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前所未有的解读)》
第48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时年十二岁的汉献帝刘协大病初愈,在未央殿接见全体朝臣。
  董卓身穿朝服,准备乘车入宫,但马匹却无缘无故地受惊了,将董卓摔下车来,衣服也弄脏了。董卓又回到内室换衣,其小妾劝说他取消此行,但董卓不从。一路上,从军营一直到皇宫,戒备森严,卫士布满街道两侧,董卓的左侧是步兵,右侧是骑兵,拱卫在董卓的四周,董卓又令吕布等人在前后巡逻。
  王允已提前命令尚书仆射士孙瑞写下了诏书,交给吕布带在身上,吕布也命同郡人、骑都尉李肃与壮士秦谊、陈卫、李黑等十余人换上假扮宫中卫士,手持长戟,守卫在北掖门内。
  董卓快到宫门时,马再次受惊,突然不走了,董卓感到有些不对劲,打算不再入宫了。吕布再三劝说,董卓又在朝服内穿上了一身铠甲,这才进宫。刚进入北掖门内,李黑等人就手持长戟,有的夹住马匹,有的夹住了车子。李肃上前,用长戟直刺董卓前胸,但董卓身穿重甲,长戟无法刺穿,董卓本能地伸手遮挡,长戟刺伤了他的手臂,并将他带下车来。
  董卓大吃一惊,高呼:“吕布在哪里?”
  吕布应声说道:“奉诏杀贼!”
  董卓坐地大骂:“死狗!胆敢如此!”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吕布手持长矛,一矛洞穿董卓,急命士兵砍下了董卓的头颅。
  日期:2014-01-14 18:14:28
  董卓的主簿田仪以及贴身家奴上前保护,也被吕布杀死,一共杀死了三人,其余人等才不敢乱动。
  杀死董卓后,吕布这才从怀中掏出诏书,飞马出宫,宣示内外,高呼:“奉皇帝诏书,消灭董卓,其余人等一概不究!”
  宫外的卫士均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继而官兵们皆高呼万岁,长安百姓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城内的妇女将衣服、珠玉卖掉,前往酒肆里购买酒肉庆贺,填塞了整个街巷,整个长安城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东汉朝廷又命令御史中丞皇甫嵩进攻郿坞,杀死了董旻,董璜等董氏亲眷均被押送回长安,但全都被下属当场砍死。董卓的老母已九十岁高龄,刚走至郿坞门口,说道:“请饶了我吧!”话音未落,就被人斩首。袁家的门生故吏将死在郿坞的袁氏成员改葬,把董氏家族成员的尸体放到一边焚烧祭奠。董卓一家就此被灭门。
  董卓死后,天清气朗,微风不起。
  朝廷下令将董卓暴尸街头。当时,天气刚刚转热,董卓素来肥胖,油脂流在地上,野草也被染红。守护尸体的官吏夜里用一支巨大的灯芯插在董卓尸体肚脐里点燃,竟然一直烧到天亮,就这样一连烧了几天。
  在董卓被杀前,曾有谣言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意思是吕布令董卓不得生。灵帝时又有《董逃》歌,称:“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行谢恩, 董逃;整车骑,董逃;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望京城,董逃;日夜绝,董逃;心摧伤,董逃。”董卓认为不详,遂禁止人们唱此歌,因此而被杀的有上千人,并将《董逃》歌改为《董安》歌;又有道士在布上写一个吕字,让董卓看,但董卓始终参不透。据《太平御览》卷八百二十引华峤《后汉书》称,有人在布上写了一个回字,在街市上穿行,高唱:“布啊!布!”有人向董卓报告,但董卓没有意识到吕布要暗害自己。《幽明录》称,董卓笃信巫术,军中曾有一个神汉,向董卓要布,当时董卓身边没有,只有一方手巾,那人说道:“能用。”遂在手巾上写了一个布字,但这个布字写得却像两个口字,一个大,一个小,相互叠加,他将手巾交给董卓说:“提防这个!”吕布杀死董卓后,人们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

