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2-20 10:36:06
第二十四章 柳珍的故事(1)
1994年王佐在福建打工,不可思议的与柳珍联系上了,这是王佐离开国企之后唯一联系的离开国企之前所认识的人。因为他们以前在内地交情还不错,所以那次故知重遇对他们来说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了。说起他们的他乡遇故知和重逢,王佐佐至今回想起来,不仅想不通,而且还认为有点匪夷所思。他不得不感叹人生的际遇,冥冥之中也许人生的一切早就被上天安排好了,不然,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巧的事呢?
柳珍与王佐的认识和交往,读者朋友请移目拙作《70后之骚动》。王佐在温州时,曾经和柳珍有过通信联系,这也是导致他和相恋三年的前女友分开的导火线之一。离开温州后,由于王佐居无定所,在南中国颠沛流离,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没有一个常呆的地方,所以他和柳珍之间的通信联系也中断了。
1994年,柳珍也随着打工大潮跑到声名远播的民办特区福建省石狮市打工,在一家服装厂做仓管。柳珍喜欢看书,温柔文静,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就是写信了,所以她每天都要去工厂门卫室看看有没有她的信。
一连几天,柳珍发现有一封写给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某厂的信,没有人取,也没有退回邮局。她感觉信封上的字体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不知道在哪里见过。于是,她抱着好奇心,拿走了那封信。她当时的想法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重写一个信封,重新寄往广东。但是,在那个晚上,她仔细看了看信封很久很久,终于想起来了信封上的字体和她以前一个男性朋友的字体很相似,如出一辙。
那个人当然是王佐,柳珍曾经还暗恋过他。后来,她发现王佐和她最好的闺蜜相好了,从此压制住了她的少女之心,有意躲避王佐。
再后来,王佐离开了柳珍家乡,出门打工去了。她永远记得王佐出门打工的前一个晚上和她道别时的情景。那是一个晚上,她还在家乡的织布厂上班。突然,王佐在车间里找到她,匆匆地对她说他要走了。那一刻,她一点心里准备也没有,因为那段时间她正在努力忘掉他。她记得,他们说了几句话后,然后握手告别,她感觉到他的手掌有些汗珠。
柳珍也记得,他们握手时王佐最后对她说的话,“我走了,希望以后能记得我这个不称职的哥哥。”她更记得,王佐说完这句话后就跑出了她上班的湖口县织布厂车间。
她永远记得当时她被王佐的举动弄得不知所措,紧跟着也跑到车间大门口。夜色中,织布厂外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小山路上,王佐的背影惭渐消失在蒙胧地树影中......她怅然若失看着王佐远去的背影,有点恋恋不舍......
当晚,柳珍终于按捺不住强烈的好奇心,撕开了信。这是一封家信,写信的人是写给他弟弟的,写信人名字也是王佐。从字体和柳珍对王佐的了解来看,写信的人无疑是她所认识的王佐。但她和王佐失去音讯已经一年多了,还是不敢相信世上有那么巧的事。
为了证实那封信是不是王佐写的,柳珍临时改变了主意。她当晚按照信封上的寄信人的地址,给王佐写了一封信,问寄信人是不是在她家乡湖口县一家军工厂工作过的王佐,并把原信也一起寄给了王佐。
王佐当时在晋江市一家汽车配件厂任技术员,主要工作是机械制图和编写加工工艺。自从离开国营厂直至他在广东安定下来,在晋江市打工那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算是王佐盲流南中国那几年里较为安定的日子。但他一点儿也不满意,因为他发现在闽南发展的空间太小了,除非你创业做小老板。但他一没资金,二在机械加工方面也技不如人,所以对他来说想靠开加工店来改变人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闽南,老板并不重视人才,像他这样的技术员的工资还不如一个车工或铣工师父。有时,老板还把他当作杂工使用,没事做的时候,会按排他扫地,搬运,或者跟在电工机修工后面打杂。那时,由于跟在电工后面打杂的原故,他突然对电工产生了兴趣。再说他也知道在私营企业,老板巴不得你什么都会,哪里需要人哪里都能做。所以对他这样一个做办公室制图的人,如果能会电工,多一种小工厂不可或缺的技术,岂不是在私营企业很容易找工作。
抱着这种目的,王佐买了几本有关电工的书,业余时间不是看看文学类书籍,就是看电工书了。当然,有时候他也会和同事们在外面喝喝酒,或者去老乡打工的地方串串门。另外,在业余时间他还喜欢写信,喜欢跟那些在全国各地除了家乡之外所有认识的人写信。写信对他来说就是写文章,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写作。写信还可以和朋友交流感情,更可以了解各地的职场情况,对他来说可以规划以后的职场方向和地点。离开国企了,一切只能靠自己,他就像漂流在大海上的小船,没有方向,任凭风吹雨打,摸索着向前航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