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二:神农和炎帝不是同一个人。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伏羲、神农、轩辕都是部落名称,伏羲氏有十六世、神农氏有八世、轩辕氏有七世(即黄帝王朝)。这里的“氏”是指神祇、社稷、宗庙,后来发展成为国家和王朝。
个人觉得版本二比较符合情理。所以按照版本二的思路叙述故事。
话说上古时候,人民生活物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采集业,一个是渔猎业。在伏羲创造的用网渔猎的方法以后,人民的生活较为安定,但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渔猎业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得需要了。但是采集业也有一些困难,因为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如果采集回来有毒的植物,大家不知道习性,很可能中毒身亡。
这时候新一代的部落首领神农,下定决心把植物的习性掌握清楚,然后分类记载。决心已下,神农就领着一些人到山上尝百草。白天,他们尝试各种植物的味道,习性。晚上,他叫大家生起篝火就着火光把实践结论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神农就这样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大家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开创中国的农业与医学,中华先民从此走向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生产食物的崭新阶段,也标志着原始先民开始进入早期农耕文明。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但是,神农尝百草花了几十天就完成了,显然更多的是基于想象。其实,原始农业兴起后,出于寻找更好的农作物种类的需要,人们在尝食植物的同时会更加注意了解植物的特性,不仅注意有毒没毒、可吃不可吃,更会注意了解不同植物种类、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苦辣酸甜味道,以及寒温特性等,从而结合原有的草药知识形成医药概念,开始了医学探索。也就是说,医药概念是伴随着原始探索驯化植物为农作物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无意插柳柳成荫”式的发明。这也许就是神农氏发明医药的历史真相。
日期:2015-01-25 20:49:55
第四节 五帝传说
同“三皇”一样,“五帝”不是什么“帝”或“王”,他们仅是中国中国上古杰出的五位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帝。虽然这一时期不再是神话时代,但仍处于传说时代,N代人口口相传的东西,难免有差异。因此,最纠结的还是版本问题,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以下五种说法: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五帝:的人选的说法虽然有几个,但得到公认的是:“五帝”时期相当于原始社会的晚期即父系氏族社会。在父系氏族社会中晚期,原始农耕文明已经比较发达,私有制已经得到发展,一些部族出现了国家的萌芽。
由于这五种说法中,个人觉得《史记》的记载相对比较成系统,那就按照第一个版本叙述吧。
一、黄帝(公元前26-25世纪)
1、炎黄之争
“三皇”以后,因为原始农业的迅速发展,原始先民越来越愿意过定居的农耕生活。所以,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氏族和部落。渭水流域的有熊部落是其中比较强大的一支。有熊部落的首领名叫少典,少典因为善于射猎,经常出入深山密林。有一次,少典进山打猎,一只大熊看见少典即跪在地上叩头,并卧伏在少典的身边,轻声吼叫着,少典就骑上了熊的脊背。大熊驮着少典,进入了一条阴森的大峡谷,看到一头巨兽正在扑杀熊群。少典目睹这一凄景,领悟了大熊求他消灭巨兽的意思,急忙拉弓对准巨兽喉咙嗖地一箭,将巨兽射死。少典成了熊群的救命恩人,从此可以役使熊群。后来,少典部落被狼部落打败,损失惨重。少典便带领着群熊赶走了狼部落人,夺回土地,重建家园。少典部落就改名为有熊部落,少典就成了有熊国的国君。这个故事很是离奇,可信度存在极大争议,但少典国君神奇的传说并不是他能流芳千古的原因,他被人们记得,主要是因为他生了两个优秀的儿子黄帝和炎帝。
据说,少典国君娶了有乔氏的两个女儿作妃子,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
有一天,长妃女登在华亭游玩,忽然有一神龙来伴。女登因此怀孕,生了炎帝,取名榆罔。传说炎帝生下来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七天就长全了牙齿,五岁便学会了许多种庄稼的知识。但是,因为他相貌丑陋,少典不大喜爱,就把他和母亲分封养在姜水河畔(在今岐山之东,是渭水的一条支流)。所以,炎帝长大后就以姜为姓。炎帝姜榆罔长大之后,剽悍勇武,智慧过人,便做了部落首领,以“牛”为图腾,标记于旗帜之上。巫师说他以火德旺,所以称作炎帝。
而少典的次妃附宝,也是由于出去郊游,遇到暴雨,突然电光缠身,结果附宝感应受孕,怀胎25个月,生下黄帝,起名叫云,这孩子一生下来,长得漂亮,又灵性非凡,出生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因此深受少典国君的喜爱,被封在了姬水一带。(一说是河南新郑潩水,一说是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北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黄帝长大以后,便也以姬为姓,名叫姬云。(另一个说法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黄帝长大后,因为他个性豪爽,心怀仁义,很受部族人民尊崇,被拥戴为有熊国的部落首领。他利用姬水两岸天然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矿产资源,鼓励部族民众发展农牧业生产,使有熊部落很快富庶强盛起来,周围许多弱小部落见他好行仁义,以邻为友,就纷纷前来投奔、归顺,使有熊部族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族。巫师说他“以土德王天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
如果没有黄河泛滥,就不会有后来的兄弟部落之间的战争,也许,历史就将改写。但大水无情的来了,淹没了姬水、姜水一带,这里的土地水涝成灾,无法适应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两个部落首领便各自带领部族开始大迁徙。黄帝部落的东迁相对一帆风顺。而炎帝部落沿渭水的南迁却命运多舛,当他们来到了土地肥沃的长江流域想要定居,不可避免与这里土生土长的九黎部落为争夺有限的资源产生了矛盾。双方大战于陈州,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性残暴,喜搏斗,部落军事实力较强,炎帝打不过,带领部族逃跑山东曲阜,蚩尤跟着追到曲阜,炎帝又败退到河北孤泉,蚩尤继续追击,炎帝又逃往涿鹿。此时涿鹿是黄帝部族的势力范围,黄帝派使者说服炎帝归顺,炎帝不听,又与黄帝大战于阪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