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青春》
第56节

作者: 最后那一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2-20 14:30:40
  不远的一段路走着,那熟悉的一切又浮现在眼前,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那时的小村北面是一排小小的水塘,虽然小,一年四季水位很高,村民在里面养鱼,每年底都要抽水捕鱼,大家都去帮忙,最后每家都送一两条,皆大欢喜。第二年,水又神奇般的溢满水塘,继续养鱼。
  西面就是那个大大的松柏林,我们一帮玩伴游戏时经常藏躲其间,偶尔会指着一堆堆的坟头很郑重的告诉同伴:这是我祖爷爷,这是我太爷爷….松柏林长期绿荫的环境适合各种草疯长,那是养驴养牛和兔子的最佳饲料,所以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养,因为草料取之不尽,甚至可以割下来晒干,储备到冬天。南面就是一个大大的水塘,塘水清澈见底。水塘正中北面是我家,南面就是整片的桑园,竹林和树林,十年如一日的长着。东面是大批的田地。夏日雨水多,一场大雨过后,原本长着青草的沟沟坎坎全都蓄满了水,一两个月之后就可以到里面捉鱼,核桃大的蜗牛,一扎长的小龙虾,肉很鲜美,不过那时没人吃。大家还是抓那些小鱼仔,炖汤。老话说得好:有水就有鱼,至今我也不明白,那些龙虾.蜗牛.鱼是从哪里出来的。

  村里随处可见十多年以上的各种树木,夏日的傍晚,村民防止牲口被蚊虫叮咬,就用麦秸烧暗火,飘着烟给牲口驱赶蚊虫,那种烟味混合着玉米粥的香味飘满了我的童年。大人们三三两两的坐在树下,拿着芭蕉扇,吸着卷烟,聊着收成,一脸的祥和。我们白天戏水摘桑梓光着脚疯跑一天,脚底会长那种痒痒的包,就坐在大人周围等他们的烟头,他们扔了我们就捡起来去烤脚底的包,很解痒.很舒服(希望女人读到这里不要想歪)。月上梢头星光满天才各自回家睡觉,白天的蝉声和夜里的蛙鸣交替,一天又一天,不觉闹心,反倒安然。

  后来地方经济要发展,搞了板材产业,方圆百里的树首当其冲,先是树爷爷倒下了,接着树儿子被砍光,接下来就是树孙子了,很难再见到大腿粗的树了,因为大家都等不及的要卖钱。树没了,草也没了,水似乎也跟着没了,那种沟满河平的滋润再见不见了,鱼虾也没了,只剩下记忆。如今,这个村要被推到了,那么记忆也没了,根,也就断了!
  日期:2013-02-20 18:08:25
  你以前就在这里生活啊?嘉嘉问。
  嗯,十二岁之前都在这里,此后经常来看看,最幸福的十二年。我兴奋地指着村中的那栋楼:看到没有?那是我家,门前那个水塘,还有塘边的石台,上面的亭子,垂柳都是我家的。
  好漂亮呀..嘉嘉一脸的开心。
  那是,以前更漂亮,现在破落了不少,将来咱俩就住到这里来,好不好?
  嘉嘉不说话了…笑了笑…
  接下来一直到晚上,屋里站满了七姑八姨,左邻右舍,礼物都不够分。奶奶的身板还硬实,满脸笑容一直没停下来,不断拉着嘉嘉的手说:你是哪家的大小姐呀,真俊啊,咱家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回来多住些日子…这大屋子啊,住的我心里空落落的…

  嘉嘉一直微笑着…
  好容易送走满屋的人,陪奶奶聊到大半夜,她很开心,催我早点睡觉,拉开柜子给我找新床单,边找遍絮叨:早就给你准备好了,留给你结婚时用的…..。回到房间嘉嘉很开心的看着满屋的东西,好多小说小人书,圣斗士星矢的卡片,还有各种花里胡哨的衣服,笛子口琴各种毛笔和石头,门前挂着的一排各种款式的风铃,有些线断掉但声音还是那么悦耳。两大本古惑仔一样的影集,小学到高中和各个女同学的合影,嘉嘉看了半个小时相册,我也跟着看了半个小时,原来看自己的相片和曾经的一切会这么激动…….墙上斜挂着我收集的军刺(三八大盖的刺刀)和萧,嘉嘉惊讶的问:你会吹箫..?话音落了几秒,我看她她看我…一起哈哈大笑….也许这就是成长,也是改变,现在人无论如何也找不回当初的纯净…..

