23岁正值人生的中年。
  清朝的历史是一段充满了谎言的历史,很多真相被人为地掩盖,就连顺治和他的父亲皇太极之死,都要有各种不同的版本。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顺治的人生可谓一点也不顺利。
  顺治父亲皇太极的死亡,和明朝大将袁崇焕有关,袁崇焕指挥一门红衣大炮,一炮就要了皇太极的命。然而,和顺治父子比起来,袁崇焕的命更是背到了极点。
  日期:2013-12-10 18:51:35
  袁崇焕出生在两广,这片现在的富裕之地,当时被称为瘴疠之地,这里的人因为性格执拗刚硬,而被称为南蛮子。

  袁崇焕在35岁的时候,就考中进士。古人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所以能够在35岁考中进士,足以证明袁崇焕的优秀。然后,他去福建邵武做了知县。
  福建距离东北万里之遥,当时的东北炮火连天,后金军总想跨越山海关,一路南下,将大明王朝取而代之。而福建邵武风平浪静,连一缕呛人硝烟也无法闻到。然而,袁崇焕时刻关注着北方战事,他骨子里不是一个熟读四书五经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个渴望“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勇士。
  当时,在北京任职的有一个福建人,叫做江日彩。江日彩每年回家省亲,都要经过邵武县。袁崇焕和江日彩抵足而眠,交谈夜深。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和果敢性格,给京官江日彩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东北战事连连失利的时候,江日彩就推荐了袁崇焕。
  袁崇焕只身北上,迎来了自己命运的转机。
  此后,袁崇焕提出一连串针对后金骑兵的军事主张,重修宁远古城。当时,所以人都认为孤悬关外200里的宁远古城,只会是送到后金嘴边的一片肉,但是袁崇焕力排众议,亲自督建,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宁远古城果然是一枚钉在后金心窝的铁钉。

  公元1626年正月,顺治的祖父努尔哈赤率领13万后金军,直抵宁远城下,猛攻三日,袁崇焕指挥十门红衣大炮抵近轰击,他们看到城外的高台上有一群罗列整齐,盔甲鲜亮的士卒,拱卫着一名中年将军。袁崇焕喝令大炮射击,一发炮弹过去,高台上尘烟滚滚。硝烟散尽,努尔哈赤被人抬了下去。几个月过后,他就以身殉职了。
  此后,袁崇焕与后金军多次交战,连战连胜。后金统帅皇太极哀叹:“起兵一十五年来,终遇强敌。”
  公元1629年11月,对袁崇焕极为忌惮的皇太极,率领十万铁骑,绕过袁崇焕构筑的宁锦防线,走弓背,穿遵化,突袭北京。袁崇焕得到消息后,只带九千骑兵,走弓弦,越山海关,进行阻击。皇太极先到北京城,袁崇焕后到北京城,两队仅相差“一盏茶工夫”。
  然而,就是这一盏茶工夫,断送了袁崇焕的性命。崇祯皇帝认为袁崇焕和皇太极早就有密谋,想要夺取他的江山,要不然,他们怎么会一前一后来到北京,而且中间仅仅相隔“一盏茶工夫”?
  崇祯不给袁崇焕开门,又饥又渴的袁崇焕只好指挥铁骑,向十万后金军展开自杀式攻击,以表清白。九千铁骑击败了十万强敌,皇太极退后扎寨,而袁崇焕麾下仅剩四千人。

  即使这样,崇祯还是信不过袁崇焕,不给袁崇焕打开城门。夜晚,星辰满天,寒冷刺骨,皇太极行使反间计,他让士兵们故意在两名被俘的明朝太监面前谈论袁崇焕,说袁崇焕早就投降了后金,然后,又让这两名明朝太监很顺利地逃走了。这是《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的明朝版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