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京城富人圈里的奇闻鬼事》
第36节作者:
月下花神 老王上下班的路也总经过那尊大熊猫,有次他喝多了,和同事玩笑说,你们看它憨态可掬的,要是上面附个鬼怪的,每天在这么车水马龙的地方采人气,估计也够它吸个饱的。老王很苦,幼年的时候父母都不在了,姐姐拉扯他大的。老王经常需要加班。还好媳妇家里算是挺给力的。媳妇是个北京城里从小长到大的独生女,媳妇妈又做连锁超市的,也保障了后方财力。老王家一个小宝,常年是媳妇爹接送幼儿园的,也省了两口子很多事。老王媳妇之所以当年相中他,也是觉得这人老实可靠,又没有公婆在,也就没有那么复杂的婆媳矛盾,家境差点无所谓了,她家里好能帮衬些也就够了。
虽然都算有才,但人也分帅才和将才。有的人行动力十足,你交代的事,他事无巨细,考虑非常周到,做得完美无缺。但你不能把事全盘托付他,不能交整个项目让他来管控,不能将整组人马交由他调配。他没有全盘运筹帷幄的才能,更无法知人善任。他只擅长于一个螺丝钉的岗位,为你鞍前马后效劳,交待的具体事项绝对按时、保质完成,但宏观上的东西他是把握不住的。而有些人,他反感做太细杂太鸡毛的东西,但是安排每一块的衔接,谁谁做什么,谁和谁来配合,哪个时间几号完成,正好对应哪个版块那期间动工.....人家格外行家理手,给各版块安排事务、发号施令起来是头头是道。这种人便是帅才。
老王就是前者那种将才,慢工出细活的人,只能做好自己眼前一小块。所以年纪一把了,也迟迟没升上高层,还经常加班忙不完自己的事。事情就发生在老王的加班期间。
日期:2014-10-06 20:20:00
老王照旧还在加班。他好像就从没有正常五点半的时候离开过,每天慢条斯理做很多事情,等一项项追踪完毕落实到纸面上,一汇总,呦,天黑了。又是一天。时间一久,他也习惯了。觉得回去早,也不用他淘米煮饭,不用他接送孩子,最多也就吃吃完饭,饭后按着遥控器,换来换去百来个频道。关键是小儿年幼,喜欢又叫又闹的,他稍微没点耐心,媳妇还得唠叨两句。乏味的生活,他觉得就是晚点回去也挺好。回家了,他基本也不面对电脑。都整一天了,懒得再盯了。到后来,即使下班他手头已经结束,他也乐意盯着电脑自娱自乐一会儿,到了八点左右错开京城的堵车高峰期,再一脚油门回家。
以往这样是没问题的。后来,他逐渐察觉出点儿不对的事来。这是北京分部办公区扩大之后,迁移到望京的****新写字楼以后的事。
公司为了员工茶饮需求,早些年就给大家设置了一个舒适的茶水间。有沙发,有茶几,有咖啡机和冷饮柜,还有挺大的饮水机。有个双开门的大冰箱,里面各色的水果、小食饮和牛奶、酸奶,都是方便加班的同事使用的。自从搬迁后,依旧设置了茶水间。不过茶水间房间更大了。还有两扇落地大窗。窗外,是霓虹灯闪烁的环路上一派车水马龙。
老王稍微有点讲究。一般和同事们在楼下食堂里午饭后,下午三点左右一叠小水果,一份酸奶。晚间基本8点半到家里吃饭,而6点多同事们陆续散去的时候,他大茶缸里的普洱已经淡了。于是再来一杯菊花茶饮,两颗冰糖。去火。
有一次,外面云压得很低。预报说会有暴雨,许多同事风卷残云般的撤退了。整个空旷的办公区像拉过空袭警报一样,人去楼空。老王的车停在地下,他开回家也直接进地库,就也没把这场雨当回事儿。原计划加班的同事也都提前撤了,很快办公区里没剩下几人。
