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的一千种活法——写给我九岁女儿看的历史》
第21节作者:
流浪猫2014 你可以看到,梁王是被他母亲窦太后活活宠死的。周围的人都对他够宽容了,就这么点挫折,他也承受不起,就伤心死了,可见他多么脆弱。
还好他在母亲过世之前就已经死了,不然接下来的日子他要怎么过啊。
日期:2014-10-10 11:50:11
今天多更两篇
-----------
◎ 〇 雄才大略?穷奢极欲?
——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登基的时候只有16岁,大约是你读十年级的年龄,他已经上班了。他不得不开始上班,因为他父亲景帝去世了。
从16岁到69岁去世,刘彻一共做了54年皇帝。现在看起来69岁就去世了好早,但是在历代皇帝里,他能活到近70岁,已经是长寿皇帝前八强了。
从在位时间来说,在后世清朝的康熙帝以前,他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中国皇帝,几乎占了整个西汉的四分之一时间。也正是在他当皇帝期间,汉朝达到极盛,然后由盛转衰。
他的谥号“武”的意思,就是表明他的成就主要是在武功方面,而不是文帝那样主要是文治。这个武功不是武侠小说里的武功,而是说他非常喜欢打仗。
由于在位时间特别长,他又是个精力异常旺盛的皇帝,好好坏坏的事情都做了不少,所以历代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评价很不一样,从捧到天到踩到地的都有。
我这里先给出《资治通鉴》里司马光对他的评价。《资治通鉴》是古代皇帝的课本,你可以看看人们是怎么拿他教育后世的皇帝的。
司马光是这么说的:“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多,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凋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盗贼,根本就和秦始皇没什么差别嘛。但为什么秦朝因此灭亡了,汉朝却没有呢?因为汉武帝毕竟还是能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也能接受忠诚正直的人进谏,厌恶被人欺骗蒙蔽,始终喜好贤才,赏罚严明;到了晚年又能改变以往的过失,将继承人托付给合适的大臣,这就是为什么汉武帝犯了秦朝类似的错误,但是却避免了像秦朝一样灭亡的原因吧。”
他一生的事情很多,为人所熟知的就有:征匈奴、讨四夷、通西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四处寻访神仙等等。
我不打算全部讲,只捡他当政期间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人和事给你讲讲。如果你对这个人有兴趣的话,有很多关于他的书,可以供你进一步延伸阅读。
日期:2014-10-10 12:28:37
今天最后一更。加拿大时间十点半了,睡觉去咯~
-----------
◎ 〇 为什么会废弃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考卷
在武帝即位的第一年,他认为的首要大事就是寻找人才。武帝下诏大臣们推荐良才,由他亲自出题,进行考试。
题目是“古往今来治理天下之道”。其中有一个人叫董仲舒,写了一篇长长的答卷,《资治通鉴》全文收录了。我就不全部贴出来,只摘录如下:
“凡是君王,没人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长治久安,然而能做到的人却不多,原因就是用人不当,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正道。
什么是正道呢?国家的治乱兴亡,其实都在于君主自己。做君王的人,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然后才能整肃百官,然后才能教化天下的百姓。好的风俗一旦形成了,几百年都不会衰败。百姓追逐财利,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不用教化作为水堤,根本就无法拦住。
秦时候实行不顾长远,只看眼前的统治方法,所以立国仅14年就灭亡了。但是秦遗留下来的恶劣影响至今还没有清除,导致社会习俗败坏,百姓不讲忠信德义。
这是因为秦尊奉商鞅的法令,提倡贪财求利的社会风俗,只看虚名不看实际,做善事的人不一定能免受刑罚,做坏事的人也不一定会受到惩罚。
因此,官员们都弄虚作假,追逐财利,毫无廉耻。所以虽然遭受刑罚的人很多,死刑的人也不少,犯罪率却低不下来,这就是败坏的社会风俗造成的不良影响。
官员,是百姓的表率,如果表率人物都无德无才,怎么能责怪百姓没有仁德呢?
