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秘史》
第51节

作者: 南门太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1-12 19:16:23
  连载1-60 第六章 益州有点儿复杂
  4、本土势力(1)
  刘焉、刘璋父子治蜀,深知本土势力的强大,所以不得不跟他们合作。刘备来到益州,也面临着如何对待本土势力的问题,益州旧部们都在拭目以待。
  在刘焉父子的旧人中,许靖的影响力无疑最大,远在中原的一些名士,如王朗、华歆、钟繇、陈群等人,还时常给许靖写信,向他问候致意。
  刘备开始并没有打算重用许靖,原因是成都破城前,许靖曾试图投降,刘备认为许靖在气节方面有亏欠。法正劝刘备:“天下往往有一些人,有虚名但无其实,许靖就是这样的人。不过,主公始创大业,有些道理不可能挨家挨户去向大家说明(天下之人不可户说),许靖的浮名早已播流四海,如果不能以礼待之,天下之人就会认为主公不尊重人才。对许靖应当敬重,显示给远近之人,就像燕王当年对待郭隗那样。”

  昔日,燕昭王重用谋士郭槐,给了他很高的地位和待遇,从而吸引到乐毅、邹衍、剧辛等大批人才的到来。
  刘备认为有理,这才厚待许靖。
  诸葛亮对许靖更加尊重,许靖的主要职务是左将军府长史,与诸葛亮日常来往颇多,诸葛亮比较注意在平时交往中对许靖保持尊敬,许靖当时已七十多岁,诸葛亮每次见到他,都向他施大礼(皆为之拜)。
  诸葛亮还提拔了许靖的族孙陈祗。陈祗是许靖哥哥的外孙,从小父母双亡,在许靖家长大,许靖对他十分疼爱。陈祗很有才气,史书说他严谨而有风度,又很有本事(矜厉有威容,多技艺)。诸葛亮对他有意识地观察和培养,使他成为日后蜀汉政坛的风云人物。
  除了尊重和重用许靖,前面提到,刘备还重用了李严、黄权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益州旧人,算是对本土势力的回应。但刘备知道,只用几个人还远远不够。
  除了左将军府和益州府之外,刘备还有一个头衔,就是刘璋所表的大司马,诸葛亮建议刘备,不如给大司马也保留一个名义,挑选一位在益州德高望重的人士署理该府事宜。刘备请诸葛亮物色这样的人选,诸葛亮推荐了董和。
  董和字幼宰,祖上为益州巴郡人,早年在刘璋手下任牛鞞县长、江原县长,后被刘璋任命为成都县令。当时蜀地富裕丰实,难免滋生奢侈浪费的流俗,尤其那些大商巨贾,流行穿公侯贵族服饰、吃珍奇美食,成都作为益州首府,是达官显贵、豪商大贾聚集地,董和作为父母官,大力推行俭朴风气,他带头节俭,穿粗衣、吃粗食,令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受到百姓的敬畏,董和离任时,官民数千人相携而出乞留,刘璋破例准董和留任两年。

  董和后升任益州郡太守,该地远离成都,属中所谓的南中地区,汉夷杂居,民风彪悍,董和清廉简约,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以诚相待,受到当地人的爱戴和信任。
  在诸葛亮看来,董和不仅有才干,而且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得民望,重用他可以为益州官场树立榜样。刘备于是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让他署理大司马府事务。
  董和在任七年后去世,作为诸葛亮治政的主要助手之一,董和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诸葛亮日后向群下颁布过一篇教文,提倡大家充分发表不同意见,举的例子就是董和。诸葛亮说,董幼宰在任七年间,遇到不同看法可以往返十次阐述自己的意见(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
  诸葛亮与董和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董和的儿子董允非常器重,以后多次授他以重任,在《出师表》中对董允也有所提及。

  之前提到的巴郡太守费观是刘璋的女婿,也是刘璋旧部中有影响的人物。
  费观字宾伯,祖籍荆州江夏郡,是当地大族,费氏家族与刘焉家族世代交好,刘焉的正妻是费观的族姑,刘焉把女儿又嫁给了费观,他们是双重的亲戚关系。费观深具文才武略,办事精明强干,为官条理清晰,为人刚直,擅于辩论,常以钱财资助他人,讲义气又有原则,受到大家的尊敬与爱戴(扬威才干,欷歔文武,当官理任,衎衎辩举,图殖财施,有义有叙)。
  费观曾作为李严的参军,与李严据守绵竹,后随李严一起投降。刘备先任命费观为裨将军,后升任巴郡太守、振威将军。
  费观有一个族子名叫费祎,也深得诸葛亮的信赖,和董允一起列名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是蜀汉后期的又一位风云人物。
  还有吴壹,算起来也和刘璋有亲戚关系。
  吴壹字子远,族父是何进当年的部将吴匡,吴匡与刘焉有旧交,因为这层关系吴壹来到益州,在刘焉父子手下效力。

  吴壹的妹妹嫁给了刘焉的儿子刘瑁,之前说过,刘瑁有精神病,是个废人,说起来这门婚姻也非常不幸,但因为有这层关系,吴壹也深得刘璋的信任,被刘璋任命为中郎将,率兵在涪陵一带抗拒刘备,后投降。
  当初刘焉为儿子娶吴壹的妹妹,是听了相面人的话,说她面相很好,日后必有大贵。大约在刘备进入成都前刘瑁就死了,吴氏一直寡居。此时,甘夫人已经去世,孙夫人回了江东,众人便劝刘备聘吴氏为妻(群下劝先主聘后)。
  刘备开始还有点儿犹豫,不是因为吴氏是寡妇,而是觉得自己跟吴氏的前夫刘瑁都姓刘,怕人说闲话(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一句话解除了刘备的疑虑,法正说:“要论亲疏,怎比得了晋文公和子圉的关系呢(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
  法正说的这件事记录在《史记》里,子圉是晋文公的亲侄子,他在秦国做人质,在那里娶妻,后单独逃回晋国,秦国又把他的妻子嫁给了晋文公。
  刘备听后,便纳吴氏为夫人,即刘备后来的穆皇后。吴壹也因此被任命为护军、讨逆将军等要职,以至最后升任蜀汉的车骑将军。吴壹的从弟吴班,也就是吴匡之子,也在蜀汉军中任职,与吴壹不差上下,最终官至骠骑将军。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按照理学家的标准,刘备的这桩婚姻便有问题,一来娶了寡妇,二来娶的是同族的孀妻,因而受到了批评。著《三国志旁证》的清人梁章钜就说:“法正误导刘备逾越礼法,刘备开始犹豫最后还是做了,君臣都有过失(法正导君以非礼,先主始疑而终遂之,君臣俱失)。”
  梁章钜不仅批评了刘备和法正,还顺便批评了诸葛亮,认为诸葛亮应该在此事上对刘备进行提醒和劝阻,但他没有尽到责任,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梁章钜自己也想不明白(诸葛亮亦不匡正,何也)。
  按理说,刘备续正室可选的人应该很多,不至于非娶同族的寡妇,而他最后之所以选了吴氏,其中的原因或许有三:一是吴氏长得很漂亮,刘备自己先看上了;二是吴氏的面相确实太好了,谁娶谁富贵,为了今后事业兴旺,大家确实希望刘备娶她;三是按照当时的伦理观,寡妇再嫁也是一件平常事,至于刘备和刘瑁同族,那已是三百年前的事了,不必太计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