  日期:2014-01-14 18:15:00
  董卓死后,朝廷任命司徒王允为录尚书事,以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封温侯,与王允共同执掌朝政。其余投靠董卓的人全部被逮捕下狱处死。
  董卓被杀的当天,左中郎将蔡邕正在王允家里,听到消息后,不禁发出一声惊叹。王允勃然大怒,厉声斥责蔡邕道:“董卓乃国家的大贼,杀害君主,残害群臣,此人上天不容,人神共愤。你身为汉臣,世代受到汉室的大恩,君主危难之时,不见你同仇敌忾,董卓被上天诛杀,你却要叹息悲痛吗?”当即命人将蔡邕送交廷尉治罪。
  蔡邕向王允谢罪道:“我虽然没有尽忠王室,但内心也明白君臣大义,古今的安危存亡,我也耳所常听,口所常言,岂会背弃国家而偏袒董卓呢?我情愿身受刺字之刑,请让我完成《汉史》的写作吧。”蔡邕虽然对董卓的知遇之恩感恩戴德,但却经常规劝董卓,只是由于董卓刚愎自用,蔡邕的建议很少被采纳。蔡邕也曾想过逃出长安,他曾对堂弟蔡谷说:“董大人性格刚强,很难成就大事,我打算逃回兗州,如果路途遥远难以到达,先逃出关中,隐藏一段时间,你看如何?”蔡谷说:“你的相貌与常人不同,每次出行围观的人就很多,岂能隐藏行踪?”蔡邕这才没有逃离。

  公卿大臣都爱惜蔡邕之才,前来劝谏,但王允却说:“过去,汉武帝没有杀掉司马迁,致使司马迁写作的《史记》诽谤当世,流传后世,如今,国家中衰,兵马就在近郊,我不能让一个佞臣在幼主身边,持笔写史,令我等在后世被人非议!”太尉马日磾听说后,匆匆忙忙来见王允,说道:“蔡伯喈(蔡邕的字)乃旷世奇才,熟悉汉家故事,应当让他写完汉史,完成一代巨著。况且,此人素来忠孝,无罪被杀,岂不让人心寒?”但王允执意不从,蔡邕遂在狱中被处死,时年六十一岁。马日磾回到家中,叹息道:“王大人不会长久吧?善良的人是国家的脊梁;制度和创作是国家的盛事,诛杀善良的人、毁掉经典,岂能长久?”不久,王允就有点后悔了,但蔡邕已经被杀了。

  《商芸小说》称:“初,允(王允)数与邕(蔡邕)会议,允词常屈,由是衔(怀恨)邕。后允诛卓,并收邕,众人争之,不能得。”道出了王允一定要杀害蔡邕的根本原因。天下儒士听说蔡邕被害的消息,无不掩面流泪,北海郑玄叹息说道:“汉代的典故,又能找谁来指正呢?”《河南通志》称:“(蔡)邕墓在今尉氏县东北二十五里。”
  五月,东汉朝廷以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
  自从杀死董卓以后,吕布对凉州人既恨又怕,而凉州人也对吕布充满怨恨。吕布曾劝王允将董卓的旧部全部诛杀,王允说:“这些人没有罪过,不行。”但《后汉书·王允传》却说:“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也就是说,刚处死董卓后,王允也打算赦免了董卓的部队,并且吕布也这样劝说,吕布并没有建议要诛杀董卓的旧部。
  但不久,王允又满腹狐疑,说道:“这些人本来就没有罪过,只不过是跟随他们的主子罢了。如今如果让他们身背谋反的恶名再予以特赦,反而会令他们内心不安,这不是安抚他们的好办法。”吕布又想将董卓屯聚的财物赏赐给朝廷群臣、军中将校们,但王允又不听从。王允虽然利用吕布刺杀了董卓,但从内心深处一直将其当作剑客一类的人物,素来对其非常轻视,而吕布又自以为立下了大功,经常沾沾自喜,王允屡屡拒绝自己的建议,心里慢慢感到失望,开始对王允不满起来。

  王允本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董卓生前,王允因惧怕董卓不得不低调做人,对董卓俯首帖耳,极尽巴结之能事。等到董卓死后,王允感到天下已经太平,再也不用担心什么了,遂趾高气扬,独断专行起来,所以,朝廷公卿大臣们也都不怎么亲附他。王允又提议解散凉州军团,有人反对说:“凉州人素来畏惧袁绍的关东联军,如今一旦解散,打开函谷关,势必会令凉州人人人自危。不如以皇甫嵩为将军,前去陕城统领他们,并留在那里安抚他们。”

  王允却说:“不对。关东兴起义军的,都是站在我们一边的。如今,如果占据险关,驻屯陕城,虽然安抚了凉州人,但却令关东联军心存疑虑,不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