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云南少数民族山寨风水师的灵异经历(蛊,鬼,风水更新帖)》
第12节作者:
茨黑枯
我先给老倌把了把脉,从脉象判断他并没有生命危险,只是中气不足,他的印堂也没什么变化。我用彝族话问他哪里不舒服,老倌告诉我他双腿无力,吃不下食物,还有就是心里就想大哭一场。
我确定,他只是掉了魂,一般这种情况是被惊吓产生的。我把老倌的情况讲给他家人,告诉他们只要把他的魂招回来就没大问题。
回家取来工具,又安排老倌的家人端了一大盆米和鸡蛋放在旁边,我在米盆中直立插上一柱香,又在另一柱香的一端系上红线铜钱,一端拴了一个招魂符,把它像天平那样横放在直立的那柱香顶。我拿起鸡蛋在老倌的全身滚了一遍后放在米盆,摇起手拎开始念咒,不大一下就有两条魂陆续归位回身,可第三条魂却任我怎么摇铃念咒都不回来。我有些开始生气,点燃三柱香火、烧了一份招魂符继续招魂。在我清脆的铃音中有只猫从屋梁山跳了下来,闪动着双眼徘徊在屋门口,每当我加大音量它就叫个不停,我放缓声音它就不叫。我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运用天眼一看,老倌的最后那条魂被一道镇尸符锁捆在那只猫的躯体上。
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而且很明显是冲着我来的,心里没有一点底,我只好叫老倌家人每天喂饱那只猫,别让他它跑远了,然后收拾起工具回了家。
到家后我把工具一放,就启程去李家寺找师傅求救。到了李家寺,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师傅,师傅写了一张纸符给我,叫我把纸符烧化后灌进猫的肚里。师傅还交代,如果4天内不把老倌的魂从猫身上解开,那就会猫亡魂毁。
我拜别师傅连夜赶回村里,来到老倌家我告诉他们必须抓到那只猫才能解决问题。
抓猫何尝容易,六、七个人又追又堵的都没抓到它。
他们六、七个人都无法抓住那只猫,我只好也和他们一起去抓,奇怪的是那只猫看见我就不在蹿跑,而是看着我“喵喵”地叫个不停,我慢慢靠近,很温柔的把它抱起来。我喊人把化好的符水端来,亲自灌进猫嘴里。符水下肚猫开始暴躁起来,前爪狠狠抓了我手背一下,我只好放开它,鲜血从我手背流淌到地上。
猫呲嘴裂牙地乱叫着,瞳孔慢慢变红,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本能地念起招魂咒。我念咒,猫在地上声声哀叫打滚翻动,其他人都不敢乱动,害怕地看着我和猫。
我越念越快,猫的哀叫声也越来越大,让人入耳刺痛。,懵地,一条白影从猫身上飘荡而起,我急忙拿出一张招魂符点燃,急步往老倌床边走,白影跟着我也飘动过来,在我的咒语声中回归到老倌身体上,此时那只却软绵绵地爬在地上,动也不动。
日期:2014-07-15 17:42:00
相亲被下爱情蛊
我二十三岁那年,爷爷收到一封从临沧双江寄来的书信,信是爷爷年轻赶马帮时认识的一个朋友给他的,内容的大意是说他有个女儿已经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想叫爷爷帮他女儿找个对象。爷爷自然把这事考虑到我身上,明着说让我替他去看望老朋友,其实就是想让我去相这门亲,在父母的允许下我答应了爷爷。
在我拜认师傅的时候父母就答应过师傅,在我相亲前要去看她老人家一次,在去前的头一天,我们一家三人来到了李家寺看师傅。
在我曾经住了四年的那间小书房中,师傅坐在一张八仙椅上,我们一家人一次而坐。父亲向师傅说明来意后请教到:“陈师傅,你说孩子这次去里方会有什么结果?”
师傅没答父亲的话,而是转头问我:“上次我送你的那块莲花玉有没有作用?”我感觉很奇怪,反问到:“师傅,那块玉我一直戴着,但是不知道你所说得作用指的什么?”
师傅微微笑了下,又说:“看来那块玉与你无缘,你把它还给我,我另外送你一块玉观音。”
我把莲花玉从脖子上取下来递给师傅,师傅接过玉块转身出了书房。一会儿师傅又回来了,手里拿了个玉观音,她把玉观音递给我,说道:“这块观音已经在我们门派传了三代,它是你祖师在峨眉山开光净水后带回来的,它能避邪镇灵,以后除了你们夫妻圆房的时候要摘下来,其他时间你就一直把它佩戴在身上,这次你去的是巫蛊之地,喝水进食前一定要小心查验,假如遇到麻烦就写信回来。”
师傅把送我的莲花玉换成了玉观音,还说我去的是巫蛊之地,父母听完师傅的话脸色霎时阴沉下来,我心里也微微产生了些惧意。做我们这一行的,不惧巫就怕蛊,然而我就被下了爱情蛊,差点就永远留在那个地方回不来。
临走师傅还言谨了我一件事,她说:“这次去相亲如果认为不合适一定要知道克制住自己,除了你将来的妻子不要随意和其他女人结合,和你结合过的人一定会运程旺盛,但她消受的是子孙的财福,将来会连续衰落三代。”
第二天我带了些土特产坐上了从县城开往临沧的班车,我要去的地方是临沧地区双江县勐库镇。
勐库镇位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北部,东北与临沧博尚、圈内、勐驮一镇两乡毗邻,南与双江沙河、贺六两乡接壤,西与耿马大兴乡交界,是双江第一大镇、第二大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业贸易中心,镇政府距县城20公里。总面积为475.3平方公里,境内山多坝少,山区面积占99.55%,坝区面积占0.45%。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河谷交错、山峦起伏、河沟纵横,条条溪流汇集南勐河,南勐河纵贯全镇37公里,把勐库分为东西两半。境内最高海拔为3233米的大雪山,最低海拔为勐库大河与回雷河交汇的大河湾,为1040米。
勐库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突出,年日照24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18℃,境内降雨量丰富,坝区内年平均降水量1065mm,山区年平均降水量1700mm~1900mm。
全镇辖16个村委会,103个自然村,157个村民小组30256人。 境内集居着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12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517人,占总人口的41.37%。此外,在坝区还有一个勐库华侨农场。
经过2次转车换车到达勐库下车后,按信上的地址,我还要再往西南方向步行二十多里山路才能到达我要去的嘠密村。去嘠密村的路上生长着密麻的云南松和灌木丛,偶然会见到有三、两户人家的旁边有翠绿的竹子。
在艰辛的跋涉后,我终于来到了嘠密村,进村后我发现村里人讲的都是土语,我更本听不懂。我找了一家房屋看着相对较好的人家去问路,敲开大门,一个三十多岁男人走了出来,我也没说话,直接把信递给他。他看了信尾的署名后,上下打量了我一眼,就往外走,我连忙跟了上去,他一直把我带到村子中央的一户人家门口,用手指了指就返回去了。
我上前敲门,院里传出“汪汪”的狗咬声,接着还是一个男人出来开门,不过他看上去该五十多了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