  日期:2013-02-20 18:09:51
  第二天一早我和嘉嘉陪奶奶去教堂,乡下的早晨很美,遍地童年的记忆,一路走着有些暖暖的伤感.。谢谢这里还没被污染,池塘还是那么清澈,一团团的水汽升腾,对面就是小树林,翠绿的叶子沾满了露珠,颗颗滴下洒在一地的青草上。清新的空气混合着泥土味道沁人心脾,嘉嘉搀着奶奶沿着草丛里弯曲的小道慢慢走着..远远地望见一片桑树园,茂盛的叶子拥簇着勃勃生机,脑中满是幼年的光景,一帮小孩子浑身泥巴的钻在桑园里比赛,看谁摘的桑葚多。中午过后光着屁股全跳到池塘里戏水,七八个人围起来不断地砸水,一步步向池塘的一角逼去,被赶到一角的鱼儿不断地跃出水面,急的看鱼倌在岸上跳脚,我们大笑着一哄而散。

  我曾经很好奇的问她:奶奶,你理解基督教吗?
  奶奶愣了一下问:什么鸡?什么督?
  你们为什么要信主?我忙解释说。
  她说,主保佑我们身体好,不得病,长命!你看我们这些信主的,都活的可欢实了。
  为什么要去做礼拜?有什么好处吗?
  怎么没好处?每次去做完礼拜,主都发糖块的,有时一个人给四五块呢。
  我忽然理解了主的伟大和光芒..

  每个礼拜,她们都满怀着中国式的虔诚,穿行在田边树林里,风雨无阻的一周两趟去教堂做礼拜,遇上感冒不舒服需要主紧急援助时,甚至跑四五趟。我之所以说中国式的虔诚,因为她们真的严格要求自己。
  中国的农村,每个村都会有一两个老太太是“狠角儿”,如果她丢了一只鸡,就会拄着拐棍围村子用最原生态的俚语骂一个钟,让偷鸡之人八辈之内无一幸免,渴了累了才收兵,哪天兴致来了就会再来一遍,如此往复。用她的话说:我让他吃着一天爽,吃完一年不爽~!但信了主以后就会不同,也会拄着拐棍满村嚷嚷,但语言不会那么原生态了,张嘴闭嘴都是:主呀,有人偷了我的鸡呀~!主呀,你惩罚他们全家吧,主呀,降灾降难给他们吧~~!主呀,把他们八辈祖宗都打入地狱吧…

  我一直觉得,把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并做到形而下,入乡随俗的与广大农村老太太紧密结合,其伟大不下于马克主义传入中国。不论传统中的儒也罢,佛也罢,道也罢..但我确信目前国内最大,信徒最广的是基督教,当然主力军就是我们广大的农村老太太们。不知道奥巴马手按圣经说感谢上帝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咱们这帮农村教友。虽说理解有高低,毕竟信仰是相同的。
  日期:2013-02-20 18:27:36
  他们这一代人,一生活在这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辛苦而快乐。年轻时候他们是有信仰的,老了,还是有信仰的,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岁月,总能毫无保留的交给信仰,并且从中获得幸福….
  我每次回来,总是抽时间和奶奶聊天,人老了都愿意回忆过去,在那娓娓道来声中,彷佛又在经历自己的青春年华,眼神也会变的闪亮起来。

  我曾经问过奶奶,现在好还是过去好?
  奶奶说,当然现在好,我现在每天吃的,以前大地主都吃不上。但是现在乱呀,没以前的治安好,人的思想也没以前好。
  以前思想怎么好?
  都先进啊,现在国家动员干点事情,很难啊。以前只要说一声,大家都争先恐后。现在我们田边的很多沟啊,渠呀,还不都是那个时候修的。那时候冬天没有农活,就全体组织起来,战天斗地,扒河挖沟的,有的时候一宿一宿的忙,有饭一起吃,有活一起干!
  既然那么好,为什么饿死那么多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