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书——东北玄学那点事儿》
第26节作者:
焱还山 日期:2015-08-05 08:57:00
可这事儿吧到底对王大菊有影响。本来,王大菊是许配给苏家屯的苏地主家了,就是最开始太奶奶给接生那户人家。但是苏地主家听了这事儿之后,学起城里人的说法,王大菊有损女德,就给退了亲。那时候,退了亲那可是大事情,剩下的谁家还能娶呢?急的是老王头两口子心里冒火,嘴上冒泡。这王大菊反倒跟没事儿人的,家里家外该干啥干啥,一点没耽误。
日期:2015-08-05 09:01:00
要也是该是这王大菊命好,苏地主家退了亲,正巧十里八村的走街串巷的一个姓张的炬匠跟老王头说:“王瘸子的儿子不是没娶亲吗,人长得五大三粗,模样也周正,跟他爹学得一手好车把式。你要是乐意,我就给你问问。”
在那个年代,家里的锅或者是碗一不小心摔裂了,扔了可惜,就会有炬匠把锅和碗炬一炬,炬好的锅和碗还能用好久一段时间。这老张本是外乡人,在方圆十里八村,靠炬锅、炬碗的手艺谋生,人老实巴交的,手艺好,价格公道,大家比较信任他。但炬匠这手艺现在基本上是失传了。
日期:2015-08-05 09:02:00
过去,家里打一个锅、摔一个碗,属于财产的重大损失。都得找炬匠来把锅和碗弄好了,继续过日子。现在这时节,别说碗了,就是锅漏了,现去买一个,对家家户户也没什么影响。还有就是,那个时节的工艺不好,铁锅也容易坏。按照现在的工艺,你看那家的锅是用坏的?所以这炬匠的手艺也就绝户了。张艺谋有一个电影叫《我的父亲母亲》里面就有炬匠炬碗的过程。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一看。
日期:2015-08-05 09:03:00
张炬匠这么一说,老王两口子一合计,大菊眼瞅着快19了,再不嫁人就成老姑娘了,就让张炬匠问问王瘸子的意思。自打王瘸子打狐狸不成摔断了腿,也算吃一堑、长一智,到不再伤这些狐狸、蛇之类的动物,心情好的时候,见到狐狸还喂点东西。王瘸子是个长工,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生了个儿子叫王大壮,年纪20岁,跟王大菊年纪相仿。王瘸子的老婆在王大壮10岁那年得急病没了,王瘸子又是爹又是娘的好容易把王大壮拉扯大了,也是着急大壮的婚事。但他们家是长工,好的娶不进来,赖的大壮死活不同意。
日期:2015-08-05 09:05:00
王大菊长得漂亮,又是一把过日子的好手,否则怎么会让苏地主家给看上。因此,张炬匠一说,王瘸子是一百个愿意。王大菊无可无不可,说是得先看人。这样,两家可就定了日子,双方见面了。这一见面,大菊和大壮可真是互相相中了。这大菊长得眉清目秀,身材高挑,出落的水灵。这大壮,身材魁梧,浑身都是疙瘩肉,浓眉大眼,一脸忠厚像。双方就定下了日子,准备结婚。
日期:2015-08-05 09:06:00
再说太爷爷这里,自从给王大菊看好了病,这名声也就传开了。住在屯子里的人都比较淳朴,受了谁家的恩情,那年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表示,玩了命似的给你传名。这一来二去,太爷爷到成了有名的郑先生了,太爷爷一辈子哪里受过这样的待遇,远接近送的,可是有一些飘飘然。渐渐地,太爷爷也发现他这三针,也就是治虚病管用,至于头疼感冒、发烧咳嗽的,还要找正经的郎中大夫来看的。但也别说,但凡被冲着的,太爷爷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三针,效果立竿见影。为这事儿,马大婶私底下没少抱怨。太爷爷知道后,也收敛了不少。毕竟,人马大婶要靠这个来谋生计。太爷爷这个纯属是业余爱好。一些活儿,太爷爷反倒介绍给马大婶哪里去。没想到这么一来,太爷爷的名声更响了,还弄了一个外号“郑三针”。
日期:2015-08-05 09:10:00
二十五、良民证
