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前所未有的解读)》
第37节作者:
迅发 日期:2014-01-10 09:24:05
26、大乱天下(1)
传国玉玺历来被认为是受命于天的明证,此时,身在长安的汉献帝处境非常尴尬:一是他是逆贼董卓所立;二是他没有传国玉玺,有此两点,就足以让袁绍等人在内心质疑汉献帝继位的合法性,因此,就在孙坚攻进洛阳之前,一场另立皇帝的计划就在关东诸将中间开始讨论了。
对于关东诸将而言,另立一个皇帝起码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号令天下。如今袁绍的车骑将军也不过是自封的,其余诸位的官职也都是袁绍指令的,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大家商议献帝年幼,又受逼于董卓,远在关西,不知是否还活着,幽州牧刘虞是宗室重臣,又非常贤能,不如拥立刘虞为帝。但是,对于东汉帝国而言,另立一个新皇帝势必会造成国家的分裂,各种势力集团又将产生一次影响更为深远的组合,而虽然汉献帝还在董卓的手里,但他毕竟是灵帝的儿子,因此,曹操反对说:“我等兴兵以后,天下各地之所以能够纷纷响应的原因就是因为正义在我们一边。如果皇上年幼,受制于奸臣,并没有昌邑王的罪恶,一旦我们另立皇帝,天下怎能安定!你们想要向刘虞称臣,我曹操一人忠诚朝廷。”《魏书》称,曹操笑着说:“我不听你的。”袁绍又曾经得到了一枚玉印,当着曹操的面举着放在自己的肘部,曹操由此对袁绍产生了厌恶之心。袁绍又派人劝说曹操道:“如今袁绍兵强马壮,两个儿子也已成人,天下群雄,谁能比得过?”但曹操却不置可否,并暗生了消灭袁绍之心。
《后汉书·光武十王传·琅邪王京传附刘容传》称:“初平元年,遣弟邈至长安奉章贡献,帝以邈为九江太守,封阳都侯。”又称:“初,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帝,操以此德于邈。”又《三国志·武帝纪》称:曹操的父亲曹嵩在董卓之乱发生后,即从老家谯县前往徐州的琅邪国避难。由此可见,曹家与当时的琅邪王刘容关系甚密,初平元年是董卓与关东诸将僵持、也是汉献帝刚刚迁都长安的一年,刘容在这一年派弟弟刘邈来到长安,向汉献帝表示慰问,意味深长,刘邈在汉献帝跟前表明了曹操忠于朝廷的政治态度,似乎也想让长安朝廷基于分化瓦解关东诸将的考虑,能够给曹操一个地方官职。大乱之际,没有地盘就得仰人鼻息,根本没有发展的余地,而身为盟主的袁绍自己也仅仅是个渤海太守,给曹操不过一个奋武将军的空衔,毫无用处,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利用琅邪王刘容试图接近汉献帝以换取一个名正言顺的职位,是非常可能的。但是,曹操的这一政治图谋并没有得逞,可能是董卓感到曹操反对自己的态度比较坚决,因而并没有同意。
日期:2014-01-10 09:24:36
韩馥、袁绍给袁术写信商量,说道:“献帝不是灵帝的儿子,我们打算依照当年周勃、灌婴废杀少帝、迎立汉文帝的先例,拥立大司马刘虞为帝。”袁术见汉室衰弱,暗中怀有自立为帝的野心,不想拥立一位年长之君,遂表面上故作公允拒绝了。
袁绍又给袁术写信道:“前不久,我与韩馥的建议,是为了让国家长治久安,也是想让天下见到一位中兴之主。如今,西方的幼主不过是个傀儡,与灵帝并无血缘关系,公卿大臣个个对董卓俯首帖耳,谄媚巴结,岂能相信他们的话!只需将部队把守住险关要隘,这些人自当老死在关中,我等在东方拥立圣主,天下自然会太平,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我们袁家满门被杀,你难道不想想复仇的伍子胥,怎能在向如今的皇上称臣!违背上天不吉祥,希望你深思。”
袁术回信:“皇上聪明睿智,仿佛过去的周成王那样,董卓因天下大乱之际,胁迫百官,这不过是汉室遇到的一点点小灾难。国家尚未安定,你们却又想再乱上添乱,竟然还说皇上与灵帝没有血缘关系,这难道不是凭空污蔑吗!我们袁家祖上世代忠良,太傅仁慈,虽然明知董卓会丧心病狂,但他为了大义,而不忍逃离。我们袁家一门灭绝,死的死,逃的逃,流离失所,幸而远近四方忠义之士来帮助我们,为何不趁此良机上讨国贼董卓,下洗刷家门之耻,却想出这个馊主意,这才是我闻所未闻的怪事!你的来信中又称:‘我家被灭门,岂能再向皇上称臣’,这都是董卓所为,哪里与皇上有半点关系?君主的命令,就是上天的命令,不可违抗,亦不能怀恨在心,何况我们家被灭门并非皇上的意思呢!我的一片赤胆忠心,只想灭掉董卓,别的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
