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个朋友的故事整理出来,试试水--华夏秘档》
第14节

作者: 灯影本尊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我可以确定的是,我的名字就叫元奇。之前我做的那个梦,苏晓雅也出现在了我的梦中。日记中描写的场景和对话,与我梦到的内容几乎完全吻合。
  那么,我为什么会梦到别人日记中的场景呢?难道我拥有了他人的记忆?
  我不禁想起信中神秘人所说的那句话:你会发现公寓的主人和你长的一模一样。
  确实如此。公寓中没有相册,只能找到几张照片,照片上的人,确实和我长的一模一样。
  问题是,之前公寓的那个主人到哪里了?神秘人让我成为公寓的又一个主人,真的没有问题吗?
  我从日记中还得知,“我”从小是在孤儿院长大,至于父母是谁,根本就不知道。所以,“我”非常讨厌照相。
  也就是说,我不仅没有父母,就连兄弟姐妹也没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一个人和我自己长的一模一样呢?

  日期:2015-01-18 10:42:46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这所公寓中的一切,包括这本日记本来就是属于我的。是之前公寓的那个主人将这一切从我身边夺了去。
  等等。突然,我脑海中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但是,紧接着我就否定了,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我居然发现自己会做饭,而且手艺还不错。除此之外,一系列的事情标明,虽然我失忆了,但是在一定特定的环境下,受到熟悉事与物的刺激,潜藏在我大脑深层的记忆会不知不觉的表现出来。

  不得不说的是,这本日记的内容确实很吸引人,将其中很多篇章加以连贯起来,你就会发现,仿佛形成了一本探险小说。
  日记中提到,我从小就对世界上任何的神秘现象非常痴迷。上学之后,成绩一直特别优秀。其中,就属历史学科最为出众。甚至在市级和省级的许多历史学科竞赛中得到了不错的名次。
  按照日记中的解释是:“我”从小记忆力就很好,不能说是过目不忘,但确实比普通人更容易记住书本上的任何文字。
  每当遇到未解之谜的时候,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去解开这个秘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考入了以文科见长的京华大学,选择了考古专业。因为对这方面的事情特别痴迷,再加上“我”的“特异功能”,所以大学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一直在研究华夏历史缝隙中那些为人遗忘或者是忽略的人和物,试图解开不一样的答案,“我”称之为真相。
  在大二那一年,“我”认识了林藩平教授,他是京华大学考古学的权威。而且,在整个华夏的学术界也算是泰斗级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个人,对“我”的某些想法和学术论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日期:2015-01-18 10:44:15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林藩平教授接触甚密。按照对方的说法就是,“我”与他可以说是老少之交,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他也对“我”的才能和独到见解赞叹不已。还说“我”今后在考古界的成就会远远超过他。
  对于这样的赞美,“我”当时有些受宠若惊,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我”终于明白了他所说话中的真意。事实证明,“我”的确在某方面超过了林藩平接受,比如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换取了巨额的财富。
  日记在写到大三之后,有很多篇幅是写“我”与苏晓雅之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字里行间都可看出,当时“我”和苏晓雅的确已经确立了恋人关系。开始的时候,两人关系非常好,进展顺利,由于苏晓雅长的漂亮,气质也好,所以被京华大学广大同仁冠以“校花”名号。
  再加上“我”当时已经成为京华大学公认的考古界“奇才”和“新一代领军人物”。所以,“我”和苏晓雅成为学校中使人艳羡的一对儿神仙眷侣。
  但是,这种关系也只持续到大四后半学期,我们将要毕业的时候。
  大四后本学期,“我”又结识了另外一个对“我”接下来的人生影响甚远的人物。可以说,他的出现使“我”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也正是因为他,林藩平教授的那则关于“我”的预言得以实现。
  他的名字叫汪东升。
  汪东升这个名字不止是在北京,甚至是整个华夏来说,都非常出名。他的身份是东升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东升集团的创始人,是汪东升白手起家,一手建立起的庞大帝国。
  日期:2015-01-18 10:44:36
  东升集团是一家很大的企业,位列全国私营企业五百强前列,主要经营古物拍卖、房地产、进出口贸易等产业。

  “我”与汪东升第一次见面就是在京华大学。当时“我”和苏晓雅刚刚吃完午饭,就感觉手机在震动。接起电话一听,居然是京华大学的校长打来的。他让“我”速到他的办公室。
  “我”一进校长办公室,就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坐在沙发上,看样子不过四五十岁的样子,气质不凡,谈吐文雅大方。
  一番寒暄之后,汪东升说出来意。原来,他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了“我”的一篇文章。说实话,那篇文章确实花费了“我”太多的时间,那一个多月,“我”通宵达旦,搜肠刮肚,为的就是要写出这么一篇文章。
  文章名字是《探究古物的文化隐藏价值和无限商业价值的终极秘密》。
  文章中,“我”引用了很多历史事件,再加入“我”的一些读到见解。这些只属于“我”的见解,并不是信口胡说,而是“我”从各个文献资料——包括各种正史、野史,甚至是小说中挖掘出来的。可以说,这些见解都隐藏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大言不惭的说,在当时也只有“我”这个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敢提出这些历史论点。
  除此之外,“我”还阐述了很多隐藏在传说中的古物的一些论据和论点。比如上古十大神器,还有《山海经》中提到的各种神兽与神器等。大致总结起来就是,它们并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真正的存在于华夏的某个角落之中。

  当然,只靠这些表面文字,是绝对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文章中“我”提出了很多假设性意见,这些意见都有理有据,最起码在“我”看来,绝对可以说得通。完全有理由去探究,甚至实践。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一共五万多字,分成上中下三篇刊载在那本杂志上,占足了版面。
  那本杂志的名字是《华夏秘档》。
  文章刊登之后,呈现两极褒贬。喜欢它的人说是“考古界又一颗新星的旷世奇作”,不喜欢的人则说它“一文不值”“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
  显然,汪东升则属于前者。
  日期:2015-01-18 10:44:47
  汪东升首先对于“我”通晓古今的才能表示赞赏,还说他对“我”这篇文章中对于传说中的古物的推断很感兴趣。正好,他的公司在这方面也有业务,所以,希望“我”能在他们公司就职。
  之后,就非常利落和干脆的开出了一个使人惊诧万分的条件。当时,“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校长听到这个条件的时候,也惊讶的合不拢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