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
第23节作者:
醉罢君山 日期:2014-09-20 09:02:48
《鼎立天下》
不过有一个人并不看好袁绍,此人是谁呢?济北相鲍信。
大家还记得吧,在董卓入京时,鲍信就力劝袁绍先下手为强,铲除董卓。可是袁绍并没听他的意见,遂使董卓得以坐大。在鲍信看来,袁绍这个人不够果断,对时局的把握能力也欠佳,他之所以能坐上盟主宝座,靠的主要还是其家族显赫的声望。那么鲍信看好谁呢?他的看法很让人吃惊,居然是当时仍是个小角色的曹操。
鲍信找曹操喝酒,几杯下肚后便说:“若论才华谋略盖世无双、能拨乱反正的英雄,便是您了。倘若没有这种才能,即便表面上看上去很强大,终归要失败的。您莫非是上天派来要干大事的人吧。”这种评断,实出乎曹操意料。
在关东诸雄中,曹操是少数几个没有官职、没有地盘的人,手下的军队也只有寥寥数千人而已。可是在鲍信看来,曹操有魄力,有决断力,有分析判断力,他似乎一眼看穿其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雄心。从这点看,鲍信倒有几分识人的眼力。
董卓有什么动静呢?
不要看他在京城威风凛凛,到底有点心虚,看到关东群雄磨刀霍霍,他不得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他担心有人利用这个时机,再打起废帝刘辩的主意,索性把十五岁的刘辩毒死了。毒死刘辩后,董卓就计划迁都,把首都从洛阳迁往长安。在董卓看来,迁都有两个好处:第一,长安离凉州近,那里可是董卓的老巢;第二,从战略上考虑,洛阳无险可守,而长安则有山川之利,易守难攻。
在封建王朝,迁都可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弄不好的话,会动摇国家根本,所以很多人反对。董卓这个人向来是自作主张,哪里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反对迁都的人,太尉黄琬、司徒杨彪被就地免职,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被处死。
这么一来,没人敢吭声了。
如果说董卓尚有顾忌,那他只顾忌一个人:左将军皇甫嵩。
在董卓夺取大权之前,皇甫嵩还是他的上级哩。现在倒过来了,董卓成了太上皇,皇甫嵩被他踩在脚下了。不过董卓心里很清楚,要论打仗,自己根本比不上皇甫嵩。皇甫嵩手上还有数万精兵,驻扎于长安扶风,要是在迁都长安时,皇甫嵩突然来个政变,董卓肯定完蛋了。
迁都之前,一定要削去皇甫嵩的兵权。
这对董卓根本不是难事,他以朝廷名义下了命令,召皇甫嵩返回京师。
天下人的眼光都聚焦在皇甫嵩身上,大家翘首以盼这位帝国第一名将能率领精兵直取京师,讨伐逆贼,再造汉室。在朝中担任议郎的盖勋秘密派人与皇甫嵩联系,希望左将军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但皇甫嵩沉默了。
很多人不理解皇甫嵩的沉默,长史梁衍对董卓的横行霸道早看不下去,遂进言说:“董卓在京师无恶不作,废立皇帝,现在又要召将军前往。将军若是前去,说不定性命都保不住,至少也会蒙受羞辱。不如乘机起兵,讨伐逆贼。袁绍在东方率领群雄进攻,将军从西面夹击,必可生擒董卓。”
但皇甫嵩仍然沉默着。这位帝国名将显然认为自己没有胜算,关西诸州郡,仍然是听命于朝廷,这意味着一旦他起兵讨董,董卓可以动员数十万军队镇压。皇甫嵩只有区区三万人马,纵他有奇谋妙策,也万难抵挡。多年的战争生涯,早让皇甫嵩有一种思维定式:不打无把握之战。董卓在西北二十余年,根基甚深,如今又控制朝廷,如何可与之争锋?
