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
第10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吕不韦信奉的思想,不允许他擅自篡位称王。否则,在子楚去世、嬴政又未成年的时候,吕不韦有无数次机会废黜这位未来的秦始皇。
  嬴政终究会长大,而且,嬴政与子楚不一样。子楚,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赵国坐冷板凳,既无治国谋略、也无称霸宇内的雄心。嬴政是一个年仅弱冠的国王,一旦手里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凡人就会立刻变成神。
  按秦国的风俗,男子二十二岁要行成人礼,即“加冠”。如果成人男子是国王,“加冠”之后就要成为真正的统治者。现在,在嬴政通向封建集权的路上,秦国的权相、自己的仲父——吕不韦,成了最大的绊脚石……
  吕不韦意识到这一切,在生死存亡的时候,他出了两个昏招。

  第一个昏招,为加强对王室控制,吕不韦把大阴人“嫪毐”献给了嬴政的母亲。这位当年吕不韦送给子楚的美女,一定属于胸大无脑型选手,不但与嫪毐私通生下两个儿子,居然想让他们的私生子取代嬴政成为秦王。
  第二个昏招,嬴政21岁那一年,也就是亲政前一年,吕不韦抛出了《吕氏春秋》,并在城门悬赏,说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结果,没有人能改动《吕氏春秋》一个字。从内容和文字角度讲,《吕氏春秋》远没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无人能增损一字,显然是摄于吕不韦的权势。
  吕不韦悬赏千金求一字,当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学术成就。吕不韦想借机告诉嬴政,自己的治国政策无可更改。
  此情此景,嬴政怎能不知道,又焉能不下定决心除掉吕不韦?
  吕不韦以自己的权势向秦王嬴政的权势宣战,他的敌人却是天下权力欲最旺盛的人。这是一场注定的失败,倡导仁义、分封、无为的杂家,怎么可能在权势上战胜封建集权的法家?
  更不靠谱的事终于发生了。

  嬴政亲政后第一年,那位“大阴人”嫪毐就不自量力发动叛乱,带着几千门客就去诛杀嬴政。叛乱当天就被剿灭,嫪毐被诛三族。
  追究起来,嫪毐是吕不韦献给太后的。
  结果,吕不韦罢相。
  吕不韦罢相后,建议吕不韦复出的人络绎不绝,去看望吕不韦的高官、贵戚、士人络绎不绝,据说在吕府附近造成了严重的堵车——马车。

  嫪毐只有几千门客就敢拉杆子造反,吕不韦可是为相十三年,无论军队还是各个衙门都人熟、地熟,更何况吕不韦在洛阳还有十余万户的封地。造起反来,声势俨然要比嫪毐强很多。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放逐吕不韦后一年,嬴政赐书吕不韦: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居然能在河南有十万户封地?你跟我有什么亲戚吗,居然当了我的干爹?还是把你发配去蜀地吧。(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在流放的路上,吕不韦饮鸩自杀。吕不韦,挥金而起、饮鸩而亡,终于死在倒卖权力这门最赚钱的生意上。
  日期:2012-09-04 15:47:09
  秦无货币
  吕不韦为秦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统一六国的条件,前 230年—前221年,嬴政以百万秦国虎狼之师对六国发动了灭国之战。
  当然,这一定是邪派武功,秦兵又开始数人头了。
  前230年,秦将内史腾攻韩,俘韩王安;
  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俘赵王迁;
  前226年,秦军伐燕,燕王喜率残部远遁辽东;

  前225年,秦军攻魏,决黄河之水灌魏国都城大梁,城中百姓尽成鱼鳖,是年三月城破,魏王豹被杀;
  前224年,秦发倾国之兵六十万攻楚,楚王昌平君被杀;
  前221年,秦军自多走了两倍路程,绕过了齐军防线直抵齐国国都临淄,齐王建以举国之兵、完甲之师不战而降。
  嬴政,终于统一了中国。自此,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封建集权国家,此后,无论割据还是异族入侵,总能有一个猛人将中国扳回这种轨道。
  这个结果,据说是拜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所赐。战国时代,黄河的含沙量超过40%,唯有降服这条巨龙,我们的祖先才可能过上平安的日子。然而,这又是一条穿越列国的河流,无论实力多么强大的诸侯都对“她”束手无策。
  要根治黄河,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国家!
  前651年,齐桓公霸在葵丘之盟上就倡导诸侯在治理黄河的时候放弃国界之争,在霸主领导下统一行动。只是,春秋霸主经常易位,统一治理黄河也就始终是一个梦想;此后,战国七雄互相征伐,平民替代贵族在战场上冲杀。四百多年混战,人心思治,就更盼望统一。
  统一,是好事;由嬴政统一,实在很难评价其中功过。
  过去,六国的最高统治者叫做“王”,既然嬴政可以灭掉六国,“王”当然不能显出嬴政的尊荣。于是,嬴政给自己改名叫“帝”,他的手下又加了一个字“皇”,合起来就是“皇帝”。
  “皇”、“帝”两个字并不是嬴政的发明,这两个字远古时代就存在,意思是上天的最高统治者。包括国王在内的凡人是不能自称为“帝”的,因为,“帝”不是人。嬴政不但自称“皇帝”,还认为自己是“始皇帝”,甚至还希望自己的统治能“一世”、“二世”直至“万世”……
  对嬴政来说,现在,富有天下,要如何实现自己的统治呢?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常提到一个词:“国除为郡”,也就是说,嬴政并未将征服的土地封赏给子孙或臣下,而是将被征服的诸侯国被划分为多个“郡”,再直接派遣封建官僚前去管理。
  灭六国后,嬴政共设立三十六郡,郡守都由他一个人任命。
  这件事,今天看来很正常,当时却实在是彻头彻尾的奇谈怪论。商周两朝传承两千年,都是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子孙,由子孙代国王统治广大国土,也就是我们曾经提到的“恩惠换忠诚”。

  前213年的一天,秦国王宫正在为嬴政祝贺生日。酒过三巡,一名叫做周青臣的大臣奉承嬴政说:“陛下统一六国,日月照耀的地方无不宾服,消灭了战争之患,从三皇五帝算起,没有人能比的上您的功劳”。
  这番阿谀之词却引来另一位大臣的攻击,攻击者叫淳于越:“周青臣只知阿谀皇帝,这只能让皇帝无法改正自己的错误。现在,诛灭六国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皇帝仍旧没有将国土分封给子孙和有功之臣。将来一旦出现晋国六卿篡位的事情,又有谁能拯救国家呢?”
  前车之辙,确实殷殷可鉴。
  最后,淳于越提醒这位踌躇满志的始皇帝,“现在您废弃了传承千年的封建体制,这是一件根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请陛下三思”。分封制确实是存在了千年的制度,只是,一旦有分封,也就必然造就诸多独立的诸侯——也是一个个不必仰皇帝鼻息、独立的人。这样,现任皇帝手中又能剩下什么?
  不过,嬴政还是下令讨论淳于越的建议,结果,群臣都认为这个建议有道理。只有丞相李斯极力反对,他直斥淳于越为腐儒,“师古是非常愚蠢的想法,应该顺应今天的郡县制,诸侯混战对天下无一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