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帝王的秘籍掀开 — 解读 周易》
第1节作者:
苕木匠 日期:2007-3-26 16:17:00
第一章从有关周朝的小故事讲起
一、不该存在的孩子
他一出世就带着灵异的光芒:
开口即把自己的名字叫响。
他将恩惠普施给四方,
自己却朴实得如下人一样。
他能将未来展望,
又可把细微辩详。
他顺应天道的方向,
又能体察民众所想。
他仁爱而威严,
他诚实又慈祥。
他将自己点亮,
使民众神往。
他利用万物而使民生兴旺,
却又知节省而不惘。
他教民众生产之方,
又使民众乐于模仿。
他既随季节的规律而把号角吹响,
又知道如何应对突然面对的灾荒。
他的神态郁郁而端庄,
他的道德嶷嶷又高尚。
他的行为顺天而应时,
他的衣着朴素又大方。
他治国有如灌溉的河水流淌:
公平、普遍、不带自我倾向。
因此啊,因此啊,
只要是日月所能照耀的地方,
只要是风雨所能吹淋的土壤,
没有哪里的人不来投、来降。
这是对很早、很早、很早的四、五千年前,一个名字叫高辛的君王:帝喾的赞扬。他是黄帝的曾孙,圣人尧的父亲,夏朝的开国之君启的曾曾祖父。一个在史圣司马迁的眼中几乎完美的领袖。
但老天不会让一个人把所有的好处占尽,所以也给帝喾安排了一点闹心的事。他的正妃娘娘:一个叫姜原的女人为他生了一个别人的孩子。
伟人的胸怀与常人总要有一些不一样才行,所以他既没有如后来的圣人们一样将娘娘扫地出门,也没有如当今的男人般暴跳如雷,甚至连责怪帝妃的意思都没有,只是不想认这个不该来而来的孩子,于是就让人将这个新生的婴儿扔掉了事。
据说:这个孩子被扔到了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但所有经过的牛马都能避开而不践踏到他。又将他扔到野外的森林中,但森林中恰好有很多的人。再将他放置到水渠内的冰面上,这时飞鸟都跑来用它们的羽翼为他覆盖和铺垫……这些神话有多少真实的成份,我们不得而知。但不论如何,他得救了。被允许留下来。当然,也给这个不该存在的孩子留下了一个记号:取名为“弃”,应当放弃或曾经放弃的意思。一个使人感到羞辱的名字。
正是这个不该来而来,想扔又扔不出去的人的出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这个弃就是三千年前大闹中国,又为三千年来的中国社会制定规则的以周公、文王为代表的周族的始祖。
即使是生在帝宫,弃的不正常出生也决定了他的待遇不会好到哪里去。但不公正的待遇及被羞辱不仅可以压倒一个人,有时也是会成为另一些人财富的。弃的经历就是如此。
弃在小的时候因为受到歧视而没有人同他玩,他就选择了苎麻、豆类等植物作为玩伴,“挖窝子、点黄豆、种生”地看它们生根、开花和发芽。成人后,这种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也就自然地变成了他的特长。他知道了什么样的土地适宜于种植什么样的作物,并开始在适宜于五谷生长的地方有计划的种植起来。饥饿的民众也随之效仿。
因为他的功绩显著,他的同母兄弟尧继承帝位后,就认命他做了掌管农业的官,负责教导人民有计划地发展农业生产。
农业的发展使过去靠天吃饭的人都得到了极大的利益,国家也因此而兴旺起来。所以到舜帝时,就给弃封了一块叫邰的地方以为奖励,位置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封号为“后稷”,另立姬为姓。也因为他是农业生产的第一人,民间又将他称为“农神”。
日期:2007-3-27 09:16:12
二、流亡
在陶唐、虞、夏三代,周族均为农官,并由此而兴盛。当时商族人的祖先契与周族人的祖先弃一样同为尧帝的大臣,任司徒,主管人事。
在夏朝四百多年的演变中,商族茁壮成长,并利用夏桀腐败无能的机会成功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而这时的周族因为拥护夏王的原因与商族结冤。好汉不吃眼前亏。打不过就跑。于是周族人在他们的头人带领下,放弃肥沃的土地,有组织地向西方戎狄游牧民族居住的边境地区逃亡。
流亡之初,周族处境艰难,经过不窋、鞠、公刘三代领导人的斗争,最后总算在山区争得了一块较为稳定的地盘,并在公刘的儿子庆节时期建立了国都,即邠邑,山名也称豳,在今陕西省郴县和句邑县一带。
公刘时期,是周族人相对平静的一段时期,所以经济发展得不错,是周族人的第一次复兴。之后,经过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八代领袖的变迁,传位到古公亶父,从而开始了周族的第二次复兴。
日期:2007-3-27 14:06:53
三、古公创业
俗话说:时间是化解仇恨的良药。老美说: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两句话都可以为古公亶父时期的商周和谈这一重大事件作注。这时的商朝内部腐败加剧,部族起义不断,边境冲突频繁,国势已呈衰竭之势,急需要有人来帮助维护其摇摇欲坠的政权。而周族在贫瘠的山区苦撑多年,也非常想重振昔日的雄风,再现过去的辉煌。于是一个“以土地换和平”的三赢协议产生了:商族允许周族回到肥沃的原住地周原平原,使之从此走向富强之道。商族则在结束与周族人长期敌对状态的同时,利用周族的力量对抗狄戎民族,既减少了军费,又稳定了西部的边疆。还有一个赢家是狄戎族,他们得以收回被周族长期占领的失地。
周族迁移后,那些原来与周族为邻,多年来就是古公亶父的支持者与被保护者的小部落也纷纷下山投靠古公,搬到周原来继续与古公为邻。因为这些长期与狄戎族为敌的人在周族搬迁后,根本就无力抗衡狄戎族的报复打击。背靠大树好乘凉。对古公而言,这都是些一线的炮灰,况且还可由此赚到得民心的好名声,不收白不收。
古公亶父在周原筑城修屋,归附的小部落则在四周以邑为单位定居。为了抵抗共同的敌人戎狄民族,也为了有序地发展生产,他们必须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达成某种统一,于是,一个以周族为中心的新型小国就在周原形成了。这个小国虽然属于商的下属国,但它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的另类国家。因为周族具有夏朝的文化底蕴,又同时熟悉商及戎狄民族的文化,在农业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加上泾渭两河流域的土地肥沃,及在长期对商对戎狄族斗争中培养成的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部族精神,这个小国多年积聚的力量一下子得以释放,从而非常迅速而有序地发展壮大起来。
实力的壮大激起了周族的野心膨胀,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古公亶父的心中产生了夺取商王政权的雄心和计划。《诗经•鲁颂•宓宫篇》说﹕
“后稷的孙子,
正是这个名叫古公亶父的大王。
率民迁居到岐山的南面后,
就开始策划,准备灭商。
继位者文王和武王,
更是将大王的旗帜高扬。
秉承上天的使命,
牧野一战把商亡。
这首诗是鲁人追述祖德的宗庙诗。诗称灭商的计划由古公亶父开始制定和实施,周文王、周武王不过是继承其遗志而完成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