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书——东北玄学那点事儿》
第19节

作者: 焱还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28 09:18:00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田先生听了这话后,心里是惊涛骇浪。田先生也听过孙先生的事情,也查看过已经被挖得乱七八糟的坟地,依稀能看出这隐龙穴的端倪。能够看出其中门道,想出又不伤阴翳,福及后代的葬法的,绝对是个中高人。这田先生自己也曾经反复推算过,从始至终也没有想出一个好的法子。
  爷爷摆了摆手:“别听外面的人在胡咧咧,如果我有那道行,还不给我自己个儿家找一个龙穴、龙脉啥的,让我们自己家出个当皇帝的?那能还轮得到老孙家?孙先生还真是能人,要不是他媳妇和闺女瞎搅合,还真说不定一龙出世、二龙升天了,弄个皇帝当当。但你们也不看看,都什么年代了,现在是大总统时代了,还有哪门子皇帝可当?但孙先生确实有孙先生自己的本事,跟咱老郑家有啥关系。我看您田先生,手段与孙先生比,也必定是只强不弱,还请您一定要多费心,把我娘这事儿给办得漂漂亮亮的。我也在这十里八村给您多传传名儿。”

  田先生听了爷爷此话,神色之间显得颇为受用,但毕竟被别人先生长先生短的叫着,很是矜持,也没多言语,点了点头,就开始操持起各项白事。别说,这田先生白事办得有板有眼,跟已经死去的孙先生相比,也是各胜擅场。由于人多,闹闹哄哄的,爷爷和太爷爷就忙活着招待客人,还要忙着烧纸,扎纸花人马等各项事宜,一干相应阴阳事宜也就全全委托给了这田先生来处理。
  日期:2015-07-28 10:59:00
  二十二、丧礼上的诡异
  一转眼,也就到了晚上了。虽然太奶奶留下话来,明早儿一早儿就归山入土,但当天晚上还是要守灵的。太奶奶毕竟是爷爷的亲娘,在丧事上可不敢马虎。一般来讲,东北老人去世之后,停灵3日是常态,只有大户人间才在头七之后下葬。太奶奶留下的话,有悖常理。不过有孙先生家的事情在前,这附近村屯的家家户户,在丧事上格外的小心,完全按照老人的意思来办。
  爷爷按照黑书的记载之法,觉得太奶奶留下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相反如果按照老习俗3日之后下葬,反倒赶上了一个大破之日,不见得能讨到什么好处。
  所谓的守灵,就是孝子贤孙们守护在棺材的旁边,一直到天亮。这守灵的传统源自什么时候,谁也说不清楚。很老的规矩了,人们遵照着执行也就是了。

  忙活了一整天,到了后半夜,客人陆陆续续地都散了。爷爷考虑到太爷爷年事已高,就劝太爷爷回屋休息,等明早儿出殡太爷爷再起来也不迟。剩下守灵的事情,就由爷爷和周边亲戚邻居的小伙子们来管。
  这守灵也有一个规矩,一般都要家里的男丁或者青状的小伙子一块守灵。所以,东北人办丧事的时候,一般关系稍微好一些,或者想诚心结交的,都会陪着事主家里守灵一晚, 关系更为要好的,会陪着守灵三晚。这一般都已经可以上升到世交的地步了。
  日期:2015-07-28 11:10:00
  守灵中有一件事情是马虎不得的,就是不能让黑猫之类的动物碰到了棺材,准确地说,不能让黑猫跨过尸体,否则就会诈尸。所谓诈尸就是死人的尸体一跃而起,见生人而扑,力气奇大,很容易闹出人命。关于诈尸的事情,在普通人之间口耳相传,一些志怪小说里也有记载,但貌似谁也没有见过。
  有一些人按照现代科学来解释,推测可能是磁场在作怪,但为啥就黑猫能有这种磁场?黑狗就没有?科学也没有说清楚,因此,有些事情科学是没有办法解释的。相反,这些没有根据貌似荒谬的民间习俗到能够说得通。逻辑跟简单,照着做,就平安大吉,反着来,吃亏的是你自己。
  日期:2015-07-28 11:16:00
  太奶奶的丧礼其实算是一种喜丧,虽然太奶奶的年纪并不大。但太奶奶言明自己的死亡时间,无疾而终,生前该见的人都见到了,该交代的事情也都交代清楚了。对于家里人来讲没有遗留任何后续的麻烦。家里人只是按照她的交代走一个丧事的过程就是了。甚至连停灵的时间就是一个下午。其实,搭好灵棚、按照规矩都将丧事的各项事宜准备妥当,都已经天色向晚了,无非就一个晚上的事情而。

  大家闹闹哄哄的,连吃带聊得,反倒给代价创造了一个大型聚会的机会。关键这大型聚会还不用花多少钱,一应吃喝还比较好。守灵这件事情,也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但人们也都有困乏的时候。
  到了后半夜,大家慢慢地都开始打瞌睡。爷爷也坐在一般有点犯困,正在迷迷糊糊之间,大家就听见一声声猫的声音在四周响起。爷爷一个激灵就醒过来,一看,灵棚周围不知什么时候为了四五只黑猫,一直在“喵”、“喵”的叫,远处似乎还有一些猫在慢慢的靠近。爷爷赶紧将众人叫醒,拿着棍子去赶猫。可这猫也奇怪了,像是受了别人的控制,躲闪之后,又重新的往灵棚旁边聚,仿佛灵棚里有这些猫想要的东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