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诸儿就是其中最好的例证。
虽然他淫佚放荡,可在治国上却并不落人后。
说齐国就不得不说纪国,这个国家同样是姜姓,同样在东海之滨,和齐鲁成三角之势,疆域面积和齐国也不相上下。
还是西周的时候,纪侯为了争夺在东海之滨的话语权,向周天子周夷王进谗言,说齐侯作为东面的大国,却对天子没有足够的尊重,不知道按时进贡。那时候周天子对诸侯还有绝对的控制力,于是招齐侯进京,冤杀了齐哀公。齐国虽然明知道是纪侯搞的鬼,可是是天子所杀,也不敢报复。可是这世仇就算结下了。
到了东周时候,齐国联合宋国、卫国不停的对纪国发动战争,其实很简单,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干掉纪国,齐国就再没有后顾之忧,而可以转头向中原争霸了。而纪国联合鲁国和郑国不断的对抗。当时郑国的军事实力在齐国之上,所以齐国一直没有讨到便宜。
等到郑庄公死后,几个儿子发生君位之争,姬忽由于没有外部势力的支援,而被自己的弟弟子亹联合军队的统帅高渠弥杀害。姜诸儿表面上高调认同子亹的君主之位,甚至出头帮他联络诸侯会盟,让诸侯都认可子亹作为郑国的君主。可却在子亹和高渠弥来赴盟的时候把两个人都杀了,然后扶持姬忽的弟弟子仪登上了君位。从此郑国国力大弱,子仪也唯齐国马首是瞻,不久之后,郑国就沦为了别国的附庸国。
因为和妹妹通奸被鲁桓公发现,姜诸儿又一不做二不休杀掉了鲁国的国君,他的外甥姬同继位,有文姜在中间斡旋,姬同又年纪太小,也不再敢同齐国反目。
搞定了纪国的两个同盟国之后,在杀掉鲁桓公的第二年,姜诸儿又发动了对纪国的战争,攻占了纪国的郱、鄑、郚三邑。这时,纪国发生分裂,纪侯的弟弟嬴季以纪国的酅地投降齐国,做了齐国的附庸。
这时候,鲁庄公姬同试图联合郑国、纪国,企图保住纪国。很简单,如果纪国被灭,那东海之滨只剩下齐鲁二国。而齐大鲁小,自然再无力抗衡齐国的地位。这点和三国时期的三国鼎立是一个道理。
然而,这时郑国的国君已是子仪,郑国国内因为屡次更换君主而动荡不安,子仪不敢出兵,婉言谢绝了鲁国的请求。姬同孤掌难鸣,也只得退兵自保。
周庄王七年,即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自己的弟弟嬴季,出国逃亡,从此不知所终。嬴季将土地人口全部交给齐国,以换取齐国保存嬴氏宗祀。独立的纪国就此灭亡。
纪国的灭亡,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举奠定了齐国的大国地位。齐国背靠东海,没有了后顾之忧,在之后的三百年间,包括战国年间,都没有人能够撼动齐国的大国地位。秦国纵横天下的时候,对其他诸侯国能够予取予求,可是对齐国,还是必须采取联合的态度。就是因为,如果齐国也加入抗秦的队伍,那秦国根本就没有胜算。
齐国附近的国家没有一个能和齐国抗衡,而这个时期的其它大诸侯国都在做什么呢?
秦国为了稳定自己的后方,在拼命的和犬戎部落战斗,晋国、燕国被北方的少数民族侵扰而难以脱身,楚国附近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本来就有上百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和小诸侯国让楚国难以向中原进军,况且楚国自己也和中原不通,不但语言、服饰、风俗习惯,还是文化都不同(其实楚国就是地地道道的外国)。所以进军中原,时机还不成熟。
这一切都给齐国的发展制造了难得的契机,也为后来齐国的争霸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若是没有接下来帮助自己的外甥、宣姜的儿子——朔复国的话,也许姜诸儿有机会做出更大的事业。
日期:2013-02-19 09:37:53
第七章诸儿之死(一)
灭掉了纪国之后,志得意满的姜诸儿想起了羁留在本国已经多年的自己的外甥——朔。
当时因为要迎娶周天子的女儿,而不好意思直接对卫国动手,因为卫国的国君黔牟也同样是天子之婿。可是现在,天子的女儿嫁给姜诸儿一年就死掉了,现在又灭掉了纪国,没有了后顾之忧。人不能没有追求,特别是一个连战连胜的一国之君。
还有什么比帮助一个人登上国君之位更刺激的呢?
齐国联合了当时卫国周边的四个诸侯国:宋国、鲁国、陈国、蔡国,一同出兵帮朔复国。卫国找不到帮手,只好向周天子求救。毕竟黔牟是周天子的女婿嘛。
周天子很愤怒。
这回是欺负到自己的头上来了,连自己的女婿和女儿也保不住,那自己这天子之位还坐它干什么?周天子派出二百辆战车,帮助黔牟护国。
如果诸侯国对周天子还有一丁点的尊敬的话,恐怕这场战争也就消弭于无形之中了。毕竟天子出兵保护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大家给点面子也就完事儿了。
可姜诸儿可不这么想,在姜诸儿眼里,这正好是自己扬威天下的好机会。况且,天子率领诸侯国御驾亲征的时候,郑庄公都敢直接跟天子开战,并且射伤天子,现在不过就是天子的二百辆战车,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姜诸儿选择了与郑庄公同样的方式,根本不与天子派来的部队对话,若是说起来,恐怕怎么也说不出礼来。那就别说了,蒙头打吧。天子之兵与卫国的部队还没有汇合,五国联兵已经直接冲杀过来,一阵,二百辆兵车损失殆尽……
然后,五国之兵转头长驱直入,卫国部队又怎么能抵挡得住?不出三日,卫国国都就被攻破,左右二公子被杀,黔牟因为是天子之婿,和姜诸儿有是连襟,自然不好处死,放归了周国。姜诸儿的外甥——朔,在逃亡了八年之后,又一次的登上了卫国的君位。
归国之后,姜诸儿害怕周天子的报复,派遣大将连称与管至父带兵守卫西面的边疆。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两个人,连称的妹妹是姜诸儿的妃子,与公子公孙无知有染,公孙无知是姜诸儿的叔叔夷仲年的儿子,从下和姜诸儿一起长大。姜诸儿的父亲齐僖公特别喜欢自己弟弟的这个儿子,从小就像对待姜诸儿一样对待公孙无知。(也许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吧,在姜诸儿的带领下,齐国这种乱伦之事随处可见。);另外一个大将管至父倒没有什么其他作为,不过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族人,这个人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这个人一手造就了齐国的霸业,这个人的政治智慧和手段被后人效仿了两千年,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管仲!
连称和管至父出兵西疆,姜诸儿为两位将军在郊外践行。两位将军问姜诸儿,边疆辛苦,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呢?
姜诸儿四面看了看,正是春夏之交,地里的瓜熟了,于是指了指瓜说:“待瓜熟之期,就换你们回来。”
第二年,瓜熟的时候,姜诸儿正忙着跟自己的妹妹私会,早就把自己的承诺忘在了脑后。
边关的那两位,还在那眼巴巴的等着姜诸儿召回的命令呢。等了又等,等不到消息。两位将军派人回来探消息,探子回报说,姜诸儿去了鲁国边境,去见文姜夫人去了。根本就忘了这回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