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在当时,并没有贬义,只是说国人开始议论周王的举措而已。
可强力的姬胡对这些不同的声音选择了一种极端激进的形式——“大棒政策”——把手里的大棒举起来对准不安份的小民,谁敢说一个不字,大棒立刻砸下来。
可还记得那句流传千古的话么——“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据说,这句话就产生于某个晚上姬胡与召公的某次对话,愤怒的召公对天子说出了这样忤逆的话。
从那个晚上开始,被召公激怒的姬胡选择举起了手里的大棒,国民开始闭上了自己的嘴。那是最黑暗的三年,即使路上遇到熟人也只是用眼睛互相打招呼而不不敢开口。可贵族们却开始都悄悄的归附在召公与周公的门下。
姬胡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也许夜深人静的时候,姬胡也曾经扪心自问:面对积弱多年的周朝,难道自己的改革真的错了么?
不可能!是这些凡夫俗子没办法理解自己的苦心罢了。多年以后,历史一定会给自己一个公允的评价的。
多年以后……没有人理解他!历史给他扣了一顶帽子,这顶帽子一扣就是两千多年――暴君!
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应该被我们铭记在心,比公元纪年更应得到记忆和肯定的一年,因为从这年开始,中国历史开始有了明确的历史纪年。历史上一直在说,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可实际上,公元前841年发生的这次农民起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
这一年,不堪重压的国人暗地里悄悄的联系,忽然发动暴乱袭击姬胡的王宫,姬胡来不及组织军队抵抗,仓皇出逃,躲在今天山西霍县的一个叫做彘县的小地方(专门供给皇室猪肉的地方,也就是皇室的养猪场),黯然退场,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屈辱的十四年。
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料供我们考证,我们没办法知道,这次农民起义到底由谁发起,是谁在当时的恐怖高压政策下,有胆量组织这样逆天的行动。这次暴动的背后到底有没有贵族的身影更是不得而知。
我们只能知道暴乱的结果——国民共同推举姬胡在位期间不受重用,但在贵族中德高望重的召公与周公一起主持朝政,号为“共和”!公元前841年称为共和元年,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奇迹,本来风雨飘摇的周朝却在没有王的情况下度过了平稳的十四年。
可以说,姬胡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在为大周的天下而努力奋斗,可他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农民、贵族……可惜,那时候那个到处呐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老头子还没有出生,姬胡还不懂得这个道理。
日期:2012-12-06 16:07:29
第二章 短暂的中兴(一)
公元前841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
这个夜晚对于所有姬姓贵族都是一个灾难,平日低眉顺眼的农民们忽然爆发,打破王宫,姬胡这个强力的改革者连老婆儿子都顾不上,独自逃出王宫。
树倒猢狲散!
姬胡有许多儿子,这些“猢狲”很多死于乱民的手中,其中一个叫做姬靖的孩子逃出了王宫,在黑夜里逃到了召公的家里。
不知道在他闯进这个大门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心理。
连强权的父亲都罩不住自己了,这个叫召公的老臣难道可以保护他么?也许他连想都没有想,只是慌不择路,一脚踏进了这个被父亲排挤的贵族家里。
可他的这次无意识的选择,却改变了西周的历史。
我们没办法推测,假如那个夜里,姬靖被乱民杀死的话,西周到底会走向何方?
历史不需要推测,许多巧合就这样成就了历史。
那个被姬胡排挤打压疏远的召公站了出来,勇敢的,把这个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
面对激昂的乱民,召公把自己的儿子推出来,被乱民打死,而保住了自己“政敌”的儿子。
我只记得在《圣经》中有过相类似的情节,一位信徒为了保护投宿到自己家中的上帝而宁愿献出自己的两个女儿。
如此看来,召公是真的把天子当做一种信仰来对待了。
十几年后,召公自己解释说,如果让姬靖死在自己家里,天下人会以为自己是因为忌恨姬胡而泄愤,所以宁愿献出自己的儿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召公倒真的是足够冷血了,为了自己在天下人口中的形象问题,而宁愿献出自己儿子的生命,这!到底值得么?
不过是否值得似乎我们没办法思考和评价,因为我们永远再不可能回到那个年代了。而召公似乎千百年来一直都在被人们称颂。我还想再问一句,这种冷血的行为真的值得称颂么?
暴乱止息后,召公与周公被共同推举出来一起执政,号称“共和”。姬靖就藏于召公家中,一藏就是十四年。
没有人知道姬靖的这十四年是怎样度过的,不过最起码,他学会了他父亲一辈子都没有学会的东西——忍耐。
他比他的父亲更加贴近民众,朝不保夕的生活也让他更加懂得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所以,在十四年后,他的父亲——姬胡,那个曾经威风一时的君主悄无声息的死于彘地的时候,姬靖理所应当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对于天下民众来说,需要一个天子来供他们信仰,既然姬胡死了,一定要有另外一个天子出现,不能总是让召公和周公执政;对于召公和周公来说,让姬靖登台,自己的权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再或者,我们很妖孽的怀疑一下,是不是十四年后,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姬靖——根本就是召公的儿子。而那个当初逃入他府门的姬靖早已被乱民打死呢?不管怎么样,不管我们怎么怀疑,历史毕竟是历史,在那个阴森恐怖血腥的黑夜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了。
我们只能知道,公元前828年,姬胡一死,召公和周公就共同推举立姬靖为王——周宣王。
姬靖身边,准确的说,应该是召公与周公身边,集中了一群贵族――尹吉甫(一位猛人!)、申伯(一定要记住这个人――姬靖的舅舅,正是他的儿子,也就是姬靖的表兄,下一位申伯!一手制造了西周的灭亡)、仲山甫、伯阳父(这位极其类似于后世的诸葛亮,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
这群贵族共同支撑起了周朝的天下,一时文武修治,天下太平。应该说,周朝再次兴旺的第一功应该记在周厉王――姬胡的身上。
不破不立,正是姬胡的大胆改革让周朝觉醒,让诸侯又一次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天下共主。可他,却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被永远的扣上了一顶暴君的帽子。他的那些富国强兵、发展农业的政策却被继承了下来。
姬靖,这位隐忍了十几年,跟随召公学习了十几年的孩子,行政方针上承继了他老爹的衣钵,并且完成了他老爹没有完成的心愿——中兴大周(我们姑且用善意来揣度那位召公吧!姑且认为姬靖还是当初那个逃出皇宫的猢狲——姬胡的儿子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