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社会不得不读的一本书:大明神算师刘伯温》
第27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10 22:07:11
  但是,不管怎么说,刘伯温在处州的平乱工作,依旧战功显赫的,所以朝廷要论功行赏的话,是无论如何也避不开刘伯温的,甚至可以说,刘伯温应该是第一个被封赏的人。但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元至正十九年(1359 年)十二月,朝廷派特使李国凤至处州,在这里诏告天下,进行封赏。在这次封赏行动中,朝廷封石抹宜孙为国家二品大员,授予其“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职务”;对一直为石抹宜孙出谋划策,在平叛战斗中功勋卓越的刘伯温,朝廷却不升反降,仍然授予其“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一职。除此之外,朝廷还做了一件更加过分的事情,那就是剥夺了刘伯温的兵权,不再允许其参加各种战事。

  要知道,这样的结局,这样的任命,对于刘伯温而言,无疑就是一个晴天霹雳。刘伯温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心报国,为这个腐朽的王朝抛头颅、洒热血,居然换来了这么一个结局。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立了大功的刘伯温不升反降,彻底被朝廷迫害了呢?这个问题,则要归咎一个人,一个以“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叛了又叛”而著名的人:这个人,还是那个元末台州黄岩的贩盐海盗——方国珍。
  日期:2014-10-10 22:09:33
  彻底决裂

  元至正十九年(1359 年)十一月,迫于元朝的巨大压力,方国珍故技重施,第三次请求投降。要知道,方国珍的这套鬼把戏,其实一点新意也没有,更经不起任何的推敲,但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方国珍又一次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又一次阴谋得逞了。
  但是以刘伯温为首的那些主战的大臣们一致要求严惩方氏兄弟,并斩首方国珍。刘伯温等人的建议得到了石抹宜孙的大力支持,并第一时间上奏了朝廷。消息传出后,方国珍惊恐不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些年干的事情,把他剐千百回,都不觉得冤。所以不甘心束手就擒的方国珍就继续故技重施,马上派人带上一批珠宝进京,去行贿那些京城官员了。
  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得到方国珍贿赂的那些官员们,他们立刻在皇帝面前大进谗言,说方国珍这一次是真心投降,绝对没有二心,而刘伯温之所以要杀死这样一位“忠臣”,则是要沽名钓誉,要报自己的私仇。如果任由刘伯温报一己私仇,那就会寒了天下人的心,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义军敢来归顺了。
  后来,在这些小人的玷污下,方国珍最终以这种卑鄙的手段逃脱了制裁;而刘伯温这种忠心耿耿的大臣,却因为这些小人的谗言被罢了官。就这样,可怜刘伯温呕心沥血、舍生忘死数年建立的功业,就这样在官官相护的阴谋合力下付诸东流了。得到了这个结果后,刘伯温真是欲哭无泪!对他而言,如此奸臣当道,将国之不国、臣之不臣,元王朝距离土崩瓦解的日子,恐怕不远了!
  最后,带着满腔的愤怒、一身的凄凉,刘伯温递交了自己的辞职信,彻底离开这个他曾经誓死跟随的元王朝了。而在元朝那个纷乱复杂的大染缸里,愤而归隐的能人异士们,又岂止是刘伯温一个?要知道,在当时的背景下,隐而不仕是一种时尚,更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既然你无法改变这个时代,那么只能来改变自己,最后适应这个时代。仅此而已……

  要知道,跟刘伯温齐名的“浙东四君子”中,除了叶琛还在跟随石抹宜孙打仗,一时还没有下岗外(后来也被轰走了),宋濂早就归隐山林,彻底做起了学问,章溢也辞去了元帅府参谋一职。他也许是兔死狐悲,看见了元朝对刘伯温这种待遇后,怕重蹈刘伯温的覆辙,所以他也辞官回家,从此再也不问政事了。
  从元至顺四年(1333 年)考取进士以来,一直到元至正十九年(1359 年)截止,刘伯温为这个朝廷效忠了 25 年。在这 25 年中,虽然刘伯温的为官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历大起大落几度被贬,又接连复出,但是这一次的罢官,却彻底伤透了刘伯温的心。
  虽然自古忠臣都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但是这一次的罢官,既没有政见的原因,更不是国家的需要与否,而是完全由于小人的谗言,这让刘伯温情何以堪呀!从那以后,刘伯温对元王朝一腔的赤血忠心,就被这些小人用一把冰冷的利刃,硬生生地留下了一道伤痕,从此再无修复的可能。
  25年来所有的心血付诸东流,热血已冷、忠心已丧,刘伯温终于对元朝彻底地死心,选择了潇洒地离开,从此自己修建一个“世外桃源”,做一个与世无争之人,开始了与孤峰峭壁为伍、与猿猴山禽嬉戏的生活。可见,连刘伯温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离开了,元王朝彻底众叛亲离,离覆灭不远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