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荡荡——闲扯春秋三百年》
第53节

作者: o姜狼o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06 17:36:30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进电影院了,特别是商业片,包括商业古装片,从来没有进过影院看。电视剧倒经常看,但不看戏说的,最多是看上一会打发点时间。只看有史实风格的古装片,沉醉其中,也是一种乐趣。关于赵氏孤儿,因为《史记》的渲染,这个故事超级有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甚至连陶潜老先生也入戏很深,写了一首读史述九章,其中一章就是《程杵》,歌颂程婴和公孙杵臼救下赵武的感人事迹,三十二个字。“遗生良难,士为知己。望义如归,允伊二子。程生挥剑,惧兹馀耻。令德永闻,百代见纪。”对司马迁的文笔,从来都是万分景仰的,只是《赵氏孤儿》一节,漏洞实在太多,也广为后世史家所疑。但从文学角度来看,《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故事,两千多年以来,依然让人非常感动,义与利,善与恶,爱与仇,铺张的淋漓尽致。

  历史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史书是记载发生过事情的文字载体。历史的真相如何,不能不能依靠史书,但也不能绝对相信史书。史书毕竟是由人来书写,人就必须受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可能记载对本朝不利的史实,董狐并非人人能做的。
  即使人人做了董狐,帝王照样可以毁书。比如沈约在齐朝写宋书,因为要写袁粲传记,而袁粲又与齐朝开国的萧道成有直接冲突,沈约必须向齐武帝萧赜提出请求,得到同意后才写立传,由此可见写史之难。当然,太史公浓墨重彩的描写赵氏孤儿,并非受到什么政治原因的影响,而可能是采集的资料出处有异,更多的可能是战国以来的传说。
  日期:2013-03-06 17:41:34
  冯道确实是五代史上的传奇人物,对他的两极化评价,以及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从政经历,都让冯道背负着太多本不属于他的支持与反对。现在从旧史书中所看到的冯道,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冯道,而是被道德武器杀死的冯道尸体,历经千年暴晒,已经严重变形发臭。

  冯道最受后人诟病的地方是冯道的“不忠”,一身出仕五朝,骑墙观风,迎来送往,喜新厌旧。《旧五代史》对冯道的评价非常具有代表性,“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在这些靠“忠孝”混饭吃的士大夫看来,为人臣者,要从一而终,冯道已失大节,虽有小善,亦不足取。
  说来好笑的是,一些宋人大骂冯道历仕五朝的同时,又对同样历经几个政权的宋初名臣大加赞美,比如历经五朝的范质、符彦卿、张昭,薛居正,甚至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前也是周世宗柴荣最信任的大臣。
  还有正如老猴所说的那样,赵弘殷同样经历唐晋汉周四朝,也没见赵弘殷为唐晋汉尽臣节,可有一个宋人指责赵弘殷?他们哪敢啊!这就是他们经常用的双重标准。对不相干的历史人物一通义正词严的讨伐,而对同样经历的本朝人物,却大肆吹捧,唯恐吹的少了,捧的低了。
  有些宋人最喜欢攻击五代的两个人,一是朱温,二是冯道。对冯道,他们义愤填膺,大骂不忠,却对赵弘殷崇敬为神,只字不提赵弘殷同样历仕四朝。对朱温篡唐,他们同样义愤填膺,但对赵匡胤篡周,他们却不惜笔墨的歌颂。他们以及后世一些极端文人恨朱温,不是因为朱温篡唐,而是因为朱温在白马驿屠杀士大夫,这才是他们仇恨朱温的最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什么篡唐。
  按否定朱温篡位弑主的标准,李渊不也和朱温一样篡位弑主?也没见他们去否定李渊。同样的道理,赵匡胤在发动兵变入宫时,如果不是潘美的苦苦劝谏,几乎就杀死了柴荣死前托孤于他的几个幼儿,这和朱温有什么区别?而且朱温可不是唐昭宗提拔的,再往前推,即使算成是唐僖宗提拔的朱温,但大可以说没有朱温降唐,残唐就灭不了黄巢!没有朱温,残唐早就不存在了。李渊,赵匡胤都对历史有过贡献,应该肯定他们的贡献,但对朱温,为什么就不能一碗水端平呢?如果朱温对百姓残暴,又何来朱梁轻赋而民乐输之说呢?

  朱温和冯道是被一些宋人强行树立的反面靶子,供他们用道德的箭射来射去,这是不妥的。冯道是有许多缺点,但谁又是圣人呢?冯道有时会有明哲保身,狡猾怯懦的缺点,但他同样有闪光点。比如冯道的爱民,仁厚,性情中庸,与人为善。不能只看到冯道在官场上呼风唤雨,却忽视了冯道所处的险恶历史环境。冯道为相二十年,从来没有拿朝廷除了俸禄之外的一文钱,对外人送的贵重礼物一律拒之门外。冯道身为宰相,俸禄优厚,可以享受人上人的生活,但冯道却居茅舍、与仆人同食,睡觉则以草当床。这样的品德,在官场上虽不是绝无仅有,也不多见。

  当然,冯道后期和前期有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孙鹤劝刘守光被杀一事,给冯道的刺激是非常大的。所以胡三省指责冯道以后再无死谏之事,但冯道之后并非没有劝谏君王的事情,比如在李存勖面前替郭崇韬说好话,在柴荣面前反对北伐。
  最近心情很差,总是看着枯燥乏味的史书,感觉特别无情趣,所以就发一篇内容相对轻松的一点吧,讲一讲狗血至极的春秋宫闱八卦史。
  日期:2013-03-06 17:59:43
  十九   谁的绿帽子在飞——狗血的春秋后宫八卦(1)
  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告不害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食色,性也!”人生在世,两件事是必不可少的,吃饭,上床。上床做什么?官方的解释是传宗接代,坊间的解释就是那个啥,反正很爽就是了。

  随着时代的开放,人们已经不再讳谈“性”——这个以前严禁在公开场合谈话的话题。不管是精英显贵,还是贩夫走卒,脱了裤子上床都是飞禽走兽,穿上衣服才恢复人的社会性,而禽兽的本能就是与异性交配。
  不过老话常讲:盗亦有道。同理,性亦有道,男女之间相处久了,擦枪走火是难免的,但要有个性道德底线,什么样的床不能上,什么样的女人不能碰。
  对于江湖中人来说,最不能碰的就是朋友之妻,这是犯江湖忌讳的。朋友妻不可欺,这是大多数人都遵守的性道德底线。但偏偏就有那么几个管不住自己下半身的超级大色狼,兔子专吃窝边草,嬉皮笑脸的给江湖朋友的脑袋上扣上一顶绿帽子。特别是在官场上,君王大臣们的偷嘴行为经常引发一系列的政治动荡,甚至沦为历史笑柄。
  如果给春秋时代的大色狼们弄一个桃色丑闻排行榜,前十名都是鼎鼎有名的后宫八卦事件,特别是乱伦事件层出不穷,这和春秋相对宽松的性道德有一定关系。不说前十,只说前三甲,考虑再三,将偷嘴界至高无上的“臭鸡蛋奖”授予如下事件:
  一、齐襄公姜诸儿和妹妹文姜勾搭成奸,害死亲夫鲁桓公姬允。
  二、陈灵公妫平国和大夫孔宁、仪行父拥有一个共同的情妇,就是大名鼎鼎的夏姬,四人经常聚众淫乱,甚至拿夏姬的儿子夏征舒开黄色玩笑,最后被愤怒的夏征舒送上了西天。
  三、齐庄公私通执政大臣崔杼的老婆,导致杀身之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