就这么过了两年,中日之间的战争越发激烈。俗话说,覆巢之下无完卵,作为沦陷区,屯子再小、再偏僻也要归日本管理,出入要有日本人发的良民证。日本的小分队也定期的到村屯进行巡视,进行所谓的大日本帝国的国民教育。日本的小分队,一般人数并不多,大概10个8个,一个领头的领着,多半有个中国翻译官陪着,一路上走遍各屯子,吃遍各屯子,走到哪里,哪里鸡飞狗跳。
日期:2015-08-05 11:31:00
对于东三省来说,或者对于整个日本占领的领土中,用于证明身份最重要的证件就是良民证。现在一直强调的网格化管理,实际上是出自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管理。怎么个网格化呢?就是村屯之内沿用保长,这个保长有点类似今天的村长。保长来确定所在村屯的人员。然后日本政府按照保长所说的村屯的人员来发放良民证。
日期:2015-08-05 11:33:00
有人说,那保长不会谎报人数,然后多弄几个良民证?日本人的办法是,良民证与你这个地方的赋税挂钩,就是所谓的人头税。这种税按人头来收取。谎报多的,就必须要多纳钱粮。保长虽说是地方村屯里的长官,但是一涉及钱粮的事情,就是大事。多谎报的人头良民证,赋税谁来担。这么一来,日本人对于村屯的人员分布,基本上是明确的。
日期:2015-08-05 11:34:00
而且,日本人开展殖民教育。要从村屯或是市镇里面选拔出一些优秀的青年人接受殖民教育,就是接受日本国的教育。通常是免费的,有点类似我们的免费国名教育。接受这种教育,首先就得有良民证。
日期:2015-08-05 11:37:00
更重要的事,良民证就类似于今天的身份证。你出门办个事情,打哪里都有日本人和日伪的卡点,进城出城,都得出示良民证。有些事做一些小买卖的人,没有良民证实际上也就断了生意的根本,断了生活的根本了。
因此,这良民证可是最重要的证件,家家户户都保存非常好。
日期:2015-08-05 13:47:00
太爷爷自己一个人,也得有良民证。好在,太爷爷一个人生活,所需不多,加上人缘好,多半别人帮着带一些,或者一些游商的货品,基本也就得到满足了。
日期:2015-08-05 13:54:00
一天,正巧老马婆子不在。又有人找太爷爷,请太爷爷帮着给看看病。太爷爷本来不想在管闲事。但架不住来人央求,加上太爷爷有闲得久了,没什么事情,就半推半就的去了。到了一看,原来是中年男人高烧烧得晕过去了。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枪打在了大腿上。估计子丨弹丨没有取出来,都已经发炎感染了。
太爷爷一看,就知道事有蹊跷,但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说出来,否则这不知来路的兵马,当场就会把你弄死!
日期:2015-08-05 13:58:00
太爷爷就说:“列位爷们!这是个实病,需要找大夫郎中来看,我老郑头这点能耐,可是看不好,在给耽误了病情,你们可是淘换不着后悔药啊!”
这时一个中年妇女对爷爷说:“他老郑大哥,我们也知道,但乡里乡亲的也不瞒你,他这病咱们这的郎中也治不好,得做手术用上盘尼西林。否则命是保不住了。但只之前,也得请您延缓一阵是一阵,现在人这么神昏不知、六觉不灵的,可不行。您老给看看,能帮多少是多少,您这恩情,我们记着呢。”
太爷爷一看,这事儿恐怕也不能善了啊。就沉吟一下说:“你们等等,我到西屋想象办法。”说着就出去了,这些倒也没有阻拦。
日期:2015-08-05 14:02:00
这时候,爷爷对拉他来的王瘸子说:“这些人什么来路,你知道不?”
王瘸子到一五一十更爷爷说了个大概。东北农村一上了秋天,就开始农忙了。这个时候,只要是地稍微多一线的人家,就得雇短工,抢收粮食。为什么叫做抢收呢?那个时候东北多种高粱、大豆、玉米。一进了秋天以后,东北的天气容易下阴天连绵雨,如果不抓紧把粮食收了,粮食很容易就会烂在地里。那样的话,一年的劳动也就完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