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皇陵,不但空前,而且绝后。以冢土推算,这个陵墓至少要动用50万人力,才能在嬴政死前把整个秦始皇陵修完。更可恨的是,嬴政死后,将所有工匠,连同没有子嗣的美人全部坑杀,无数条生命都成了他的殉葬品。据说地下以水银为江海、以夜明珠为星辰、以流沙围住整个陵墓,内置弓弩,但凡敢偷窥这位始皇帝陵墓者,死无葬身之地。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很多帝王的陵墓都被盗墓贼挖空了,唯独这个名震江湖的秦始皇陵,无人敢拂其缨……
——嬴政的万里长城,不但空前,而且绝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甘肃曾经爬过一次野长城,从天水出发开车两个小时,然后徒步两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时代,要在荒山野岭修补一道绵延几千里的破墙,这得是多大的工程?
即使大秦帝国的普通人承认布币是一种货币,人们也没有机会把这些布币带回家奉养妻儿老母,绝大多数劳力都死在了工地上。传说中有一个孟姜女,现实中又何止千万个万喜良……
嬴政在位期间,每年服劳役的人都在200万人以上,有数年的劳役征发超过了300万人。新中国史学泰斗范文澜先生曾经做过估计,秦统一后中国有2000万人口,除去50%的女性,再除去18岁以下、50岁以上的男性和士兵,基本上每个适龄男性都嬴政弄去啃转头去了,连个外贸尾单都没剩下……
何况老弱妇孺也未能幸免,这么多工程,虽然劳力是免费的、材料是抢来的(强征),嬴政手下那帮封建官僚要吃喝拉撒,劳力也要吃饭的——这绝不是一个小数字。秦朝农人的田赋、人头税约是战国时代六国的二十倍,徭役约为战国时代六国三十倍;六国贵族则更惨,被嬴政悉数迁徙到都城咸阳附近,天下富户亡尽……
于是,我们在史籍中看到了如下词汇:僵尸千里、流血倾亩、百姓力竭、百姓靡蔽,孤寡老幼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
六国时代,国人尚可逃亡,只要爱劳动,到哪里一样都有饭吃。现在,天下一统,逃离土地就是死罪。让你走,你不走,或者走的慢了点,也是死罪:被征发服劳役的人如果迟到一天,就会被处死。
嬴政弄死你的法子很多——腰斩、枭首、弃市、戮尸、车裂、坑、石桀、戮死、凿颠、抽肋、釜烹,死刑就有12种……
嬴政喜欢奢华,天下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庭。结果却是,宫殿里的柱子多于田里的农夫、宫殿里的木梁多于织布机上的女工,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天下之财,奈何取的时候连最后一分财富也拿走,用的时候又像泥沙一样不知珍惜?(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可以吗?
不可以吗?
日期:2012-09-12 23:42:00
秦朝小结:血族的衰亡
战国之前,中原大地根本就没有私有制。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封君-封臣”,大家一起耕种土地、一起娱乐、一起生活……,除了成为奴隶的战俘,世界上并没有剥削。
战国之前,我们祖先最主要的农具仍然是木棍和石器,耕牛也是在春秋战国交界时才成为农业畜力。当然,春秋时代也有青铜,只不过青铜农具的作用是放在祭坛上供人顶礼膜拜,不是真正去田地里耕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春秋时代,无论齐国的刀币、晋国的布币还是楚国的蚁鼻钱,币材都是青铜。要知道,几十钱就可以买到一石粮食,您这儿种粮食还想拿着青铜家伙。
今天,有人见农民拿黄金做锄头的吗?
木质和石质工具无法支撑一个家庭对抗自然,以家族为单位生存是必然的选择。在集体生存模式下,家族得以延续才是最幸福的事情,所以,在海外学者先秦史研究中,西周、春秋也被称作“血族时代”。
血族时代,一宗、一姓、一族连生存都困难,包括国王在内大家都不可能有过多特殊待遇。王对百姓要讲“王德”、讲“仁义”;百姓对国王,要讲“信义”、讲“忠恕”。
无钱的西周,“信”、“忠”才是血族时代的幸福观。所谓“信”是对普通人而言,人们不能食言而肥、不能互相欺诈,如果一个人可以欺骗他的同类,当然也可以欺骗上天。基于上天惩罚的恐惧,“信”才成为最基本行为准则,这种不为今人所理解的“一言九鼎”其实是当时的常态。至于“忠”,不是大家要向谁效忠,而是家族之长要忠于家族、国家之君要忠于国人(上思利民,忠也)。
所以,周王室虽然孱弱、虽然经常被诸侯戏弄、虽然根本就没有金钱,除了粗鄙的野蛮人——秦国,没有那个诸侯敢对王室动武。
战国是一个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时代,魏国率先发明了鼓风炉,铁器成为制造农具的主要材料。铁器的出现,使得人们以家庭为单位生存。正是这个原因才有各诸侯变法——变家族生产为家庭生产。战国末期,中国终于出现了土地私有制,《史记》记载,长平之战的主角赵括的老爹赵奢曾去自己的农地上视察耕种,此后,便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把公田分给敢于砍别人脑袋的人。
本来,人类生产单位从家族走向家庭是一个进步,离开家族的束缚,单一的人才能有更多作为,嬴政的做法却完全让事情变了味道。
有钱的秦朝,只有秦始皇才有幸福:荼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统一六国后,嬴政只活了十年(前220-前210年),十年五次出巡,每次出巡时间平均一年。高兴的时候,就赏赐沿途百姓一点“布币”;不高兴的时候,就杀人全家,巡幸到赵国故都邯郸的时候,嬴政将幼年时代难为过他的人全部坑杀。每次出巡,嬴政必立石刻昭彰自己的功绩,现所有石刻均已被毁,唯有三十二篇文本存于《史记》,无一不昭示这个独夫民贼妄图唯我独尊。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东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及北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莫不臣服。秦德昭昭,秦威烈烈。恩德所至,泽及牛马。
——琅琊石刻(秦相李斯)
日期:2012-09-13 22:01:40
司马迁对这些奉承到肉麻的石刻给出了一个简练而中肯的评价:鸣得意!
无论那个时代,都有人活的很光彩、有人活的很艰难。我相信,没有人想生活的艰难,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本性,所以,大家才拼命赚钱。
“想赚钱”这个理想很正常,这在西方经济学中被称为“理性人”。西方经济学最大的特征就是有一堆非常不靠谱的假设,“理性人”就是最基本的公理性假设之一。意思是说,每个人都能精准的判断自己的得失,然后根据能否赚钱再做决定。
西方经济学只是把“理性人”作为一种假设,这并不是现实。我们不是计算机,不可能每件事都斤斤计较得失,比如,扶起跌倒老人之前不可能预见到自己被讹诈……,这位嬴政,愣是把两千年后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变成了秦朝的现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