虽然曹操和袁术都不同意,但袁绍主意已定,遂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等人前去幽州,面见刘虞,提出拥立他为帝。刘虞厉声斥责张岐等人说:“如今天下分崩离析,主上奔波流离,我深受国家厚恩,未能洗雪国耻,诸位大人各自占据一方,理应齐心协力,匡扶汉室,反而竟想干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你们难道是想陷我于不仁不义中吗?”刘虞严词予以拒绝。
见刘虞态度坚决,袁绍等人退而求其次,又请求他接受录尚书事,代行皇帝职权,任命各级官吏。刘虞依旧不从,并诛杀了使者,他还威胁要只身逃往匈奴境内,袁绍等人只得作罢。
孙坚把董卓赶出洛阳地区以后,到了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董卓在部署了东部防线之后,回到了长安。还是在二月份,在他的授意下,献帝晋升他为太师,位次在诸侯王之上,因此,在他来到长安近郊时,满朝文武大臣都跪拜在道路一旁。董卓对御史中丞皇甫嵩说道:“义真(皇甫嵩的字),你怕吗?”皇甫嵩回答:“明公正以德行辅佐朝廷,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岂能害怕?如果大人滥杀无辜,天下人人都会害怕,又岂止是我一人呢?”董卓听了,沉默一会,遂与皇甫嵩和解了。《山阳公载记》则称,当时皇甫嵩的回答是:“我过去怎知明公竟然到如今的这个地位!”董卓说:“鸿鹄本来就有远大的志向,只是燕雀不知而已。”皇甫嵩又说:“过去,我与明公都是鸿鹄,只是没有想到明公今日变成了凤凰。”董卓笑道:“你要是早一点服气我,今日就不用跪拜我了。”
董卓回到关中以后,关东的局势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曹丕《典论·自叙》说的那样:“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会黄巾盛於海、岱,山寇暴於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日期:2014-01-10 09:25:14
黄巾军在占领青州之后,兵威甚盛,有三十万之众。在青州黄巾军的影响下,一度投靠朝廷并与袁绍等关东义军联合的张燕黑山贼以及于毒、白绕、眭固等部也都纷纷再起。青州黄巾军得知冀州黑山贼等复起后,即离开青州,转兵北上,进入冀州,朝渤海郡杀来,打算与之会师。公孙瓒率领两万步骑在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南)大破黄巾军,斩首三万余级,黄巾军抛弃辎重,掉头南逃,想渡过黄河返回青州。公孙瓒趁黄巾军渡过一半时纵兵攻击,再次大破敌人,又杀死了数万人,鲜血将黄河河水也染成了红色。此战,公孙瓒声威大震,俘虏七万人,缴获的军需物资不计其数,也重创了青州黄巾,挫败了青州黄巾与黑山张燕等部会师的企图。青州黄巾军被公孙瓒从冀州打了回来,虽然损失惨重,但尚有二十万之众,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相孔融率军迎击,却被黄巾军张饶等部击败,孔融收拾残兵败将退守朱虚县(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六十里)。在朱虚县,孔融又搜集了四万吏民,设置学校,修筑城池,举荐郑玄、邴原等名士。
在黄巾军再度叛乱的同时,关东诸将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激化,联军逐渐瓦解。
首先是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当时,刘虞率军驻扎在安平(安平国治所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又有安平县,即今河北省安平县),公孙瓒将其击败,二人矛盾开始公开化。公孙瓒之所以要打击刘虞,固然二人的矛盾是诱因,但是,刘虞拒绝了袁绍,已将袁绍置于叛臣贼子的境地,公孙瓒肯定是受了袁绍的撺掇,才敢于这么做的。此事见于《三国志·袁绍传》中,不见于其他史料,从其他史料上看,虽然公孙瓒与刘虞的确有矛盾,但在初平二年时双方并未翻脸,因此,这条记载可能有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