现在的官员不但不能教化民众,有的反而不遵守法律,反而残酷的虐待百姓,与坏人勾结,贪财求利,百姓孤弱贫困,冤屈痛苦,无法维持生计,这都是官吏不称职的后果。
所以,我建议应该让年收入200万以上的高级官员,各自从下级官吏和百姓中选择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每年两个,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大臣的才能高低。
选送的人有贤德,就给予赏赐;选送的人不好,就给予惩罚。这样,所有的高级官员都会全力以赴的寻求贤才,天下的人杰都可以成为国家官员而为国家效力了。
不要用任职时间长短来计算业绩,而以实际考察出来的贤能为标准,根据各人才能大小给予不同的官职,核查品行的高低来确立不同的地位。
古代那些接受俸禄(薪水)的官员,不再允许兼职从事工商业,就是因为不能既得大利,又得小利。
现在那些达官显贵,身居高位,家庭富裕,于是凭借着既富又贵的资本和权势,与平民百姓争利,百姓哪比得过他们哪!百姓逐日逐月地被削弱,最后陷入穷困。
富裕的人奢侈成风,挥金如土,穷困的人却走投无路,民不聊生。百姓没有感觉到活着有什么乐趣,怎么能避免犯罪呢?这正是刑罚繁多,犯罪率却低不下来的原因。
官员,是平民百姓观察和效仿的对象。居于官员的尊位,而去急急忙忙的追求财利,这样的人,按照《易经》的说法,一定会招来祸患。
…………《春秋》推崇的天下一统,是天地之间的永久原则,是古往今来的一致道理。blabla....
综上所述,我建议陛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就能政令统一,法度明确,臣民们就知道该遵循什么了。”
(小声说一句,我读的时候看的傻掉了,这真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人写的文章吗?我怎么觉得自己在看微信呢,还是很快就要被删除了的那种。)
才16岁的武帝刘彻看了这篇答卷,非常赞赏董仲舒,后来果然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来儒术就是有良心的公知!你可以看到武帝还是很有心胸的,听到如此激烈的言辞,不但不生气,没有和谐掉这篇文章,反而任用了董仲舒。
以后更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兴办了太学,要求所有的高级官员都要推荐人才,以人才的质量作为衡量他们业绩的标准之一,叫做“举孝廉”。
日期:2014-10-11 08:40:05
-----------今天更新开始的分界线-----------
◎ 〇 八一八汉武帝刘彻的身世和婚姻
要说汉武帝刘彻的身世,得从他的外祖母说起。
他的外祖母名字叫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嫁给一个叫王仲的人为妻,生下了一个儿子王信和两个女儿之后,王仲死了,臧儿成了寡妇。
她第二次结婚是和一个姓田的人,又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田蚡和田胜。
汉文帝的时候,臧儿的大女儿和一个叫金王孙的人结了婚,生下一个女儿名字叫金俗(能再俗点吗?)。
臧儿有一次在外面为儿女算命,算命的人说:“你两个女儿以后都是尊贵的命。”
臧儿心花怒放,但看样子大女儿跟着金王孙不像是能发达的样子,于是她希望女儿与金王孙离婚。金王孙当然很生气,不愿意和妻子分手。
臧儿就把大女儿送到了当时的太子(日后的景帝)宫中,这样金王孙就没有办法把妻子要回去了。
很快,臧儿的大女儿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日后的汉武帝刘彻。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件事,那时的女子并没有后世中国非常看重的贞洁观念,离过婚、生过孩子的女子一样可以做太子妃,日后更成为皇后、皇太后。
日期:2014-10-11 09:03:02
那年夏天,景帝改立了刘彻为太子,这就是以后的汉武帝。王夫人也就此被立为皇后。
刘彻即位做了皇帝以后,阿娇就做了皇后,史称陈皇后。阿娇从小受宠,养成了一副骄横的脾气,又很嫉妒,刘彻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性格。
再加上阿娇可能生育功能有点问题,一直独占君宠,却生不出孩子。中国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非常重视生育,尤其是皇帝。于是对阿娇的宠爱就渐渐衰退了。
这时王夫人已经成为了皇太后,对刘彻说:“你才刚刚当上皇帝,大臣们对你还未服,就先修建了明堂,太皇太后(就是刘嫖的妈妈)已经很恼怒了。你现在又得罪刘嫖的话,必定会重重得罪。妇人的性情很容易取悦的,你应该谨慎一些。”于是刘彻对刘嫖和阿娇母女又好了些。
刘彻17岁那年,有一天去看望他的姐姐平阳公主,对公主家里的歌女卫子夫一见钟情。卫子夫的母亲卫媪,是平阳公主家的奴婢。
平阳公主就把卫子夫送到了宫中。刘彻一天比一天更喜欢卫子夫。
这时候还没人想到这个小歌女日后会成为皇后,母仪天下,她的儿子成为太子,更没人想到她在皇后位子上一坐就是38年后,晚年又遭遇巫蛊之祸,与儿子都被迫自杀。
人生无常啊。但是这时候,刘彻和卫子夫还只是初见,一切都还那么美好。
不开心的只有陈皇后阿娇,听说刘彻宠爱卫子夫的事情后,极为恼怒,好几次差点给气死。但是武帝听说以后,更加不喜欢陈皇后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