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之南方驿站--成也东莞,败也东莞,一代人打工创业史诗》
第36节

作者: 佐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25 15:07:44
  第十三章 东坑卖身节(6)
  感情真是奇怪,陈永华有意于韩墨,韩墨却浑然不知,还以为他是下来用电脑的,顺便聊天而已;李湘花钟情于王佐,王佐虽有感觉,却当作不知不觉一样。王佐和韩墨之间,谁也没有故意找借口凑在一起,但像两颗星星相吸引,无声胜有声,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目光相撞,撞出了心灵的火花,一切似乎是上天安排的。
  这时,办公室一片惊叫,徐经理和报关员各端着一把玩具水枪,向所有人扫射过来。细心的人会发现,他们对着老孙和王佐两个男性公民只是象征性地射了几下,却把枪口不停地对着几个姑娘上下左右扫射,惹得女人尖叫声此起彼伏,一片狼籍。
  好一会,在出纳的求饶下,徐经理和报关员停下来了,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地聊天,王佐和韩墨才知道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是东坑镇当地特有的卖身节。
  美丽的传说和历史足以说明,东莞市东坑镇之所以形成二月初二这个奇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有着“农耕年代”的辉煌。在东坑,有着“卢家地、谢家田”的美称。连接寒溪江畔,一条青澈小河得天独厚地成为解放前贯通省城的运输大动脉,广州、东莞、石龙、惠州等地货船经常到东坑来。那时,东坑镇麻石街卖糖墩成为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的中转码头。因此,蚕桑种养、庶糖加工、谷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继兴起。尤其夏收夏种之后,一河两岸斗蟋蟀的蟀寮,连绵一片。其间,赌馆、烟馆、妓馆连成一片,昌盛一时。有时,省港粤剧红伶濒临闹市,载歌载舞,灯红酒绿,东坑镇当时被人称为“小澳门”。特定的运输环境,特定的农耕需求,谱写成了一曲二月初二的颂歌。

  传说,卖身节是出自东坑镇塘唇村。塘唇村有一姓卢的大户,赶着清明之前开耕,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大户家在村前贴出雇请农耕长工的启事。自此之后,形成习惯,没有田地的青壮年都在二月初二这一天,坐在塘唇村前的围篱上,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卖身”,出卖劳力,等待地主雇请。有田地的地主,就在这一天,到塘唇村前,挑选“卖身”的青壮年、放牛仔,一雇就是一年,这就叫“卖身”。

  接着,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于是传出了很多“遇仙记”,传说这天有天上仙人下凡,到东坑观看“卖身”并行善事,普救众生云云。比如,《曲磨臂》、《直鱼钩》、《金色的锄头》、《“东仔”故事》、《糖不甩》、《连天阴天,天必半晴》等等,都是描写这些的。因为神乎其神,所以,卖身节也有人叫遇仙节。后来越传越神奇,于是乎,二月初二这一天,小河岸边、木桥两侧,人山人海,远近商贾云集东坑。远者,省、佛、陈、龙从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边乡里,步行而来。男女老少云集一起,希望遇到仙人,真是盛会空前。这些人走的时候,人人都要买一件物品带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带回去一年的好运。明清以来,这种奇特的习俗一直传至今天,没想到让来自江南的王佐和韩墨也体验了一把。

  几度沧桑,东坑二月初二这一天从“卖身节”改名为“遇仙节”,解放后又改为“翻身节”,改革开放后又成了“欢乐节”。现在,不管是当地人,还是游人,都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互相射水娱乐,故又名“射水节”。二月初二这一天来过欢乐节的人们,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身好运。
  日期:2015-06-29 08:51:03
  第十四章 志趣相投(1)
  晚上九点半下班了,王佐想着电脑上装了CAD软件,得赶紧买本书来自学,不然夜长梦多,一切就白费心机了。收拾好了桌面,出了办公室,他走向厂外,准备去十字路口那家川菜馆边上的小书店看看,买不到CAD的书,也得买本计算机基础和五笔打字的书。他知道,电脑对他来说,就如瞎子摸象一样,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他只能从打字开始。
  在厂门口,王佐意外地发现韩墨站正在保安室外,东张西望,他走近问:“你出来的好快呀!想找你打一下球,眨眼间就不在办公室了,你等谁呀?”
  这些天,韩墨和王佐之间非常默契,晚上下班后,二人不约而同都在写字楼外等对方,打上半个小时左右的羽毛球,再各回各的宿舍冲凉睡觉。韩墨像是失约了一样,颇感失礼,略带歉意地说:“快下班的时候,有个同学打电话来,说来看看我,我们还是在过年的时候才见过面呢。我怕他们等久了,刚下班就跑出来了,没成想,他们还没来呢。”

  人家没约你,你也没约别人,凭啥言语之中似乎责怪人家失约了,王佐也被自己的唐突搞得怪不好意思:“哦,哦,这样啊!那,那,我走了,我去书店看看,你慢慢等吧。”
  韩墨拦住正要走的王佐说:“你去书店买电脑书吗?等下我同学走了,我陪你一块去吧,我有一本基础的书,你可以少买一本呀!”
  王佐惊奇地看着韩墨,愣了。一方面,说明韩墨很关注他,不用考虑,她就知道他是去买电脑书,潜意识里把他买书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而且她还反应如此之快,替他打算,她有一本书,他就可以少买一本书。另一方面,也说明韩墨已经看出来,他根本就没接触过电脑。他说他一年多了没操作,全是鬼话,王佐不由顿觉丢脸。
  韩墨没看出王佐的心思,说:“同学来了,我请他们吃个夜宵,一起去吧,吃完了一起去书店,我来长安塘这么久了,还没逛过书店呢。”
  王佐正想说什么,忽听有人叫:“韩墨,韩墨!”他和韩墨一起转过头,只见一瘦一胖两个青年男子朝他们走过来,正是韩墨的同学闫书进和聒叔柄。
  闫书进笑嘻嘻地说:“怎么?有人先约呀,看来我们来晚了。”
  韩墨指着王佐说:“这是我们厂的同事,王佐……我正在等你们呢!”然后,又指着闫书进和聒叔柄说:“我同学,大朗过来的,一起去走走,陪陪我同学,好吗?”
  王佐分别向韩墨的两位同学打了招呼,盛情难却,于是他跟着他们三个人一起走向十字路口。路上,闫书进和聒叔柄一左一右与韩墨并排走着,王佐跟在后面,莫名之间有一种吃醋和冷落的感觉。到了十字路口,韩墨领头向左转,来到“蜀香园”川菜馆。
  四人坐定,老板娘送上茶水,韩墨点了三菜一汤,外加四瓶珠江啤酒,大家哗啦啦倒茶水洗碗筷,韩墨说:“在饭馆吃饭,我们江西可没有开吃前洗碗的习惯,在这边小店吃了几顿饭,自觉就洗了,好像成了吃饭前的一道程序,真是入乡随俗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