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宛却将头转开了。
苏三姑笑道:“起来再说,起来再说。孩子还在这里,看到了不像样子。”
此时程老太太也蜇了进来,抹着眼泪:“亲家母,我真不好意思说啊,丢人呢。我一来这里,老头子父子俩人更是没日没夜的打牌,大媳妇又要忙工作,不然一家人都没得吃。只苦了这个孩子。”
苏婶婶拉住她的手:“亲家,这种情况你就该早点和我们说嘛。苏家亲戚多,又住得近,完全可以照顾得了苏苏母子的,你在家照顾好大孙子就行了,寒暑假时,想小孙子了,带着大孙子一起来。”
“可带孙子是奶奶的责任,我不来,村里人要怎样说?”程老太太见一计不成,又使了一计,其实也是说得老生常谈。
苏婶婶用埋怨的口气说:“那些人管他怎么讲呢,只要苏苏两口子不说话、你亲家夫妇不说话也就是啦。亲家,你也真是,听他们的,你大孙子不就受罪了嘛!”
程大嫂的苦肉计可以骗得过苏宛母女,却休想骗得了她。孩子是可怜不错,但说到底,是程老太太没管好儿子、程大嫂没管好老公,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苏宛来承担这个错误的后果。这样下去,程家父子在家依旧该玩玩、该赌赌,程家永远都没出头日,苏家难道还管他们一辈子?
程老太太见说不动她,将目标移到苏妈妈身上,深吸一口气,冲上去抓住对方的手,眼泪夺眶而出:“亲家母,我们都是做老人的,谁不想小辈们过得好?我也是太喜欢宛儿了,不来照顾她心里真过意不去,而且你和他爸爸为了小两口,已出了不少钱,现在再让你们出力,我怎么说得过去!所以……我才想到这个两全其美的做法,想让大孙子来上学。就没考虑宛儿的想法……对不起……我们乡下学校学生很少,老师也不行……到这里,宛儿是大学生,总能辅导他一下……”
她越说眼泪越多,最后简直泣不成声。
苏妈妈哪里接受得了这些,连忙拍了拍她:“亲家母,我也知道你不易,孩子来就来吧。”她叹了口气。
苏婶婶还想说两句,苏三姑却拦住了她——大嫂就是心软,但话已出了口,程家人又眼巴巴地盯着,这恶人总不能她们来做。
程老太太还嫌不够:“可是,宛儿……我怎么能让宛儿难过,她……”
“苏苏,你说句话……”苏妈妈轻声说了一句。
苏宛沉默不语。
苏妈妈急了:“宛儿!农村人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程明出来了,肯定要拉家人一把,你作为他的老婆,也该理解理解他!”
日期:2014-03-03 07:59:36
一切还是如愿了
一切还是如愿了
妈妈急得要落泪、大嫂伤心得直落泪、婆婆难过得直落泪。
三个流泪的女人站在一起,一时之间,苏宛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让孩子来读书,她实在气不过去,凭什么一切都让她买单?可不让孩子来,良心似乎又说不过去,毕竟那只是个孩子。
苏妈妈抚着女儿的肩膀:“苏苏,你叔叔、你爸爸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出来,资助几个贫困学生。成成是程明的侄子,至亲骨肉,来求你帮个忙你都不肯,你还是苏家的女儿吗?我和你爸爸平时都是怎么教育你的,你怎么就这样不懂事?退一步海阔天高,何必事事如此计较?”
苏婶婶急忙插了一句嘴:“大嫂,这不是一码事。”
“怎么不是一码事?”苏妈妈打断了她,似乎还有点生气,“书玲,你不要再帮着苏苏讲话了。”女儿的态度如此坚决,与她们两个长辈的纵容不无关系。
苏婶婶只得叹了口气,大嫂怎么那样糊涂!有心再说两句,却看到三姑使来的眼色,又咽下了嘴边的话。
大嫂是个烂好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当初如果不是她帮着程明说好话,侄女的这门婚事也成不了。虽然说照顾孩子的感情是对的,但总不能就这样看着孩子往火炕里跳,何况今天,大嫂又亲手帮女儿挖了一个火炕?
苏妈妈还在继续苦口婆心地劝女儿:“苏苏,当年你小舅、小姨都是在我们这里上的高中,你爸爸自己没吃的、没钱用,也要省下来送到学校给他们两个。后来考上大学,留在省城,一个当了老师、一个进了机关,现在他们哪个不感激你爸爸当年的拉扯之情?你爸爸有个什么事,他们能将自己的家扔了,从省城赶过来。再说了,你当初在省城上大学时,也没少在他们两家混吃混喝吧?你小姨怕冬天生冻疮,衣裳都是她拿回去洗去,更别提这几年给了你多少零花钱。”
苏婶婶真的忍不住再次开了口:“大嫂,当初他们两个也不是到这里借读,是自己考上的高中。我大哥也说过多次,之所以肯这样出力,还不是当年他下乡时,你家人将他当成个宝,就怕他受苦,他也是为了报恩!苏苏也是自己考上的大学……”
“报恩是报恩,但人心换人心,你不对人好,别人能对你好吗?”苏妈妈反问了一句,“书玲,你是当老师的,这个道理你比我懂,你一向不是就教人向善的吗?我记得苏家人资助贫困生,当初还是你的建议呢!自己的侄子,苏苏怎么就能不帮一把?”
苏婶婶这次是真的被说得无法开口了。话说得这样明,再讲下去,真的像是她不肯让程成来上学了。说到底,苏宛也只是她的侄女而矣,不是女儿。
苏宛看了一眼自己的妈妈:“婶婶是好心,而且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
没想到女儿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苏妈妈像被重击了一下。这孩子,从小很善良、很懂事,现在怎么变成铁石心肠?自己这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程家人那样可怜巴巴地肯求,她就一点也不动容?
当然,程家人做事欠妥当,但孩子是无辜的,苏宛不该将自己对大人的不满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去。
程明坐到妻子身边,有气无力:“苏苏,你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高中复读的事吗?”
苏宛的心被重击了一下。
那是一段想想都是泪的经历。第二次高考没考上,程明又不甘心就这样向命运低头,很想再复读一年,可是借读费存得不够,只得与妈妈一起步行十几里路,到城里的一个亲戚家借钱,虽然亲戚最终帮了忙,但亲戚老婆那难看的脸色他一辈子都记得。
“从那以后,就算再难我也不想去求人了。”当时程明是这样对她说的,“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农村人哪会找上门请亲戚帮忙?”
苏宛记得当时自己也是流了眼泪的,并答应过程明,以后不管什么时候,他的农村亲戚有事求到门口时,请她一定要笑脸相迎。可是,今天……她食言了,虽然食言的原因不在她。
“让孩子留下吧。”她长叹了口气。
苏婶婶与苏三姑都有点意外。但作为局外人,既然苏家母女都同意了,她们也不好多说什么。程家人则是喜出望外,程大嫂都不知说什么好了,恨不得让儿子立即给苏宛磕三个响头。
“苏苏,谢谢你,”程明这一次是真心诚意地感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