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41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18 10:35:54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威胁,冯延鲁毫不畏惧地回答道:“陛下英明神武,如亲率大军南下,我南唐绝非您的对手。然而,请陛下认真考虑一下,我南唐虽弱,但还有数万精锐之师,他们都是先主(李昪)的随身侍卫,全都发誓与南唐同生共死!因此,陛下要是想与这数万部队浴血奋战,那就请南下吧;与此同时,陛下如果不惧长江的天险,不怕那不可预知的风浪,以及不惧怕前方攻击受阻,后方被切断粮道的危险,您就请来南唐吧。我们随时欢迎您!”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面对南唐这咄咄逼人的反恐吓,但凡是一个“正常”的君主,都应该拍桌子骂街了——“你知道什么叫做‘天子之怒’吗?我现在就告诉你!”
  然而,在赵匡胤最应该暴怒的时候,这个男人却选择了忍,但见他微微一笑地说道:“哈哈哈,阁下的话真有意思,我就是跟你开了一个玩笑,你不要这么当真。莫非你是来当说客的吗?”
  “不,我就是奉旨来这里,请你吃饭的。”
  “这不结了,来来来,继续喝酒……”
  在这场外交中,冯延鲁凭借不卑不亢的气势,绵里藏针的语言,得体的说话方式,终于打消了赵匡胤南下的念头。他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还解除了南唐一场迫在眉睫的灭顶之灾。
  可惜的是,就在南唐百姓拥护冯延鲁、称赞他为英雄的时候,这些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敢梗着脖子跟赵匡胤叫板的人,他根本就不是自己的救世主。而真正让他们避免兵祸的人,其实是他们的那个死对头,那个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本人!

  事实也正是如此!
  想象一下吧,十几万个精神亢奋、士气正浓的男人聚集在河边,他们无时无刻地不想冲过河,去掠夺对面城堡里的金银财宝和美丽姑娘。结果呢,他们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冷嘲热讽的一顿,就这样灰溜溜地走了,这可能吗!这个文人不是火上浇油,逼迫这些愤怒的大兵出征吗?
  因此,唯一能够让这次军事行动取消,将这些血灌瞳仁的宋兵变成“软蛋”的人,只有他们自己的顶头上司,那个拥有宋朝最高股份的大老板。
  实际上,赵匡胤从一开始,就不想去打南唐。
  为什么?因为赵匡胤清楚地知道,如果他下定决心过江,莫说那个小小的冯延鲁了,就是那不辱使命的唐雎来了,他也会照杀不误,直接拿这个人的脑袋去祭旗。
  因此,如果赵匡胤选择攻击南唐,他早就开打了,而且有很大的概率获得最终的胜利。然而,按照统计学的说法:有很大概率获得的胜利,并不是百分之百会获得胜利。只要不是百分之百,就有可能会失败。
  对于赵匡胤而言,万一失败了呢?
  要知道,这不是赵匡胤杞人忧天,而是凡事都要往坏处想。君不见那些血淋淋的前车之鉴(苻坚、曹操)吗,他们俨然成了赵匡胤的梦魇。

  对于赵匡胤而言,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家底有多薄。好不容易按住了李筠、李重进这两个“葫芦”,要是在长江上稍有闪失,让南唐这个“瓢”再浮起来,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除此之外,要是万一重复了苻坚的悲惨命运,那些后方刚刚消停的节度使们,岂不是要重现当年“十六国”的辉煌伟业,赵匡胤还不得赔死!
  因此,在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下,赵匡胤是绝对不会出兵的,至于那个公开叫板的冯延鲁,我忍了你,又能如何!
  诚然,忍字头上一把刀。如果可以的话,谁都愿意用暴力解决问题。但是一个哲学家说得好: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才是可怕的。
  赵匡胤,你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
  当然了,如果二十年之后,赵匡胤的弟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他也不会得到那个悲惨的结局了。
  赵匡胤的这个弟弟,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日期:2015-08-19 08:44:03
  迁都洪州,李璟之死

