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明血事录——我只是想记录身边真实的故事》
第11节

作者: 不屑一顾的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20 06:12:00
  第三章、屋檐下的安危
  江南的冬天也十分的寒冷,而且是那种云层很低,空气中饱含着水分的湿冷。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村里的灯火都熄了,只有村外的一个孤单的房子里面的灯火还亮着。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围绕着一个红彤彤的炭火炉子,炉火不旺,却足以驱走寒气和湿气。女人一边在炭炉上搓着手,一边十分忧虑地说:“老头子,你说大家都拆了,我们这样不拆会不会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男人一点都不担忧,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辛辛苦苦累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有了个房子,怎么能说拆就拆。”

  “可是政府也说要给我们补助的。”女人还是很担心。
  “那点补助哪够我们在镇子上买一个房子!”男人狠吸了一口烟,“我们这个房子去年才建好,造房子的债还没还清,哪有钱再去买房子!”男人一说到要拆房子就很不高兴,捏着拳头都想打人:“要么免费给我一套房子,要么多给钱,否则我们肯定不拆!”男人说的十分坚定。
  “不拆好!”女人听到男人这么说也十分同意:“拆了我们住到镇上,这地都没法种,想养点牲口都不行………………”女人喋喋不休地应和了几句好不容易心理安慰了些,心里又起了忧虑“老头子,你说要是我们不拆,会不会有什么事?”
  男人拿下嘴里的烟,看着女人拍了拍胸脯说:“会有什么事?难道把我们杀了不成?”
  女人拍了一下男人:“大半夜的不要乱说话…………”夫妻两个人在屋里享受着小炭炉的温暖,却不知道外面的严冬才刚刚开始。

  日期:2014-08-20 08:56:00
  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忙碌而是十分清闲,也没有想象中的丰富多彩,而是有点无聊和单一。无非就是平时恋爱、电影、游戏和逃课,考试时背书、小抄和挂科。生活还是过的那样的快,不知不觉间,对大学失去了原有的好奇和激情,在凰省文理学院也没发生什么大事,一切又回复到平淡。
  寒假到了,同学们纷纷买了火车票,收拾行李各自回家了。我的生活很简单,不需要什么行李箱、大包小包准备很多东西带回家,我只是背了一个大背包,便搭上了回家的巴士。汽车行驶了2个多时候后,在路边停下了,我下了车。接下来的路都是便是乡间的石子路,走完石子路剩下的边都是泥土路了。这段路从我开始上初中就开始走,一直走到上大学我还是一直在走。只不过上初中的时候是一天走一次,现在是几个月走一次。

  凤城市是木易江南边的一块儿地方,这儿被人叫做江南,凤城也被称为凰省明珠。但是这凤城的冬天可没有这么可爱,这儿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总是特别的冷。其实实际的气温远远没有北方冬天的时候低,但是这儿没有暖气。而且这儿由于在木易江边,江湖遍地,气候湿润。冬天凤城的天空也显的格外的低,空气像是浸在水中潮湿阴冷,让人很不舒服。但是我已经在凤城生活了这么多年渐渐习惯了这些,只是母亲每到这个时候,风湿关节炎总会老毛病重犯。

  日期:2014-08-20 10:46:00
  我清晨便从凤城城区出发,两个小时候到了鹅城县的乡下已然是上午时分。今天没有什么太阳,天空中的乌云压的很低。我背着大背包走在被拖拉机和各种货车轧的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鞋子和粗糙的石子之间撞击摩擦发出好像踩在北方厚厚的积雪上才会有的呼哧声。冬天的乡间显的格外萧条,春夏之际碧绿的田野现在都灰茫茫的一片,听不到蛙叫,也听不到虫鸣。田间更没有劳作的农民,只有几个枯黄草垛零星地散落在那里,还有池塘路边的几棵光秃秃的大树呆呆地随着风摆动着枝桠。

