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清朝--继续当年明月没讲完的故事》
第14节

作者: 旧时清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靠着四川得天独厚的优势,张献忠自然也成为了多尔衮夺取天下的一个对手,他此时的军队经过发展和扩大也已经达到40多万,这同样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更可怕的是,这些都还不是多尔衮最大的对手。
  日期:2013-03-05 21:37:17
  最大的对手:南明
  当崇祯在煤山成为吊死鬼的时候,历史证明了朱元璋和朱棣这些大明王朝开创者的先见之名。
  朱元璋搞的分封制虽然在太平之时给整个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些诸侯王的叛乱了,比如增加财政负担了,毕竟这群王爷们都是不劳而获的。但是到了特殊时期,王朝大动荡之时,尤其是皇帝为国捐躯之后,这些地方上的王爷们也就成为了团结大家抗争的旗帜。
  所以,一般搞分封,并且子孙后代繁衍昌盛的王朝在灭亡之后都还会有着一个巨大的延伸,也可以说是苟延残喘。如西周之后有东周、西汉之后有东汉、西晋之后有东晋。不搞分封的如秦帝国,当刘邦、项羽的义军风起之时,驻守岭南的几十万帝国军队竟然自立为王,眼睁睁地看着秦朝覆灭。
  分封制和郡县制到底孰优孰劣,这个问题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可是很多帝王都实行了分封制,我想不会看不到分封制的巨大弊端,可是他们仍然坚持这么做,无疑就是看到了王朝危难时是需要地方上的诸侯王奋争的。

  北京的最高领导人去世了并不可怕,因为明朝的那些皇帝们也许在政治上的表现不咋地,可是生孩子各个都是好手。我们熟知的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正好可以组建一支足球队,连末代皇帝崇祯帝都生了6个儿子,这一点后来的清朝皇帝远远比不上。
  更好的是,朱棣统治在成功夺权之后又将首都迁到了北京,可是出于对老爸朱元璋的敬意,他也在南京留下了一整套的办公系统,北京政府有的职能部门南京政府全都有。也就说大明王朝平时是有一套备用官僚系统的,至少这套备用系统从来没有用过,平时也就主要沦为北京政治斗争失败官员的收容所和一些皇帝不喜欢官员的养老院。
  朱元璋和朱棣为他们的后代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
  于是,就在多尔衮进入北京城的一天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监国,也就是代理皇帝。十二天之后,正式宣布即位,改元弘光。
  因为地盘主要是在南方,所以历史学家称这个王朝为南明。当时人并没有这么称呼自己啊,他们对外仍然号称是大明王朝的。就像北宋、南宋一样,自己都是称宋的,南北宋的说法是历史学家们划分出来的。

  就这样,大明王朝的神圣血统得以继续延续,大明的末日故事还没有结束。恰恰相反,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南京重建的大明王朝占据着当时的道德制高点,因为他们代表着所谓的道统,是正统王朝。加上自朱元璋开始流传下来的几百年历史积淀,人民群众还是普遍认同大明的招牌,这样的优势是当时所有人没法比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用赌桌上的话来说,当时的南明可以说是抓了一把的好牌。不像之前的南宋王朝,完全就是风雨飘零,大牌几乎全在蒙古人那儿。
  南明拥有着完整的政府机构,又占据着南方富庶之地,财政完全不是问题。有了钱,招募军队几乎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南明是在道德的最高点上,是所谓的“王师”。可是历史最后很无情地证明,这支所谓的“王师”其实是一支王八蛋军队。
  南明当时不仅仅拥有整个江南,山东、安徽北部的很多地方都是拥护他们的,在这些地方聚集了北方溃退下来的大量军队,总数达到40多万。同时由于张献忠的离开,湖北也迅速被明军的左良玉部队占领,这儿驻扎的军队数量也有20多万人。

  同时,在当时的首都南京,明军的守备力量也接近20万。加上各地地方上的军队,南明的军队总数量绝对不会少于100万,这是一个庞大到了惊人的数字。
  我们不要忘了,当时的满族一共才30万人啊,清朝八旗军队扩容的极限,征兵从14岁征到了60岁也才只有12万人啊。即使考虑到双方军队素质的差异,这样的力量对比也是十分悬殊的。
  所以我说南明是抓了一手的好牌,不像南宋对手蒙元帝国已经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极限了,几乎毫无希望,只能被无情地扼杀。南明不同,进,他有着山东和淮北作为跳板,守,他有着长江天险。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这注定是一场不平等的较量,南明的起点太高了,靠着祖宗几百年的积淀,南明完成复兴大业看起来似乎是轻而易举。
  多尔衮能让南明完成这样的复兴吗?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多尔衮又会如何面对?

  日期:2013-03-06 21:26:04
  动手吧
  看着兴冲冲回到北京的吴三桂,多尔衮没有任何的责备,相反仍然是大肆嘉奖,继续加官。
  因为他自己也知道靠着吴三桂的部队是不可能打败李自成的,如果可以打败的话,他吴三桂也不会选择低头向自己俯首称臣。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吴三桂对他来说还有利用价值,在新的大战下多尔衮还需要吴三桂为自己冲锋陷阵,至少不能让吴三桂投向敌人这一边。

  对于对自己有用的人,我们无论多么厌恶他,都要大大地示好,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也就根本不配做一个领导者。
  既然吴三桂同志搞不定,那还是让八旗军队亲自出动吧。
  所以就在吴三桂回到北京的那一刻,一支八旗骑兵也从北京出发,目的地山西。
  按照常理来说,这支人数不到2万人的清军在山西是不会有任何成果的,甚至他们都不能进入山西境内,凭借着山西的天险,这支骑兵命中注定的结局应该是失败。
  可是恰恰相反,这支人数不多的清军取得了近似辉煌的胜利,甚至攻克了太原这座龙城,山西的大半部分都被占领。

  这几乎是一个奇迹。所谓奇迹,就是自己都认为不会发生的事情,可是最后却发生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之所以会长生这样的奇迹,并不是清军有多么厉害,就像我所说的,在一开始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并且是一路好运。
  首先是在大同的时候,原来的大同总兵姜壤无条件投降,成为清军的开路先锋。从大同到太原的路上,清军没有越到一个敌人,甚至连人都没有几个,因为李自成做出了关于太原保卫战四字指示:坚壁清野。
  等到了太原,敌人终于出现了,可是敌人的数量更少,只有1万多人。不要奇怪,是只有1万多人。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被李自成带走了,原来驻守山西的军队也给带走了,一切以保卫首都西安为重。
  被李自成留下来负责龙城保卫战的叫做陈永福,原本是一个靠镇压农民军而起家的明军降将。另据小道消息说,曾经射中李自成左眼的就是陈永福。
  我们有理由相信李自成这是在报复,因为他已经决定放弃山西,太原与他本无所谓重要或不重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