老王的办公室就在拐角的位置,离茶水间也才几步路。他清楚听到茶水间还有人在对话。摸了下自己的茶叶罐里空了,想着去茶水间问问谁还有杭白菊。起身进去的时候,空无一人。他觉得,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这事儿很快老王抛之脑后。第二天有个年轻女同事要加班。这女人是那种八面玲珑很会说话的人,叫她小玲吧。小玲是往日里不爱加班,这次却不得不加班的那种。第二天大董会来抽查半年来的状况,已经提前通知了高层。高层给各部门又部署了任务,以往没做好的,现在都灯火通明在赶工。小玲就是其中一个。小玲和老王办公室的位置很近。
小玲去了一趟茶水间,然后出现在老王办公室门外,对着玻璃门意思得敲了两下。老王示意她进来。她就有些紧张兮兮的,大概意思是刚才以为老王在茶水间呢,因为有人说话。但刚才看了一圈,也就剩下两三人加班啊。其他楼层虽然也有人,但这片除了一个男同事,就剩下小玲和老王了。她也问过男同事,他说他没有找老王在茶水间说话。所以这孩子有点紧张。老王这才想起自己头一天在茶水间的事来。他怕吓着年轻小孩子,没多说,笑说可能事情多,压力大,你想多了。小玲就回了自己座位继续忙。老王虽然嘴里这么说,心里可是记下了。
日期:2014-10-06 20:39:00
后来再进来敲老王玻璃门的,是那个男同事。他说外面已经大雨了,还有闪电。进来找老王拿点茶叶,他的喝完了。之后他去了茶水间以后,尖嚎着就跑回来了。
老王说,不急,有话慢慢说。这男同事就不接气地边喘边讲。大概就是说刚才拿了老王的茶叶,去茶水间的时候,也是听到像有人说话。越走越近。然后他透过玻璃幕墙,看到玻璃台的圆桌上,有个全身白毛一样的什么小动物直立起来,背对着他,身子还挺长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它在说话。后来再来了声雷鸣,又一闪电,那动物直接在他眼前消失不见。他马上就嗷嗷叫着逃回来了。
大些的机构里,总有些特殊人群的子女想着办法送进来。小玲和这男同事都算这一种。他们的来头也很好辨认。
一般机关里公务员的子女最会察言观色,喝个茶也气定神闲,称呼谁都是“领导”长“领导”短的,很会来事。谁都不得罪,笑里有刀,绵里藏针。事情即使做不好或者不会做,也很能伪装修饰,善于总结汇报,嘴里经常甜,腿上经常跑,善于拍领导,还能拍得不着痕迹。棋高一着。
而生意人的子女多数很大方,出手阔绰,见谁都带着“修文哥”啊“湘明姐”的喊,五一、十一长假过后,总是海外的什么好物件一个个分发大家。吃点小亏也不大在意,很重人际关系。一旦有肥缺或者好差事,或者跟自己家族有关联的买卖,那真是挤破头了都要上。对直系领导和大领导也绝对舍得大出血的那种。
脾气最古怪,姿态又清高的,多数是知识分子的子女。有部分人像是跟了自己爹娘,性格孤僻,不大合群,一副孤芳自赏的傲然。身处大集体里,感觉似乎谁都像在为难他/她,动辄就撂手说不伺候了的,经常颦眉瞪眼的,经常眼高手低没能耐,还要怨天喊地的,说起话来一套套做起来却乱糟糟的,多数是这一流。
这男同事一般有点娘炮,说话办事却很挑剔,爹妈是某高校的教师。就是算最后一种知识分子的子女类型。小玲则算是公务员家庭的那种会来事的孩子。
老王就给两个年轻孩子说,不用想太多。我们先一起去看看。三个人就一起过去茶水间。落地窗的其中一扇窗是开着的,有雨水还时不时飘进来,也不知道谁忘了关窗户。老王挺震惊的是,圆玻璃台上真有一点水印。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个男同事描述的小动物的脚印。三个人各怀心事,也没做太久的活,各自回家了。第二天也不知道从谁嘴里开始,这件事开始传开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