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3-13 08:29:26
在皇帝的“示范”作用下,大臣纷纷效仿,整个文官集团几乎全部沦为机会主义者,通过各种手段争取自己的权益,甚至不惜勾结金朝左右皇帝的施政,如果皇帝主张应战而使自己从金朝获得的利益受损,大臣甚至可以令立新帝。宋宁宗在位期间,韩侂胄因为北伐失败使宋朝在1208年与金朝签订丧权辱国的《嘉定和议》而遭到朝野上下舆论的攻击,把握机会的史弥远趁机协助宋宁宗诛杀韩侂胄,自此,宋宁宗便开始信任和倚重史弥远,大小政事均问计于他。得到实权的史弥远大力发展的势力,笼络大臣把持朝纲。宋宁宗驾崩时下诏立皇子济国公为新帝,而济国公对史弥远并不满,因此,把持朝纲的史弥远便修改诏书拥立宋理宗为帝,也因此功劳,宋理宗将所有国家事务全权托付于他,自己对政事完全不过问。史弥远从此更加大权在握,并专政长达二十多年,大臣开始更加公开地明哲保身,南宋政治更加腐败。
当然,对金称臣和纳税并不会进行得十分顺利,这受到了主战派以及爱过人士的强烈反对,1214年,主战派在政治斗争中获得了临时胜利,在真德秀的奏请下,宋宁宗决定停止向金纳税,金以此为借口再次出兵侵略宋朝,蒙古军攻占金朝首都的事件给了南宋以启发。既然有共同的敌人,何不联手灭金?蒙古对金朝久攻不下,自然接受了宋朝的提议。
1232年,汴京失守后金哀宗逃至蔡州,并向宋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与宋朝和解,并联手灭蒙,宋朝大臣赵范支持金哀宗这一主张,然而,这位大臣势单力薄,他的声音终究太过弱小,敌不过饱受金朝侵略下宋朝的强烈民族仇恨,所以宋理宗并没有理会赵范的警示,继续与蒙联手夹击金朝。1234年,金朝最后一个据点蔡州被攻陷,金哀宗自缢而亡。但失去金朝这道阻碍蒙古铁骑的屏障后,结局果然如赵范所料,蒙古成为比金朝更为强大的敌人,宋朝以自己都没有想到的速度走向灭亡。
如同欧洲一样,战争既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同时也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日期:2013-03-13 15:28:52
假如没有成吉思汗,欧洲不会是今天的欧洲,中国不会是今天的中国,俄罗斯不会是今天的俄罗斯,穆斯林国家不会是今天的中东,印度不会是今天的印度,而欧洲也不会影响美洲和澳洲,如果没有成吉思汗,世界不会是今天的世界
日期:2013-03-14 11:41:50
南宋初期,金军屡次南犯但均被阻挡在长江以北,而黄河流域的汉人对金朝的统治并没有文化上的归属性,所以大量人口移民到南方,促使南方人口有了长足的增长,南宋都城临安繁荣时期人口超过百万。同时,北方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南宋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所发展。农业方面,政府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荒地,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并扩大农作物优良品种。水稻的种植在帝国非常普遍,而棉花的种植也从北宋时局限在福建、两广一带扩大到长江淮河流域。而北方移民带来的犁等先进的农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手工业方面,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到南宋末年,纺织棉布几乎成为从长江流域到两广地区家家户户的副业,在南北人们的智慧碰撞下,纺车,弹弓,织机等工具也被发明创造出来,这使得棉布的量化生产成为可能,在帝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棉布都成为普遍而廉价的商品。随着战事的吃紧,帝国军队对船只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贸易的发展也要求更多的船只,这极大刺激了造船业的发展,泉州广州等地成为有名的造船中心,船厂的造船的技术也有了极大提高,制造大型海船已经没有技术难题。古代的中国一直以瓷器闻名于世,宋朝南迁后,许多官窑也随着一起搬到南方,景德镇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瓷器之都,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南宋时期的舆论相对自由,且在皇帝对道家的青睐下,饱受儒教压抑的不同思想也被表达出来,文化事业非常发达,这促进了印刷业和造纸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临安,福建和四川等多个印刷中心。成都,临安,徽州等地也是有名的纸产地。除了农业和手工业有着长足的发展之外,南宋的贸易也极为发达。南宋统治者一改昔日政府重农抑商的做法,鼓励民间贸易的发展,而纸币的发明和流通也极大地方便了贸易的进行,南宋首都临安成为繁荣而忙碌的商业中心,绘于此时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贸易的盛行。南宋时期不但内贸发达,外贸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金朝因为自身资源的不足非常依赖于贸易,所以要求宋朝政府务必保证边境贸易的畅通,宋金两国还在淮河设置榷场的贸易市场。蒙古灭西夏之前,取得青海东部的西夏垄断了贸易,丝绸之路因此受阻,原来的出口商因此不得不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而海船技术的成功也鼓励了海上贸易,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成为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另一方面,由于连年战争致使百姓税负繁重,致使内需逐年萎靡,南宋末年,商业几乎完全依靠与西方的贸易支撑起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