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现象:劝戒大家,有些事情你还是不要去做为好》
第15节

作者: 炽de天使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1-07 10:47:00
  第三十七件事:抬棺材时不能半路落地
  土地越来越紧张,房价越来越高,死人只得为活人让路,强制取消土葬。
  火葬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殡葬仪式,曾令一些老年人难以接受,但毕竟改革已势在必行,螳臂挡车,无力阻止。

  人的传统是完尸入土,与大地融为一体,落地安身,可遥望家偶,也算是个自己的家,大户人家墓地风水畅亮,前方开阔,后方靠山,水系环绕,顺应龙脉,左护右拥,小户人家选个阳光明媚之处,干净平坦,依山见水之处,也算是给亲人一个安静的安身之处,虽没有豪华大气,却也能每每清明祭日之际得到亲人拨草淋土,种些青柏以求万寿之意。
  以前土葬,薄棺薄命,厚棺厚义,也是后人忠孝的一种表现,家底殷实的,不但棺木厚实做工考察,选材更是采用不易腐烂虫蛀之上乘木材,如杉木楠木,这些木材做成的棺材非常的重,四个壮汉抬起来觉得吃力。
  因为抬棺大多要上山,有时走的还是野路,抬棺者均为体强之年轻壮汉,也为死者生前好友邻居亲戚,以表达对死者最后的尊敬之心。(待续)
  日期:2014-01-07 12:39:00
  抬棺时,棺材是不能触碰到地面的,以免灵魂落地,所以,在出殡时,要将棺材放在两张长木凳上,亲人们就跪在前面,做最后的拜别,拜别后,由四人分别抬起绑在棺木两端的两根木杠,一路不得停留,直接抬到山上墓穴,如果遇到路远,也只能由边上人扶着稍息,万万不可将棺材放在地上休息。
  好几次听说过,抬棺到一半时,会突然越来越沉,压得直不起腰,而且这个重量是一下子变重的。

  以前我们村里有一个男人,才四十多岁,离婚多年,一直末续娶,有一十多岁的女儿跟他生活,男人后来得了肝癌,据说在死前一直说着不想离开,他还有牵挂,要家人再出钱继续给他到医院治疗。
  死后出殡,抬棺的人还没走出几步,突然感到肩上重了起来,连迈步都觉得很艰难,小腿直打颤,四个人同时有这种感觉,其中有一个比较有经验,赶紧叫喊:“某某某,我们走喽,女儿会有人照顾的,放心吧!”
  于是其他三人一起喊:“某某某,走喽!”,边走边喊着,走了十来步,肩上才渐渐轻了起来,而里面的死者由于肝癌晚期,早已瘦如柴骨,离世前最多也就八十来斤,棺木也不厚实,本来四个人抬着是很轻松的事。
  据说这是死者不想离家的表现,他的灵魂会在棺材底下死命拉着不放,舍不得就这样被抬走。
  日期:2014-01-07 14:01:00
  第三十八件事:小孩取名的时机
  对于一个新生命什么时候算正式开始的疑问,各有各的主张,有的认为精子与受精卵的结合,就是新生命的诞生,有的说婴儿出了娘肚,才算是真正的一个人。
  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给小孩取名的时机。

  一个人的姓名,将伴随着他的一生,取名时一讲响亮,二讲寄愿,三讲祝福,现在各位爸比妈比们装文艺,扮学识,翻破了新华字典和辞海,寻古诗古文,找教授专家,绞破了两颗小脑袋,终于取了一个既有诗意,又有内函,还有出处和五行可克可补的好名字。
  名字很有时代特色,以前吃不饱穿不暖,希望小孩出生后能平平安安,图个吉利,应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残则无敌”的古训,取个狗剩、狗蛋的,听起来不雅,但命硬,祈个顽强的生命力。
  60、70后建国、国庆、卫国、爱国就满天飞了,那时的人们思想里,个人并不重要,国才是心中最大的,一心为公,连自己的孩子都被用来祝福祖国了。
  现在的老师很怕上课点名,一个个的冷僻字读得心里没底,办法倒是有的,把不认识的同学放在最后,报完名后问,还有谁没点,然后同学就举手报告,老师就问,你叫什么呀,同学就会报上自己的名字,老师轻描淡写“哦”地一声,悄悄在生字边上注上拼音。(待续)
  日期:2014-01-07 16:14:00
  我一直在观察,要说最有意境,最有诗意,书墨飘香的名字,是那些世代传承的老中医的姓名,不知大家是否认同。

  个人意见,新生命的诞生既不是受精卵结合,也不是出生,而是胎儿从第一次有自主心跳开始,因为原先他只是母体身上的一个附属器官而已,有了心跳,就激活了身上的所有器官,启动生命。
  所以,起名时,最好是选在5-6周孕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