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一行浩浩荡荡,带着大王的“天赐”,挂着彤弓弧矢,一路走一路宣扬:宋公多年不来朝贡,现在郑庄公奉周桓王的命令,征伐宋国。凡是周边诸国,都要出兵相助,不出兵就是违抗王命!
原来当时周朝的时候,天下诸侯国众多,建国之初达上千余,不但有商的遗民,更有许多上古时代帝王的后代!为了供奉这些上古帝王的祭祀,周王朝在建国之初下了大力气,许多已经失去了封地,绝了祭祀很久的上古帝王的后代都被搜寻了出来,并赏了封地。像随着宋、卫讨伐郑国的陈国,就是舜的后代。还有杞国(也就是“杞人忧天”这个成语里面的杞),就是大禹的后代。
诸侯国太多,很多偏远地方的,周王根本管不过来,只要诸侯国按时上贡,剩下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完全自治。而这种诸侯对王室的朝贡,更多的是一种仪式、一种形式而已。代表了自己对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的认可!这种贡品经常是一车茅草、一车稻谷之类的地方特产,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如果有的诸侯国不来朝贡,那周王室就要制裁!可是周王室如果每个诸侯国有问题都亲自出兵去制裁的话,那估计一年也不用做其他事,只用来南北奔波就够了。所以,周王室就会选择自己信任的大诸侯国,赏赐彤弓弧矢,下面的诸侯国出现问题了,就让这个自己信任的诸侯国,挂着周王赏赐的“彤弓弧矢”去征讨,就如周王亲征一样。
第一个得到这种权力的是齐国,也就是姜尚(我们常说的姜太公的封国),不过到了郑庄公这个时候,郑庄公已经完全不把王室的权威看在眼里了,自己随便做了一个“彤弓弧矢”挂在车上,就可以冒称周王的命令——讨伐宋国!可见当时周王室再诸侯国的眼里——最起码在郑庄公眼里——不过就是一个标志,一个可以拿过来用的称号而已!
这次朝觐对于双方无疑都是失败的,周桓王失去了一个忠实的助手,郑庄公也不再以卿士的身份出现在周王室的政治舞台上,从这次以后,郑庄公终生再未踏上洛阳的土地一步!
日期:2012-12-13 14:07:33
第八章 欲加之罪
宋殇公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君主。
前面我们也说到,他的君位是他的叔叔——宋穆公给予的。宋穆公为了报答自己哥哥让自己继承君位,决意把君位再让给哥哥的儿子——与夷。
宋穆公在病重的时候,曾经召群臣询问,应该把君位传给谁?结果群臣都认为公子冯仁义谦逊,是个当国君的好料子。当然这完全可能是群臣搞不清宋穆公的心思,害怕宋穆公是想让自己儿子继位而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所以才这么说。但宋穆公听完大家的意见,还是执意把君位传给了与夷,而且为了保护与夷的王位,让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出奔到郑国去生活。
这本是一段佳话!可宋殇公也知道群臣在自己叔叔病重时候的意见,为了扫除后患,也为了了断宋国所有臣民的念想,竟然不死不休的不停讨伐郑国,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杀死公子冯!
如今,他的报应来了。
郑庄公——挂着“彤弓弧矢”,以周天子的名义传檄天下,征伐宋国!罪名是:宋公不臣!也就是说宋公不履行自己当臣子的职责,不去进贡和朝拜周王!
其实周王室自从搬迁到洛阳以后,不来朝拜的诸侯多如牛毛,一个是天下战乱,诸侯自顾不暇;另一个是周王室也已经失去了西周时候的震慑力和影响力,来朝拜也不会解决任何问题!
即使像郑国这样王室的近邻,郑庄公也是三年才朝拜一回,并且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去朝拜过周王。所以这样的罪名,不过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前面说到,郑国伐宋的时候,宋国到鲁国求救,鲁隐公本来已经准备出兵,结果因为宋使害怕丢脸,不肯说郑国以已经打进宋国国都的外城而大怒,驱逐的宋使,也不肯出兵相救。从而与宋国决裂。
郑庄公传檄天下,齐国本来就和郑国是军事同盟,自然派兵相助,郑庄公又暗派使者贿赂鲁国的公子翚,答应战胜后所掠夺的土地都归鲁国所有,所以独秉朝政的公子翚自然力荐鲁隐公出兵,一个是顺从周王之意,一个是还有利可图!名正言顺!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句话:“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一语中的!
像宋国一开始和鲁国结盟,就是通过给公子翚送礼物,因为利益而不是天下大义结合在一起形成军事同盟,现在郑庄公给了公子翚更大的利益,自然宋国和鲁国的同盟就打破了。
三个大国同时出兵。陈国因为刚和郑国结盟,又没有和宋国撕破脸,所以没有出兵,蔡、卫本来就和郑国是敌对关系,自然不肯出兵。附近的小诸侯国郕、许等也都持观望态度没有听从郑庄公的召唤。
不过其实这些小诸侯国即使出兵,也不过是壮个声势,真正能起作用的还是这三国的兵力。三国很快打破郜、防两座城池,宋国岌岌可危!
宋殇公在位,为了除去自己的弟弟公子冯——十年十一战!士兵出征就没有办法耕作,饿殍遍地,民不聊生,现在又被三个大国带着天子的名号杀将进来,民心依然不稳。民心不稳则军心不稳,军心不稳则战斗力减弱,宋国一时风雨飘摇。
也许是天佑宋国吧?这个时候,宋国的兵马大元帅——孔父嘉站了出来!大家一定一定要记住这个人,因为他死后,他的家臣带着他的儿子逃到了鲁国,在鲁国又生活了六代以后,他的六世孙出生了!现在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思想里都存在着孔父嘉这位六世孙的思想烙印!他就是——孔子!
孔父嘉在这最危急的时刻站了出来。他在三国合围之前,带着少量的兵马冲了出去。他要做两件事:第一,让离郑国首都近的卫、蔡两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这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围魏救赵”的先驱啊!只不过孙膑的名气大,在战国的前七国中属于一等一的军事人物,而且还有兵书传世,又是兵圣孙武的后人,所以后人在说三十六计的时候,里面添了一条“围魏救赵”,而忽略了孔父嘉的这次“围郑救宋”!
第二,是用重礼联接外族,让当时处于郑齐边境的少数民族——“北戎”进攻郑国边境。
郑庄公接到国内的报急文书,沉吟半晌,召公子翚、夷仲年(齐候的弟弟),来到自己的大营。
笑着问两位大将:“我看……我们退兵吧。如何?”
俩人都奇怪啊!这好好的眼看大胜的局面,干嘛退兵啊!
郑庄公脸色一沉,严肃的说:“这宋国的爵位是我们所有诸侯国中最高的,因为是殷商的后裔,所以连周天子都当成宾而不当成臣啊!如今我们虽然奉旨讨伐,不过连下两城,这刑罚也够了!这两个城市齐、鲁各得一城,我呢?只是因为天子叫我讨伐我才讨伐的,所以我也没什么功劳,我就不要了。”
夷仲年一听,两国本来就是同盟关系,多年来一直都守望相助!现在是自己帮郑国出兵,况且这城市也不挨着齐国的边儿,自己要了也管不了啊。索性顺水人情:“郑侯以王命征讨,所以我们奔走相助,稍效微劳,我们可不敢要什么城市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