  虽然取消了攻击南唐的军事行动,也成全了冯延鲁的一世英名。然而,赵匡胤不甘心这样灰溜溜地班师回朝。为了发泄一下大兵们的不满情绪,赵匡胤索性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顺便威慑一下这个不肯投降的南唐。
  殊不知,包括赵匡胤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这场纯粹为了自娱自乐的军事表演,居然收到了神奇的效果,更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而且,它还间接害死了一个皇帝。
  这个皇帝,就是南唐中主——李璟。
  当李璟目睹了宋朝模拟的“沿长江逆流攻击金陵”的军事演习后,直接被吓傻了,他也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
  “原来,老子所在的都城金陵,根本无险可守,更是位于战斗的最前沿呀!”

  为了避祸兼更好地逃跑,这位素来缺乏主见的李璟,提出了一个迁都洪州的打算,并在一片的反对声中,他毅然决然、坚定不移地执行了!
  洪州,也就是今天江西的省会南昌。从军事角度看,要想从金陵到南昌,需要沿长江逆流而上,还要经过军事重镇九江,以及战略要地鄱阳湖,只有这样才能到达。
  因此,不管是从战略角度上讲,还是从防御设施上算,南唐暂时退守洪州,摆开一个防守反击的阵势,亦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权宜之计。
  然而,一个国家的迁都,要准备的事情多如牛毛,岂能草率而行?特别是这次李璟迁都,这基本上就是他脑袋一热的结果。结果呢,洪州的配套设施根本没有到位,城市的扩建工程也没有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莫说安置这些搬迁而来的官员及其家属了,就是开一个早朝例会,由于“庙小和尚多”,很多官员就跟挤公交、抢地铁似的,他们根本找不到地方下脚。
  除此之外,由于洪州城市狭小,且不及金陵的十分之一,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配套设施,这就导致了官员们晚上无处可去,也没有地方去娱乐消费。因此,这长夜漫漫的,他们只能这么硬挺、干熬着,且还不是一天、两天……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善于享受的南唐官员、和同样喜欢繁华热闹的李璟,全都后悔了。不仅天天抱怨洪州简陋、艰苦的生活,而且无时无刻不思念东归,回到他们的那个“安乐窝”里了。
  最后,由于思念过度,李璟终于病倒了,且一病不起,就此逝世了。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在洪州郁郁而终,享年45岁。
  盖棺定论一下吧,对于这个皇帝而言,人生真的是荒诞不经、无法预知。李璟千里迢迢地搬到这里,原来不是为了避祸,就是为了死在这里。这叫什么事!
  除此之外,对于这个难得做出明智决断的皇帝而言,李璟在临死之前,他居然又做了一个最为“英明神武”的决断。

  在李璟的遗言中,他告诫自己的子孙,一定要把自己的坟墓留在洪州,且违背我誓言者,不是南唐的忠臣孝子!
  这说明什么?这位皇帝就是要把南唐的首都留在这里,保留住跟大宋对峙的最后一点本钱!
  可惜的是,就跟当年忘记父亲的教诲,白白挨了一口咬一样,李璟的这个继承者,这位刚刚25岁就登基称帝的南唐新君,也忘记了父亲的临终遗言。李璟死了以后,这位新皇帝就率领文武百官回到了金陵,并把父亲的坟墓安葬在了这里。
  至此,南昌(洪州)这个超级短命的国都,仅仅被扶正了三个月,就被南唐彻底抛弃了。而放弃了南昌城,不仅标志着南唐以退为进、东山再起策略的全部破产,也标志着南唐将继续腐败下去,直到不久的将来,在这位新任国君的统治下,迎接那亡国末路的结局了。
  这个南唐新一代的国君,就是李璟的六子李从嘉。只不过,在历史的文献中,我们更喜欢称呼这位南唐第三代君主为李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