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之南方驿站--成也东莞,败也东莞,一代人打工创业史诗》
第43节

作者: 佐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27 09:38:27
  第十六章 聊起两位老三届(2)
  二人边走边聊,过了磁带厂,地摊稀零,人流渐少,再过了几家小厂,前面是一大片富有岭南特色的村庄,村前还有一个大大的池塘,韩墨说:“听他们说长安塘村在这一带,但一直没来过,原来就是这里呀!”说着,她朝四周看了看,又看了看右手边,说:“过了前面村子,也不知是什么地方,黑灯瞎火的,也没什么人,我们就在这里坐坐吧,这里挺安静的!”右手边也是一个小水塘,四周围着铁栏杆,还被一圈榕树包围着,榕树下有一些水泥椅子,王佐觉得这地方不错,指着小水塘说:“这是个好地方,有树有水有椅子,还清静,走累了吧,去那边找个椅子坐下来休息休息。”

  韩墨跟着王佐,沿着水塘走着,他们想找一个没人坐的椅子还真难。这里虽然幽静,但却是恋人相约的好地方,树下椅子上,还有栏杆边,相依相拥着一对对青年男女,韩墨不觉脸红心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知是见到王佐和韩墨走来,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前面三米远一棵大榕树下的一对恋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姑娘“咯咯”笑着跑了,小伙子极不情愿地跟在后面,王佐说:“真好,他们学习雷锋好榜样,给我们让位置了。”

  韩墨笑笑没说话,跟着王佐来到榕树下,刚坐下,王佐又站了起来,说:“我去买点水和瓜子来,走了这么久,嗓子都冒烟了。”
  韩墨一把拉住王佐说:“黑灯瞎火的,哪有什么小店,休息一下就回去了。”
  王佐想想也是,又坐了下来,一阵沉默,二人都不知说什么好,韩墨忽然想起王佐刚刚提起的文丨革丨时代的事,于是没话找话说:“文丨革丨离现在这么久了,你咋这么熟悉呢?好像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一样。”
  王佐说:“不久啊!我们的童年就是文丨革丨末期,那时候正是上山下乡的时代,等我们上学了,知青回城,恢复高考,不是我们眼前的事吗?”
  韩墨说:“那时候我们还没懂事,怎么知道社会上的事呢!反正我觉得文丨革丨那年代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根本就扯不上边。”
  王佐说:“怎么扯不上边?我们今天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是幸福还是痛苦,都离不开那个时代,正因为那个时代的不正常现象,才造成了改革开放,我们才出门打工,流浪南方!人不但要知道现在,还要知道现在是历史的延续,更要知道未来将怎样走下去。我们毕竟不能像金得厂里的那些乡村青年一样吧,来南方就是为了挣钱混饭吃,文丨革丨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荒地老的时代,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国家有文丨革丨这个时代!”

  韩墨说:“说得也是,但我就是不喜欢那个时代,天天就是批斗游行,我看书看到文丨革丨时代,一般就走马观花翻过去,不然,看了心里就难受!再说,那个时代离我们毕竟远去了,生活中已经很少接触到那个时代的事情和人了。”
  日期:2015-07-29 08:31:52
  第十六章 聊起两位老三届(3)
  王佐说:“那倒是,那个年代的人大多回城了,人到中年了,是我们的父辈和叔辈,上有老下有小,是人生最担当的时候,我们又在广东,他们当然和我们没什么交集了。可是,在我走出国企在南方讨生活的这几年里,却遇见了两个那个时代的人,而且他们的人生经历很相似,他们还都是老三届呢!”
  反正是王佐的事情,哪怕是他遇上的人,韩墨都很关注,这下她来兴趣了,问:“老山界?红军长征那个老山界,不可能吧,你怎么可能遇上这些人?”
  王佐笑了,说:“我说的不是红军长征那个老山界,而是老三届,一二三的三,第几届的届。文丨革丨六六年爆发,从六六年开始毕业的那些初高中毕业生不能高考,走出校门串联闹革命,后来大部份上山下乡了。这些人因为文丨革丨误了学业,而且在农村整整呆了十年,误了学业不说,还误了青春,可以说是社会的牺牲品,后来不知是谁就把那三年毕业的学生称为老三届了。我遇见的这两个老三界,可以说都是我的忘年交。我认识了他们,走进了他们的内心深处并成为朋友,也许会影响我一生呢。”

  韩墨也笑了,但越发有兴趣,说:“其实以前我也在书上看到过这个名词,只是好久没人提起过,一下子没想起来,真是笑死了——你说说,你遇见的这两个老三届,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人生有什么不一样吗?怎么会影响你一生呢?”
  原来,1995年王佐从福建到广东发展,在东莞找工一个多月,工作不但没找到,钱财和毕业证先后被盗,后在长安某工地上混了一段时间,然后跑到广州白云学院培训电工,最后在广州火车站拉客接站,形如盲流。在广州火车站流浪了一个多月后,王佐阴差阳错,最后送一个落难的重庆姑娘回家,在重庆石桥铺高新区某摩配厂找了一份工作,结识了一个属于老三届的重庆人。这个老三届像王佐在东莞认识的老三届马叔一样幸运,没有上山下乡,进了一家国营军工企业。王佐之所以和重庆那个老三届能遇上,是因为他和马叔一样,也在九十年代中期下岗了,也在王佐打工的那家摩配厂打工。王佐和他不但性情相投,而且都有看书的爱好,二人简直可以说是忘年交。不久,王佐知道他在重庆还是个知名的作家,就更是敬佩有加了。在重庆期间,王佐得到他的不少关心和帮助,至今令王佐毕生难忘。

  王佐把两个老三届的故事对韩墨大致讲了一遍,但韩墨云里雾里,不自禁问:“他们的人生差不多嘛,都没有上山下乡,都进了国营企业,后来都下岗了,有什么区别呢?”
  王佐长叹一口气说:“区别大着呢!按理说,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几乎一模一样,但一个幸福一生,一个痛苦一生,这主要是他们的心态造成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