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31节

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收藏本书TXT下载

  “北京猿人猎食自己的亲族,正像他们猎食其他动物一样。古猿人意识到后脑较其他部位更易致人死地,于是就利用锋利的石器去敲打头部,然后吸干里面的脑髓,再慢慢割下其他部位的肉来吃。”
  可以想见,只有当远古人类发现猎获的另一种人,比牛马有更好的使用价值时,才不会当做食物吃掉,人类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就是这样出现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日期:2014-01-04 10:44:18
  考古显示,华夏文明从一种非常典型的奴隶制中起源。这种典型的奴隶制出现的条件就是当时人性尚处于蒙昧时期,奴隶主们并不觉得杀戮奴隶用以殉葬与杀戮牛羊“以为死人粮”有什么不同。他们不觉得使用牛马与使用奴隶有什么区别,这种人性发育的低水平才是严酷奴隶社会存在的条件。而不是什么“生产力水平”,或者“经济基础”之类的东西。那种生产力水平低下会导致奴隶制的说在难以找到经验基础。换言之,是人的观念,或者说人的价值取向导致了这种社会形态的出现。远古时代是一个不可能产生圣人的时代,孔儒们杜撰出来的所有远古圣贤都是假的,而民族融合之缓慢,奴隶社会之漫长则会远远超出人们原有的想象。

  如果进一步推测,远古东方两大民族先民在人种特征上,也会比如今有更大的差别。两大民族先民在外貌体征上的差异会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小。
  关于华夏文明起源,儒家编造出来的第一个圣人是所谓的“燧人氏”,儒家认为“火为百德先”,天下文明肇始于圣人之火德,例如《太平御览》就如此说:
  “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明之外,至于其国,见此树下,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又曰:“上古之世,民食果蔬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儒家认为人类一开始便进入了一个“以德王天下”的高尚时代,远古时代是非有美德不能称王,先王“燧人氏”之所以有天下,乃是因为有大德于先民。

  且不说“有鸟啄树,粲然火出”的荒谬,即是“小枝钻火”也缺乏经验基础,无法复制重现。笔者以为“人类文明始于用火”就是一个荒谬的观念。
  人类使用火与陶器的历史已经无比久远,火与陶是人类的标识而不是文明的标识,其所对应的是人类的历史而不是相对短暂的文明史。人类的生理结构表明人只能吃比较精细的食物,且是以吃烧煮过的食物为主的一种动物。只有烧煮过的食物才适合人类的肠胃。千万年间吃烧煮过的食物,人类才进化出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发达的大脑。人类的进化和出现都与吃烧煮食物有关,就是说火与陶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人类使用火与陶历史之久远,会远远超出人们原来的想象。这些都不可能是儒家圣人教导的结果,就像汉民族先民的农耕不可能是“神农”教导的结果一样,数万年前他们已经以农耕为生了。

  历史研究者在描述华夏文明起源史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这样一个已经被考古挖掘反复证明了的历史前提,那就是先秦时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一个人道尚未萌现的时代。在那个社会里,低贱的奴隶可以像猪牛狗马一样成百上千地用于殉葬。这个血腥弥漫的时代里不可能产生大德圣人,就像千年沙海中不可能长出牡丹花一样,如果有,那一定是人为插上去的假货。历史研究者如果本着儒家观念一味赞美陶醉其间,蒙羞的乃是人类理性。

  日期:2014-01-04 11:15:37
  当两支人类初遇,他们互认对方为“野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说完全不同的语言,语言障碍会导致无法交流沟通,从而视为野兽。随着接触交往的增多,人性才会被慢慢唤醒,最终他们会意识到对方与自己是一样的“人”,那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当我们思考设想华夏文明起源为何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典型的奴隶制的时候,合理的解释是,奴隶和奴隶主说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人是社会性动物的事实,排除了人在同类同族中严重施暴的可能性,满州女直“同类不相为奴”的习俗也引导我们作这样的推测:先秦时代那种典型的奴隶制应有一种语言基础,那就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说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在有共同语言的同类间应不会出现如此典型的奴隶制。
  无法用语言交流的情况下,人是有可能把对方视为兽类的,这甚至可以在近代找到佐证。如16世纪初,当欧洲白人侵入美洲的时候,他们确没有把见到的印弟安土著当人看待。屠杀印第安人的情形是随着交流接触的增多而迅速减少的。应知其时欧洲已沐浴现代文明的霞光,且那些殖民者都是基督徒,其时仍会发生灭绝人性的行为,那么在遥远的古代,在人类刚刚从动物界分离不久的时候,奴隶主表现得全无人性就不足为奇了,其实是一种必然。

  如果推定奴隶主和奴隶是说两种完全不同语言的人,那么远古时代亚洲东部可能存在哪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呢?显然只能是多音节的古代阿尔泰语和单音节的百越先民语言。前者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使用的语言,后再是南方农耕定居民族的固有语言。
  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奴役农耕民族的情况不断出现,反之则难以找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奴隶主的人选非阿尔泰游牧民族莫属,他们虽然被称为“匈奴”,从字面上看他们应当为“奴”,其实从未被农耕汉民族奴役过。既然汉字产生在这样一种典型的奴隶制社会中,那么汉字古音拟构的方向就明白了,只能是多音节的阿尔泰语——这便是笔者从人类学角度思考得出的结论!
  人类文明进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如何看待同类的观念不断演变的过程,人性最终覆盖了兽性。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人开始把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都看成与自己一样的人。每一个族类都有存在的价值。
  可以肯定,在遥远的将来,世界上所有的人最终将被相互接纳。我们其实已经可以从今天的美国看到此种人类新时代的端倪。在美利坚,人种的隔阂、文化的隔阂在不断消失。今天的美国确实已经可以称之为民族大融炉了,美利坚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最高发展阶段。现代文明的发展将最终认同世界上一切人种、一切民族都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他们可能会在极高的文化层次上合而为一!

  日期:2014-01-05 13:32:04
  55 雅言的实质(节选)
  “雅言”指古籍中的古代汉语,雅言特点是与汉语口语差距很大,虽然可以读出声来,但一般人根本听不懂,即使是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如不盯着汉字去逐一理解,也不知所云。
  记录语言是文字的本质属性,语言是相当稳定的,稳定性来自民族语言无比久远的进化史,为什么古代汉语与汉语口语之间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特别是早期雅言,除了是单音节读音之外,佶屈聱牙,与汉语口语完全不一样,汉民族先民是如此这般说话的吗?肯定不是!记录秦代地方官府行政杂务的出土竹简显示,当时人日常言说,并非满口之乎者也,与我们今天的语言相比并无多大差别。那么古代汉语所记录的到底是什么语言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