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金融学教师,关于名车、名表、名鞋、名包、名海鲜确实知之甚少,在这里我只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望初窥财富真谛。
十九世纪初期,俄国有一位名垂千古的作家叫列夫?托尔斯泰,他的血管里流淌着俄国最高贵的贵族血液,属于那种富的有点离谱的“高富帅”。这位“高富帅”的日常起居却一样头戴草帽、穿着树皮鞋和农奴一起在田野里耕作。晚年,托尔斯泰把庄园分送农奴,并宣布放弃所有作品的版权,人们可以自由出版他的著作,他自己则孤身出走。
公元1910年11月6日凌晨5点,流浪到阿斯塔波瓦小镇的列夫?托尔斯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人们闻讯而来,有沙皇特使、有省长、有高级军官,也有很多贫民,面对所有的人,托尔斯泰最后的遗言是:世界上有这么多受苦的人,为何你们只想到我?
托尔斯泰长眠的地方环绕着古老的橡树,墓上却没有任何文字。童年时,托尔斯泰常常随大哥尼古拉来这里玩,此地曾经有一个传说:这片土地之下埋藏在一根神奇的魔杖,谁能找到它,就可以知道人类怎样得到幸福。
现在,这根魔杖就埋藏在无字墓碑之下。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真正的富者,他就是那根魔杖,历史会永远铭记他;对历史的看客,石崇炫富不过都是一场闹剧;对今天的炫富者,他们很快就会被浮躁的媒体遗忘。其实,财富从来都没有罪恶,这个世界上没有富人,怎么会有创造财富的动力?西晋社会最恶劣的逻辑是:在晋代士族高门把持续下,绝大部分人不但没有财富,甚至无论如何辛勤劳动都不能获得财富,所以,炫富才会显得如此刺目。
石崇的故事证明:在任何时代炫富都不会有好下场,无论古今。如果有人想继续炫富或正在炫富,请参考石崇的遗言。
日期:2012-12-31 15:30:07
司马炎的绝招
晋灭孙吴的时候,曹魏“屯田制”已经在中原大地消失了几十年,财富日益集中于士族高门、屯田客再次沦为部曲。绝大部分人没有购买力,曹操时代刚刚复苏的造船业、手工业、商业也就必然失去了市场。失去产业创新的时代,土地是最佳的投资渠道,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的故事,马上就要重演……
很幸运,司马炎看到了问题的所在。
很不幸,司马炎虽然贵为皇帝,却束手无策。
在刚刚建立的晋朝,士族官位来自门阀,从来不买皇帝面子:他们有自己的封地、自己的奴婢,甚至有自己的军队,还经常骂皇帝是“桓灵”。
面对这样一群不靠谱的人,司马炎肯定也认真思考过如何遏制士族,又如何保住锦绣江山。卖官远远消耗不掉士族的财富,只有彻底断掉士族财富的根源——土地,皇帝才能真正君临天下、乾纲独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司马炎终于使出了自己的绝招——“占田制”。
“占田制”规定:如果有部曲愿意脱离士族高门,每个部曲可以在皇帝那里得到70亩土地,士族不得阻拦;另外,士族高门要逐步把土地还给皇帝,官居一品的士族最高只能占田50倾,占田数量按品秩依次递减。为吸引部曲离开士族,司马炎恢复了“三十税一”的税收制度,作为代价占田的农民要为国家承担兵役。
“三十税一”的低税率保证了足够的农民从士族高门流向皇族,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民户只有245万户,太康三年已达到377万户。
复苏的小农经济也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创造财富的能力,据干宝的《晋纪》记载:晋武帝年间,每个村落里都是牛羊遍野,有吃不完的粮食在田野中晾晒,出远门的人们可以在存粮的草棚中吃住。
今天,有人也把司马炎初政时期称为“太康之治”
干宝的《晋纪》或许有所夸大,《晋书》的人口记录却应该真实反映了太康年间农民的流向——大家无疑都是冲着土地、冲着“三十税一”来的。当兵怕什么,只有皇帝掌握了兵权才能真正保卫自己的土地!
用赞美的话说,“占田制”是一把好算盘:以低税率刺激农民流向国家,士族失去了农民、皇帝取悦了小农,同时,士族也失去了兵源、皇帝却获得了强大的武备。
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占田制”其实毫无新意,不过和王莽的“王田制”、曹操的“屯田制”一样,本质也是在国家土地所有权下再现“耕者有其田”。
如果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这个制度还远远不够尽善尽美。土地私有制必然优于土地国有制。理想的土地制度,不但应该承认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还应该允许土地自由流转,而不是将土地所有权控制在帝王手中。也就是西方经济学所谓:只有“资源自由流动”才能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
在一个纯净的经济学世界里,没有交易成本、没有信息成本,所有交易者的身份都是平等的,没有人能逼迫你买卖土地,当然所有交易都有效率。
真实的世界永远不会如此纯净,在一个所谓“自由”的市场里,士族亦官亦商,他们会以种种手段掠夺农民土地,可能是强买强卖、可能是巧取豪夺、可能是暴力抢占,唯一不可能的就是经济赎买。如果以公平的经济赎买来交换农民土地,这个官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士族高门把持朝政的西晋,除了强大的皇权,再无任何力量可以保障农民真正获得土地。西晋农民土地如果真的可以自由流转,那才真是一场灾难。
皇族VS士族,斗争终于在司马炎帝位继承人的问题上爆发了:如果皇帝的继任者继续推行“占田制”,士族高门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权柄尽失;如果培养一个白痴登上帝位,那么,士族也许还可以继续一小撮人的辉煌。
士族推举的皇位继承人司马衷由此闪亮登场。此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顶级的白痴,面对百姓挨饿的问题,居然提出了“何不食肉糜”的政策建议,并因这句名言被中华历史臭骂了两千年。
司马炎当然知道不能把万里江山交给这个超级白痴,他中意的继承人是另一个儿子司马攸。推行“占田制”时,冲在第一线的恰恰就是这个司马攸,为了把士族抢占的荒地分给投奔皇帝的部曲,司马攸不知得罪了多少士族高门。
士族高门但凡还有点脑子,就不可能让司马攸登上皇位。
所谓皇族并非铁板一块,司马炎的皇后杨氏出自士族高门,是司马炎为了争取士族高门支持才娶回家的。杨氏的远近亲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国家级”士族(柳芳二十六姓),更重要的是,杨氏之所以能成为皇后完全是因为这些远近亲戚。
也就是说,杨氏确实是皇后,可皇后的位置来自于士族门第,士族一旦地位衰微,她也就失去了对皇族的利用价值。士族要想保住利益、杨皇后要保住位置,扶持司马衷称帝是最佳答案。
为了达到目的,杨氏给司马衷娶了一个更狠的老婆——贾氏。这位贾氏出自平阳贾姓,家中累世为官、能人辈出,尤其是贾氏的父亲贾充。魏主曹髦早知司马家族有篡位之心,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结果堂堂皇帝居然被贾充一刀给咔嚓了;司马昭临死的时候就想直接立司马攸为帝,在贾充坚持下才立司马炎为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