我们必须说,皇甫嵩是非常优秀的将军,却是很蹩脚的政客,要他搞政治斗争,确实搞不来。他也不愿意牵扯到政治斗争中,当年他有权力、有机会杀死董卓,他都没下手,何况是现在呢?
最后,皇甫嵩跑到京师报到了。董卓没有杀他,当然也没必要杀他,报复的最高明手段,并非杀人,而是羞辱。皇甫嵩的兵权被解除了,挂个了城门校尉,从左将军一下子掉到城门校尉,地位一落千丈。
董卓高高在上,看着这位老上司的窘样,他露出了胜利者会心的微笑。
日期:2014-09-21 10:48:19
《鼎立天下》
现在董卓没有后顾之忧了,遂开始迁都计划。
迁都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到的事很多,可是董卓压根就没什么准备,因而这次迁都,成为一次大灾难。董卓的残暴在迁都过程中尽现无遗,其中最大的暴行,就是把洛阳城给毁灭了。
自从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至今已经超过一百六十年,这是一座繁华的都城。董卓可不能把这么一座繁华之都拱手让给关东豪杰,我不能得到的,谁也甭想拥有。你袁绍不是想回来吗?你就算来了,也是白来,就一堆废墟送你。
董卓干的第一件事:把洛阳城内所有财物,全部劫掠一空。他把洛阳富豪们集中起来,随便扣个罪名,集体处死,把他们的所有家当全部没收。他手下这帮凉州兵,每天干的事,就是抄家、抢掠,把值钱的东西统统搬上车。抢完活人抢死人,洛阳周边,历代皇陵以及公卿墓穴,一一挖开,把墓穴中的珍宝也抢光了。
东西抢完了后,董卓又想,长安人口不多,索性把洛阳数百万人统统迁往长安。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哪个情愿西行呢?可是面对凶神恶煞般的凉州兵团,能不走吗?只得抛弃田园庐舍,扶老携幼,仓惶上路了。这一路上前推后挤,踩踏事件时有发生,再加上颠沛流离、饥苦冻馁,死伤无数,饿殍载道、暴骨盈途了。
最后,董卓放火把洛阳皇宫、各政府官署、民宅统统烧了,以断官民回乡之心。但有个地方董卓没烧,就是御花园之一的毕圭苑,这里成为他的作战指挥部,他还要跟关东义军较量较量呢。
这里还必须提到一件事,洛阳城内的名门望族袁氏一家,几乎被董卓屠杀光了。起初董卓刚掌权时,尚且对袁氏家族略为惮忌。如今袁绍、袁术都起兵反他,这位独裁者暴跳如雷,发誓要报复,遂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以及其他袁氏家族大大小小五十余口人,全都杀了。董卓与袁绍、袁术之间,已经不止是政敌了,而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我们再来看看义军这边的动静。
表面上看,十几股义军会师,声势颇盛,旌旗猎猎,战鼓隆隆。可是光打雷不下雨,大家只会吆喝,谁也不向前冲,这怎么回事呢?
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关东地区,战争是很少的,帝国的战争主要是在西部凉州、并州这些地方,因此西北军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关东民风远不如关西强悍,军队也没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大家对董卓的西北军有畏惧心。但是关东军也有优势,人多势众,问题是谁去打头阵呢?没有几个人愿意出头,我先打先完蛋,好处都叫别人给捞了,这我不干。这么一来,就出现一个战场怪现象,一大堆军队屯兵在洛阳周围,只摆架式,不出拳。
得有人先站出来。敢担大任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曹操果然是英雄豪杰,他挺身而出,慷慨陈辞:“我们兴义兵就是要讨董贼,现在上了战场,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董卓根本就不懂战略,要是他固守洛阳,发兵与我们交锋,那还能占点便宜;可是现在他又是劫天子,又是烧皇宫,闹得沸沸扬扬的,这说明他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只要大家合力,一定可以一战而定天下。”
曹操说的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
可是大家还是不出头,宁愿当缩头乌龟。
好吧,你们都不打,我自个也要单打独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