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道医( 一个几近消失的古老职业,另一种赤脚医 )》
第41节

作者: 送餐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25 16:51:00
  大注解: 道与道教
  在此,我想做一个关于道与道教的特殊注解。
  道教中将老子李耳尊为太上道祖,这似乎意味着老子是道教的创立者。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春秋时的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开坛论道,讲述天理与自然法则的人,他的学说被称为道学,他的学生群体被称为道家,其得意弟子有庄子等。然而,道家不等于道教。道家偏向于通过理解宇宙自然法则来修生养性,甚至意达仙境,如“道可道非常道(能说清的道理,算不上道理。寓意为真正的天道,不是可以用言语来形容出来的,天道永恒,却奇妙无比。世人愚昧,常把道挂在嘴上,以为那就是真正的道。因此,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非天道,人不了解真正的自然法则,富压贫,官削民,恶欺善,以不足养有余,实则背离天道。)”。而道教则偏向于修仙炼丹,长生不老。可以说,最初老子的道家是一种道学理论,后世的术士根据其理论再结合阴阳之术创立了道学门派,如此便诞生了道教。事实上,道教未能很好的继承老子的道学理论,后世的道教专注于炼丹修习,画符作咒,几乎没有彻底的发扬老子天之道精髓理论。我们常说的道士,其实是由古代巫师和秦汉时的方士发展而来的。道士属于道教,可以这样理解,道士是打着太上道祖(老子)门徒的旗号的方士。故此我可以这样讲,道教与老子及其道学有着必然联系,但这种关联并不完全。由于道士是由古代巫师术士发展而来,因此,道教的主要活动内容无非是占卜祈福、祭祀祈雨、丧葬驱邪、养生健体、画符炼丹(其实,古代道士都不长命,所炼丹药均有毒,含汞、砷,类似砒霜)。“道家”与“道教”意思相近,含义有别,一个是论述自然法则的天人之道,一个是纯粹的宗教活动。我个人认为,老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一点也不逊于孔夫子。道家与儒家在文化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内在含义都是指向天道人伦,老子怜悯世人,论述天道;孔夫子博大仁爱,力推仁政。总之,道家也好儒家也好道教也好,他们都是道的延伸与体现。

  道,亘古有之,周公、老子只是它的推广论证者。道即天道,天道即自然法则,最早关于道的阐述出于《易经》。《易经》中的一生二,二合一的思想,正是对道的最完美阐述。一为太极(天道),二为阴阳,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合太极。混沌宇宙生了阴阳二气,阴阳构成了宇宙总体,阴阳又生的三才(天,地,人),阴阳又生的四象,阴阳又生的五行(万物的属性构成),五行又推演出八卦(八卦是结合天地间万物的规律创造而出,用来推算万物属性特征、规律趋势的东西。包含乾(天)、坤(地)、巽(读xun,风)、艮(山)、雷、兑(水)、坎(沟渠)、离(火)八项,其中离、兑、坎、雷四项主凶)。是故,后人关于天地规律的认知都是出于文王的《易经》。于是乎我们可以说,《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有个无知小儿曾回帖批判这一结论,我感到很悲哀。《易经》与《诗经》位于四书五经之首,一个是国人文化的源头,一个是国人文学的源头,二者在国学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比方说筷子,中国人的筷子为什么是七寸六分?就是代表着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的本质不同。我们称呼筷子为一双而非两支,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国人“一生二,二合一”的思想,外国人是无法理解这种思想文化的。再比如,我们婚丧嫁娶,动土基建,远行迁宅,都要选择黄道吉日。甚至有些地方都有逢单不出行的传统,例如大年初一初三初五初七都不离家远行,初二初四初六初八等双日适合访亲探友。这种黄道吉日和无独有偶的择日思想文化都源于《易经》。因此,我们的迷信,我问的文化都源于《易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