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一个孩子会有什么好处呢?从这样的命令来看,这个女婴是死定了。
可历史就是在这些似乎天意的冥冥的巧合中向前发展着。
有这么一对来自褒城的夫妇,恰好背了山桑做的弓箭,箕木做的箭袋来京城卖,一听国王下了这个命令,吓得扔了自己的家当,连夜跑回家里去了。谁知道,半夜在河边听到婴儿的哭声,结果上前一看,一个草席裹着的女婴漂在岸边,于是妇人抱在怀里,连夜奔回褒城去了。
多有趣的故事。许多人就这样行走在蒙昧之中而不自知。
周宣王在听到这个童谣的时候,没想到天意就把他也计算在内了。他妄图改变天意,可他的“妄图”其实也不过是天意。这么一想,天意可真够讽刺的。
若周宣王像平常人一样,不那么敏感,不在意那个童谣,那他就不可能召太史公解谣,不召太史公解谣,他在后宫听说有宫女私生之事,也就不至于发雷霆之怒。本来王后已经处理完了这件事,也没有“转宣王阅办”的意思,不过是说给他听听而已,可他刚刚听了太史解谣的言论,对这样的事就更加的敏感,立刻下了一道严苛的命令。
结果这道命令吓跑了一对夫妇,这对夫妇偏偏拾到了这个女婴。一切都是这么的巧,前后稍有一点偏差那个婴儿就活不下来,即使活了下来,也不会成为那个“名垂千古”的女人!可一切都没有偏差,苍天像一部精密的仪器一样,按部就班的转着,每个人都被无情的卷入这部机器之中。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否有个人或者神在背后拧这个发条。不然为什么它能够不止不息的运转下去?
战败的周宣王可能自己觉得脸上无光吧?没有安全感的童年经历重新又占领了他的心胸,可现在却没有人再能让他害怕,他只能自己调节,而绝对的权利让他根本没有思考自己的机会,所以周宣王越来越固执己见,独断专行。
鲁废公死的时候,周宣王因为喜欢鲁废王的小儿子姬称,而干涉鲁国内政,强行立鲁废王的小儿子姬称为鲁孝公。
按照规矩,天子是不该干涉诸侯国的内政的,而且,废长立幼,也让其他诸侯国开始议论纷纷天子的这种行为。每个人都是一样,不管你是天子还是草民,只要你的行为能让人信服,那别人就会听从你的意见,如果你的行为让人有异议,那别人就会怀疑你。
周宣王的这种行为让诸侯开始怀疑天子的行政能力。
又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周宣王要杀一个叫杜伯的臣子,杜伯的朋友左儒劝谏。可这劝谏却被偏执的周宣王认定为左儒为了朋友而违逆天子,周宣王从小就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所以他对这种“背叛”、这种“违逆”尤其痛恨。可左儒不知进退,说,若要杀杜伯,臣愿与他同死。
宣王大怒。你要与他同死,我偏不杀你。然后命令武士把左伯推出去斩了。
没想到左儒死心眼儿,回到家怎么都想不开,自刎而死。
左儒的死对周宣王是个沉重的打击,他开始思考――我真的错了么?
这让他失魂落魄,言语失次,连神情也恍惚起来。
经此一事之后,周宣王的身体开始一天不如一天。
周宣王四十六年秋天,身体稍微好点的宣王,带着群臣出城打猎,忽然在车上大叫一声,昏倒在车上,回城后医治无效,水米不进,没几天便死去。没有人知道这个振兴了大周的君主到底是死于什么原因,周宣王的死因成了千古疑案。
日期:2012-12-06 16:11:21
第五章 岐山大地震
该怎么评价周幽王呢?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历史上因为女人而丢掉国家的皇帝不多,但也绝对不是他一个。可没有人可以和周幽王相比。
周幽王绝对算不上是一个暴君,也很难算是昏君,他只是一个超级无知的皇帝。
公元前795年,周宣王三十三年,后宫生下一位王子,宣王为他取名-宫湦。
当时还是西周那次短暂的中兴中最好的时光。
所以这位王子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的磨难,从出生开始,就被周围的人像珍珠一样捧在手心,因为作为长子的他,未来的规划很清晰--天下共主。
可这位王子有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爱好--玩!
哪个少年不喜欢玩?哪个少年不是在那样张狂玩耍的年代走过呢?
有个人并不喜欢他的恣情玩耍,每次见到都会训斥一番,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周宣王。
可如今,这个唯一一个能训斥他,约束他的人一命呜呼。
很难想象姬宫湦会因为自己父亲的去世而多伤心,可能在他看来,只是那个每天看见他就是阴着脸训斥的人终于可以不再训斥自己了,仅此而已。
在为宣王晚上守丧的时候,姬宫湦就悄悄的把自己的"同好"们偷偷召集来,一起摆开宴席,大吃大喝,我想他的理由一定很充分--漫漫长夜,不许睡眠,你说再不让喝喝酒,唱唱歌,泡泡妞,那还天理何在……
等将宣王葬下,姬宫湦继位后,就更加的肆无忌惮了。
周幽王时期的周朝是个看起来很奇怪的时代。
此时那批中兴的老臣子死的死,告老的告老。位列三公的虢公、祭公还有尹吉甫的儿子尹球似乎都很和姬宫湦的心意--他的心意很简单,能够不管他,陪他一起玩就够了。
姬宫湦立申伯的女儿为正宫王后,然后封自己的老丈人儿为申侯。申侯见自己这个女婿似乎不太靠谱,也谏了几次,可第一姬宫湦不认可,第二还有一群佞臣(顽主)守护在他的身边。时间一长,申侯也就懒了这个心思,退归申国去了。
幽王的叔叔,就是在宣王时期被封为郑伯的姬友是当朝卿士(也就是总理),可以说,没有姬友的勤政爱民,可能周朝这个庞大的帝国早就轰然倒地了。可姬友也明白,自己只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却没办法改变天意。所以他虽然陪在幽王的身边,却把自己的封地--郑国的京城迁移到远离镐京的河南境内,做好了西周战乱的准备(这个后面再细说)。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是因为当时贤臣、顽主同时在朝,周幽王竟然能够全部容忍。我想,他一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他没有心思过问这些事,只要大家能够相安无事,让他自己玩自己的就够了。
一天,难得玩腻了的幽王上朝议事,西岐守官上奏--"泾、河、洛三川,同日地震。房屋损毁无数。"
可以自己估计一下,三川同日地震,这么大面积的地震,该是一场多大级别的地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汶川大地震,即使在全国高度重视,反应迅速,救援及时的情况下,还是死伤近十万。国家最高领导人更是赶赴灾区第一线,尽全部努力、全部力量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可周幽王什么反应呢?
这位仁兄竟然笑着说:"山崩地裂,平常事耳!何必告朕?"然后飘然而去。用现代的话说--别总拿这屁大点事儿来烦我。
岐山是什么地方?那是周朝祖宗发迹的地方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