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本历史学点什么——第一部 日本战国史》
第10节作者:
李拓羽
日期:2013-02-23 18:08:44
知识拓展NO.24:战国武士的铠甲——日本战国武士的铠甲,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造型。他们只要口袋里有钱,就可以请人打造属于自己喜欢的铠甲造型,而且一件比一件美观。比如武田信玄,铠甲为赤红色,头顶一个像牛角一样的头盔,看起来霸气十足。不过这样做有一个缺点——容易成为敌军狙击的对象。所以在战国历史上,被狙击而阵亡的高级武士不在少数。尽管有这样的危险隐患,武士们还是乐此不疲,以穿上美观特别的铠甲为荣。
日期:2013-02-23 22:36:35
知识拓展NO.25:战国时代的战马——日本战国时代的战马,相当匮乏,所以养战马是一件劳民伤财之事。不过战国有两个主要产马区:甲斐和奥羽。甲斐的战马,自然是武田氏的“赤骑”最为闻名;而奥羽的战马,则是以奥羽国大名伊达政宗的“铁炮骑兵队”(这兵种可以在马上发射“铁炮”)闻名。武田氏的军队虽然号称“骑兵军团”,实际总数量可能不到两千,骑兵的后面往往跟着一大批的兵卒。不过这种数量,在战国大名中已经是首屈一指了,只有“财大气粗”的信玄能组建起来。至于奥羽国伊达政宗的“铁炮骑兵队”,总有几百骑,也相当了得了。
日期:2013-02-23 22:51:07
知识拓展NO.26:战国武士的普遍身高——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其实普遍长得不高。像“独眼龙”伊达政宗,据考古学家证实,也就159cm。而像丰臣秀吉那“猴子“,则更加矮小了,不知道有没有150cm。有一个实例可以证实战国武士普遍矮小:丰臣秀吉的养子宇喜多秀家,身高170cm左右,已经“鹤立鸡群”,受人仰慕了。战国武士的身高虽然矮小,打起仗来却是相当凶猛。当时日军在“天下霸主”丰臣秀吉的号召下入侵朝鲜,面对身高普遍比自己长的朝鲜军,竟然不到一个月就攻下其首都。
日期:2013-02-23 23:35:29
可能“知识拓展NO.26”那样写可能有点误导性,会使您误认为日本战国武士的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多,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修正修正。添上一句话会好点。
日期:2013-02-23 23:41:16
【修正版】知识拓展NO.26:战国武士的普遍身高——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其实普遍长得不高。像“独眼龙”伊达政宗,据考古学家证实,也就159cm。而像丰臣秀吉那“猴子“,则更加矮小了,不知道有没有150cm。有一个实例可以证实战国武士普遍矮小:丰臣秀吉的养子宇喜多秀家,身高170cm左右,已经“鹤立鸡群”,受人仰慕了。我估计日本战国武士的平均身高是160cm-165cm左右。战国武士的身高虽然矮小,打起仗来却是相当凶猛。当时日军在“天下霸主”丰臣秀吉的号召下入侵朝鲜,面对身高普遍比自己长的朝鲜军,竟然不到一个月就攻下其首都。
日期:2013-02-24 00:48:59
今天由于出去一下,所以写的内容不多,明天开始按正常的速度续写稿子。明天的内容如下:将《越后之龙——上杉谦信》这一回完稿,然后启笔第六回“织田信长”的故事。织田信长是“战国风云儿”,他的故事自然占的篇幅会多许多。日本战国有三大主角——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俗称“战国三杰”。
据说偏向喜欢“战国三杰”中哪一个人物,就会反映您本身性格爱好特点。当然这只是题外话,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和我交流交流,我会及时答复您。至于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之间的“龙争虎斗”,我以后会用一个章回来写。希望深夜未眠的朋友,早点休息,养好精神阳光面对明天的生活!
日期:2013-02-24 02:18:03
知识拓展NO.27:武士的女人们做的“特别事”——日本战国的武士,经常出外打仗,他们家的女人,平时除了传宗接代,还有干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清洗敌人头颅,并且给头颅化妆。每当武士斩下敌方的头颅,就意味着他立下了功劳,这时他会将“宝贝”头颅交给家里的女人,让她们好好处理。这在战争年代不是一件奇事,类似的情形中国历史上也有出现过。
日期:2013-02-24 03:35:18
知识拓展NO.28:战场死亡率考究——在日本战国历史中,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战场的死亡率没有那么高。几万人的大战,往往死一两千人已经是大事了。日本战国史上死亡率最大的一场战役是——第四次川中岛合战。这次战争中,双方总共出动大约三万兵力,战后清点战场,死亡士兵的总数加起来大约八千人,死亡率约四分之一。这死亡率不高的原因可以理解:想象一下,战场上甲、乙两方对战,甲方压倒乙方,乙方大溃败,这时甲开始追击并屠杀乙的士兵。当然这时乙方的前锋部队第一时间成为被屠杀的对象,但是乙方的后部士兵,难道不会乘机四处逃散吗?甲方的军队拼命追逐并屠杀乙方逃军能达到多少人?不过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中国的史书上,就有点意思了。中国历史书,往往在一场战争之后,以数万,数十万的军队阵亡人数记入史案。如《史记》中的名将白起:“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白起伐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等史料,几乎相当于每场战役都把敌方所有的军队斩杀殆尽。战争真的有那么大的死亡率吗?
日期:2013-02-24 12:11:20
4.讨伐“关东首恶”后北条氏(上)
后北条氏之“后”字,深有缘由。
话说伊势早云初步在关东建立政权后,将家督之位传给儿子氏纲。氏纲是个很有政治智慧之人,他见“伊势氏”没什么名堂,便冒名姓了“北条氏”,史称“北条氏纲”。 氏纲改了家谱,对外声称自己是北条氏的直系后裔,不过其它的大名们并没有相信。因为“北条氏”是“源氏”外戚,曾一度掌握日本朝政多年,血统非常高贵。后人为了方便称呼,将早云、氏纲建立的北条国称为“后北条氏”。
氏纲在世时一直延续父亲早云的策略——在关东扩展自己的势力。这一策略的受害者,首当其冲就是关东管领“两上杉”: 山内上杉氏和扇谷上杉氏。山内上杉氏,就是上杉谦信延续的那一脉。后来氏纲去世,其子——雄才大略的北条氏康出场,更极力攻城略地,与“两上杉”矛盾激发,引发了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的——河越夜战。
天文十四年,公元1545年,“两上杉”发动联军八万,向得寸进尺的后北条氏康发动进攻,后北条军陷入苦战,但是勉强抵挡住了联军数个月的进攻。天文十五年,就在联军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后北条氏而在河越地区大摆庆贺酒的时候,后北条氏之能将——人称“地黄八幡”的北条纲成率领三千部下发动夜袭,打败“两上杉”联军,斩首数千级。这便是著名的“河越夜战”。
战后,北条氏康挟此大胜之余烈,大举反攻“两上杉”,关东全部地区落入后北条氏之手。上杉谦信以上杉氏的后人自居,自然不会对后北条氏的咄咄逼人的“恶行”善罢甘休。他将后北条氏视若关东的魔鬼,决定尽全力讨伐这“关东首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