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
第34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战乱之中,人们追求财富的梦想被打破了。甘肃、陕西地区的汉人开始大规模内迁,人们放弃了自己的家园,再一次走上了流浪的道路。

  流民,再一次出现在帝国的版图之上……
  为一劳永逸解决西羌,汉安帝刘祜举全国之力对西羌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与汉武帝直接派兵征伐匈奴不同,汉安帝无论征发士兵,还是屯兵边境,都要依靠富可敌国的坞堡。
  在汉安帝号召下,吃尽了西羌苦头的坞堡也只能心甘情愿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只不过,坞堡军队没有统一的领导,在战争中当然不会分工合作,更多情况是,一支坞堡军队遇到敌人,友军龟缩不出,坐看友军失败。加之东汉坞堡派出的士兵原来都是抗锄头的农夫,临时拼凑起来组成军队,单兵作战能力确实远低于西羌,十个汉军步兵也未必能打赢一个西羌骑兵,东汉军队逐渐被各个击破。

  这场战争持续了14年,东汉帝国全体臣民一共花掉了240亿枚铜钱,差不多相当于西汉帝国二百年间铸造的货币总和。很遗憾,旷日持久的战争并未能击溃西羌,也没有保护内地黎民百姓,反而从坞堡中培养了一批强大的军阀:张焕、皇甫规、段颎等等,还包括后来祸乱汉家天下的董卓。

  汉羌战争消耗的社会财富越多,东汉帝国解决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汉安帝死后,东汉帝国再没有能力主动对西羌发起攻击,在汉羌战争中几乎完全处于守势,西羌之祸愈演愈烈。之后,汉桓帝在位21年,西羌却45次入侵,朝廷甚至未能组织一次有效反击。战火蔓延到朔方、云中、雁门、代郡、琢郡、渔阳、辽东内地诸郡,西羌士兵一度进攻都城洛阳。
  连年征战使得东汉人民无心稼穑,帝国政府既然解决不了西羌入侵,其他社会问题也就随之更为激化。
  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郡县遭受蝗灾,帝国版图内再次出现了数以百万的流民。这些人光着身子、吃着草根(裸行草食),在饥饿和病痛折磨下流浪于帝国阡陌之间……
  日期:2012-12-17 19:44:55
  铜臭的由来
  江山风雨飘摇之际,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登上了舞台——汉灵帝刘宏。
  汉灵帝之所以臭名昭著,据说是因为卖官。后世史家认为,他在帝国统治行将崩溃之际仍旧卖官敛财,最终导致东汉帝国灭亡。今天的电视剧中也经常有这样的镜头,每当皇帝醉心享乐的时候,总有忠臣站出来大骂皇帝(一般会义正言辞、声色俱厉甚至声泪俱下):你难道想学汉灵帝刘宏吗?
  其实,卖官不是汉灵帝首创,更不是后无来者,卖官者也不乏所谓“明君”,前有秦国的秦穆公、西汉的汉武帝,之后有唐朝的唐玄宗、宋朝的宋神宗,卖官的皇帝多到不可胜数。只不过,公卿大僚之位居然被拿到市场上叫卖,终究不是什么光彩事。皇帝卖官就像鬼子进村,悄悄买、悄悄卖,声张的不要。

  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公开颁行诏书卖官的皇帝只有汉灵帝一人而已。非但如此,汉灵帝卖官还大鸣大放,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为官职规定了种种价格折扣,上至公卿、下至县令,几乎无一不卖。
  如此明目张胆卖官,不仅仅是皇帝丢脸,连官僚的脸也被丢光了。所以,无论史学家还是平民百姓,都认为汉灵帝是一个昏君。汉灵帝,这个名字几乎成了灰太狼和懒羊羊的合体。
  真的是这样吗?
  东汉朝廷本就是最穷的封建王朝,除去西羌入侵,汉灵帝当政29年,全国居然发生了31次大地震。
  刘宏,真是穷到了极点。
  按照一般思维,为挽救风雨飘摇的帝国,统治者一定会铸大钱敛财。
  汉灵帝的情况,属于二般。
  汉灵帝确实选择了铸币敛财,只不过,他没有选择铸大钱,反而铸造了足值的“五铢钱”。中平初年,刘宏重铸五铢钱,灵帝五铢背面有四道斜纹,所以灵帝五铢也被称为“四出五铢”。从出土文物来看,四出五铢重3.5克,仅比赤仄五铢低0.5克。灵帝一朝,先后三次铸币,都是这种“四出五铢”,始终没有发行虚值货币。
  灵帝初年,帝国已经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每石粮食价格为万钱,一匹马的价格约为200万钱,这个数字已经和西汉末年战乱时代不相上下。“四出五铢”并非虚值货币,在超级通胀中,这点钱对巩固东汉统治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四出五铢”刚刚面世,坊间就开始流传,铜钱背后的四道斜纹代表四方邪气冲天,四方必将大乱……
  第一次读这段历史,我非常奇怪,汉灵帝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后来,我明白了,汉灵帝敛财的方法就是卖官。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汉灵帝颁布诏书,公开买卖官职,上至公卿、下至县令,所有官职无不需要以钱换官。现任官僚也需要补缴费用,官声卓著者也可以打五折、三折。比如,刘宏就曾打五折,以500万钱把司徒的位置卖给了“晋州望族”(晋州坞堡主)崔烈。
  在崔烈的受封典礼上,刘宏突然有点后悔,说“司徒五百万钱卖给你实在是便宜你了,这应该是一千万钱的价格(悔不千万)”。

  事后,崔烈问儿子(崔钧),自己现在位列“三公”,可曾听到外界对此有何议论。
  儿子答:父亲曾经历任卿、太守之职,无论从资历还是官声,您都应该得到三公之位。今天,您却通过买官获得司徒的位置,实在让天下人失望。因为,您这个司徒的位置,铜臭味道实在是太重……
  这句“悔不千万”为刘宏留下了千古骂名,也给封建官爵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铜臭。
  或许汉灵帝认为,帝国已经出现了“三空”(“田野空”、“府库空”、“朝廷空”),既然封建官吏没有实权,卖掉又有何妨?卖官不用盘剥百姓,又能增加国库收入,这才是敛财的最佳手段。
  何乐而不为?
  让汉灵帝没有想到的是,虚值货币,皇帝不发,我替你发!
  买官者本就是坞堡中的军阀,现在,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官职。他们到任之后,第一件事往往就是私铸货币——“铅券”。
  “铅券”顾名思义,就是铅质的货币。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铅券”的出生地,史籍对此语焉不详,可能是有一个地方官铸造“铅券”,之后大家纷纷模仿。在这里,我只能为大家总结一下铅券的特点:但凡流传下来的铅券,货币单位不是可以抵多少铜钱,而是可以在某地兑换多少土地,也可以按照土地价值交换其他财富。
  乱世之中,大概大家都觉得铜钱也不靠谱了。

  铅只是一种比铁还重的金属,虽然单位价值高于铁,却比黄金便宜很多。土地可是农耕时代最大的财富,以铅券换土地,这何止是抢劫!
  可以说,“铅券”是中国历史上最恶劣的虚值货币。
  经历了羌人之乱,所谓“官员”面对的根本不是黎民百姓,而是跟他一样强势的军事坞堡。大家都是军阀,凭什么让我挨你的刀子?既然你只是名义上的官府、实际上的强盗,那么,也只有比一比谁的刀把子硬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