  断断续续的几声犬吠把我的视线带到了路旁的村庄。村里再也没有儿时的土基房子,黑砖黑瓦的房子。现在都盖起来两层的小楼,几乎是差不多的方方正正,不同的是有些屋子墙面上贴上了瓷砖干净而明亮,当然这样的屋子只是极少数的。大部分的房子则刷上了石灰,在配上风吹雨蚀留下的灰色痕迹有了灰白不规律相间的纹理。也还有一些房子外面还没有任何装饰,红砖曝露在风雨中,砖缝之间也有了苔藓和青草。不管是什么样的房子这时候住在里面的多是老弱病残,村里能做事的青壮年这时候应该是分布在全国各个大城市打工挣钱,只有等到春节将至的时候,村里才会热闹起来。村子就好像一个大大的树林,里面的每个房子都是一个鸟巢,每年年初的时候鸟儿们都会飞出去,留下飞不动的在巢里,而到了年末他们才飞回来带回食物和温暖。

  日期:2014-08-20 13:02:00

  我走过石子路,又走过泥土路,然后过了一条小河,摆渡的大爷见到我就呵呵笑,说看着我从一个初中生变成了一个大学生。过了河,爬上圩堤,沿着圩堤走一里路就可以到家了。几个月没回家,圩堤也发生变化。圩堤上本来有的好多住户都被拆迁走了,而且好像有很多新土被堆到了圩堤上,圩堤也好像高了不少。而圩堤下的农田的样子我已然不认得了,以前农田都是高高低低,一块一块被分割开来,池塘、通水沟也是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现在农田好像被推的一展平,小的池塘水沟也都被填了,只剩下些大的水塘和湖泊,水渠也不再弯弯曲曲,变成了直来直去大的灌溉渠。母亲之前和我通电话的时候和我说过农田要合并重整,但是没想打变化会这么大。目前工程还没结束,推土机和挖掘机发出轰隆隆的机械声仍然在田里作业。

  日期:2014-08-20 14:51:00
  不一会儿,我便在家里养的小土狗灰灰的迎接下回到了家里。母亲和父亲都很高兴,东一句西一句问了很多学校里的事,中午还做了很多我喜欢吃的菜。中午吃饭的席间,我和父母谈到了一些关于农村土地合并的事。原来国家为了方便土地管理,和腾出更多的土地,大的村庄不动,但是要拆迁掉那些零散的住户,把他们的原来住房占用的土地挪出来成为耕田。并且对土地进行平整、规划。原来各家七零八落的地要合并到一起来种,也可以同意外包给种田大户来种。这个举措显然大部分的农村人都赞同,因为他们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种地的都是些老人家,他们种地不仅累而且还挣不了几个钱,所以他们希望把地包给种田大户去种。愿意自己种田的人也希望自己的田地能集中在一起,而不是东一块西一块,这样的更方便种植。

  日期:2014-08-21 00:02:00

  虽然村里大部分人都支持这个举措,但总还是有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比如很多人就不愿意拆自己家的房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房子很好,而且周边还有很多空地能能养点牲畜什么的,或者就是因为拆迁给的钱太少没村民不愿意拆迁。因为这些问题,政府和施工队和村民爆发了好几次矛盾冲突,甚至一度施工队停止了工作。现在关于土地合并和坟墓迁移的事情基本已经和村民达成了共识,施工队也得以开展工作。但是关于拆迁房屋的事情还没解决好,有好几家住在村子外的散户仍然不愿意拆迁,其中最有名估计就是那个王定柱了。王定柱是村里有名的刺头,虽然很少和村里的其他居民闹矛盾,但是就喜欢找村委会和镇政府麻烦。只要上头有什么有利农民的政策,但是他王定柱没得到好处,他就会跑到乡镇府去闹。搞的那些领导很头疼,但是也没办法,最后只好依了他,给他点好处。王定柱也没住在村上,而是在村子边的一块地(本来也是自己的农田)上盖了一个房子,所以属于拆迁范围之内的房子。但是王定柱就是不肯拆迁,因为他说自己是个穷鬼,就算拆迁补贴了点钱,自己也住不起镇上或是农村小区的房子。而且他还说自己嘴馋,喜欢养一些鸡、鸭、鹅、猪之类的家禽家畜,要是搬到了小区,自己可没钱买肉吃。村上和镇里几次派人去做王定柱的“思想工作”,但是他就是一直僵着不拆。而其他几户散户也都看着王定柱,只要他不拆,其他人也都跟着不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