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小时候流浪那几年遇到的奇人怪事》
第48节

作者: 我叫李跳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03 13:20:00
  不知道失去了意识多久,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躺在草丛里,我爬起来头晕目眩。草丛下方不到十米是一个小湖泊,此时太阳很大,想起昨晚发生的一切犹如一场噩梦。
  我身边什么都没有,结果却从口袋摸出一个珠子来,这让我高兴的一下蹦了起来。童童还在,最后是童童救了我,珠子已经随养鬼老头掉进了井里,现在又回来肯定是童童。不过我拿着珠子叫了老半天,并没有听到童童的回答,不禁又一阵失落,不过我还是认为童童在里面,只是她被养鬼老头撒的金粉到身上受伤了需要沉睡休息。
  我开始沿着小湖边寻找舅舅,不知道他昨晚被水冲开后,现在是死是活。面前的这个小湖就是昨晚窟窿喷出的水积聚而成,把整个山坳淹没成了一个湖。
  我沿着湖边走了两圈没有找到舅舅的踪迹,我的古铜小刀,凤骨针,钱等什么都不见了,只剩下了这颗珠子。
  又饿又累,生死由命吧!我决定去找点东西吃再回来找舅舅,一身狼狈衣服还湿的我,走了好久才走回阿婆的茅草屋里,阿婆的尸体依然静静的躺在床上。

  日期:2014-10-03 13:21:00
  我杀了两只鸡来煮,一只端到阿婆床前拜祭,另一只我拿到小溪边坐在石头上吃。吃饱后我回到阿婆床前,给她磕了三个头,说害她的东西已经除掉,希望她能安息。
  我出到门口关上门后,把整个茅草屋都点着了火,连同那些动物皮毛一起通通烧掉,就让大火带走一切吧!
  我又去了叔公跳水的那个水潭,发现水潭已经干枯,那漩涡的位置此刻是一个电视机一样大的地洞入口。我跳下干枯的水潭到地洞口一看,黑洞洞的深不可测,和童童说的一样直通山底,估计有上千米深,而干枯的水潭里还有许多死鱼。
  也许是昨晚那个山坳古井突然涌出来的水,导致附近地方的水全都被吸到了那边去,所以才有这么大的水柱冲出来。
  不知道那个方形石头的字写的是什么,更不知道里头装着什么,更更不知道那口井里有什么东西。不过这一切都在两年后我有了条件重返井底得到了答案,这里先不说,以后会写到的。
  童童父母的消息还有张神婆的消息,都随着养鬼老头一伙的坠井而消失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就是命。
  日期:2014-10-03 13:42:00

  经历过槐树林的那一夜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人生苦短,什么时候意外死去了都不知道,所以我决定先去找妹妹。从开始离家算起已经差不多一年了,当初离家的目的是去找妹妹,结果这一年所做的事和找妹妹边都沾不上。
  身上没有了钱,我走路下山两三个小时才回到贵港,问了人找到了医院,禽兽小弟弟还呆在医院里,不过这么多天他的脚又好了许多,已经从轮椅换成了拐杖。他不停的追问我这几天都去哪里做坏事了,我当然不会真的告诉他这几天的经历,而是逗他叫他给我一百块我就说给他听。
  我去医院就是找禽兽小弟弟借回家的路费,毕竟在贵港只认识他一个人,禽兽小弟弟借了十块钱给我,当天我就回了家。
  经历过一次生死,回到家后我就去外公外婆和我妈的坟扫墓,虽然没到清明,但也快了,那就提前几天也没事。我对着我妈的坟说要去湖南找妹妹了,希望能找到她带回家团圆,希望阿妈在下面不要担心我们。
  扫墓回来后就开始去湖南的计划,我早就知道湖南是一个省,和广西一样很大,而永州是一个市,和贵港一样也很大。去那么大的地方找一个人,那肯定需要钱,没钱寸步难行怎么办,偷啊!
  我以前就听舅舅说隔壁村的村长他哥在南宁当官,所以隔壁村村长家是附近几个村唯一盖起小洋楼的,不偷他的偷谁的。
  日期:2014-10-04 21:06:00
  说实话也只有他家能偷了,那个年代农村哪家不是穷的叮当响,开门给你偷也偷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现金更是没有。
  要偷东西之前必须打探摸清情况,比如有没有狗,屋主在不在家,习惯什么时候离家什么时候回来,这些都很重要。
  傍晚去隔壁村探路摸底的时候,出师不利啊!半路上竟然遇到一支送葬队伍。这送葬队伍很奇怪,没有敲锣打鼓放鞭炮,也没有哭哭啼啼的亲属,只有四个人抬着一具黑色棺材,匆匆的往山里走去,此时距离我不过五十米。
  我知道这样的送葬队伍只有三种情况,一是没有后代的老人,这种老人死后是不用办葬礼的,只需同族的把他装进棺材抬去埋掉。第二呢就是自杀的年轻人,还有夭折的小孩,都是匆匆埋掉,不同的是小孩一般用席子一卷或者钉个木箱子,是没资格进棺材的。

  看到这黑色棺材我就想起陈大炮,毕竟他也是这个村的,警察应该把他的尸体带出来了,不知道棺材里会不会是陈大炮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