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49节

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收藏本书TXT下载
  《左传?昭公》把黄帝的继位者写作“少皞”,并说他以各种鸟来命名官职,曰:“(少皞)为鸟师而鸟名……视鸠氏司徒也,且鸟鸠氏司马也,尸鸟鸠氏司空也,夷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所谓“鸠民”就是管牧百姓的意思,“少皞”设五司,都以鸟称,这也是黄帝有鸟崇拜习俗的佐证。
  在父系社会里“姓”专指父系血缘,为什么先秦帝王之姓都有“女”字旁呢?这些所谓的姓是真的吗?非常值得怀疑。
  我们看到在甲骨文金文中,那些始祖名号常附有一跪姿“女”符号,且这个“女”总是画作鸟形(甲骨文金文女字不但有鸟形,还与“母”字相似,两者很难分辨)。用鸟祖观念去解释就能解释得通。史书虽然明确记载他们姓“姬”,“姒”,“赢”(秦之姓),但我们没有发现他们的后人真有以此为姓的,这已经说明问题了,这些并非真姓氏。
  甲骨文金文中的“女”字为什么常常带有鸟形并与“母”字相似?显然与一种奇特的观念有关。笔者以为,黑龙江阿城博物馆珍藏的满族民间鸟祖木雕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如图:
  阿城博物馆藏满族鸟祖木雕
  商王朝的开创者名叫商汤,又名“乙”(殷墟甲骨文中写作“祖乙”,“天乙”,或“大乙”),对此《说文解字》解曰:“乙者,玄鸟也,帝少皋之官也”,由此可见“乙”也是乌鸦的意思。
  《诗经》毛传注曰:“玄鸟, 鳦也,一名燕,音乙”,郑笺则曰:“有女简狄,吞鳦卵而生(周)契”,可见“玄鸟”就是“燕”。
  帝王以“乙”为名的现象后世继续出现,只是不见于汉民族中。《资治通鉴》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又名“亿”(乙),乙和亿原本是同一个字。正因为他们都有女直背景,都有鸟祖观念,才会不断出现同名同姓现象。
  字符不同是不奇怪的,这些字符由不同时代的人创造出来,创造者会在“乌鸦始祖”观念里加上自己的创造,便产生不同的字符,但其为“鸟人”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只要考之以音,便真相大白。
  《左傳?隱公五年》曰:“燕國姞姓”。地处辽河流域,明显具有女直背景的燕王姓“姞”,如此就更可能是“鹊”的异写了。
  其实以“契”(鹊)为号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消失过,《辽史》记载有东北有“乌马山奚”,这个“乌马”是阿尔泰语“圣母”的读音,而“奚”与《旧唐书》中的“霫”一样,都是“鹊”异写。《金史》记载金人四时致祭的神山共有四处,其中之一就是“乌麻山”,这也是“奚”本义是乌鸦的佐证。辽代贵族大墓中的壁画大多画有乌鸦也是佐证。
  先秦帝王们的乌鸦姓氏反映他们有鸟祖观念,那么有没有其他文字记载,能佐证他们的民族背景呢?回答是肯定的。
  《大戴礼记?夏小正?十月》曰:“十月……黑鸟浴,黑鸟者,何也?乌也,浴也者,飞乍高乍下也,时有养夜,养者,长也,若日之长也。”
  “夏小正”是《大戴礼记》中的一篇,记载的是夏代的历法。夏历是商历,周历,秦历的源出,从夏小正中可以窥见《颛顼历》的原貌。

  从夏小正可知,夏人“十月黑鸟浴”,且古人明确指出“黑鸟者”,即“乌”。夏禹部族有喂祭乌鸦习俗明矣!黑鸟们之所以“乍高乍下”,显然是因为夏人在喂食。
  周人也有喂食乌鸦习俗,《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曰:
  有瞽有瞽, (瞽gu,萨满巫师)
  在周之庭。 (在周天子的朝堂上)
  设业设虡, (业,板子,虡ju,具也,架子)
  崇牙树羽, (牙,猪獠牙,树,祭祀,羽,鹊也)
  应田县鼓, (应,小鼓,田,大鼓,县,悬也)

  鞉磬柷圉。 (鞉tao,摇鼓,柷zhu,漆桶,圉yu,木鱼)
  既备乃奏, (全部准备好后巫师开始舞唱)
  箫管备举。 (一齐举起箫管)
  喤喤厥声, (乐声悠扬)
  肃雍和鸣, (祝祷庄严)
  先祖是听。 (祖先听得很高兴)

  要注意这个“崇牙树羽”:在由萨满主持的祭祀大典中,周人挂起代表帝王权力的猪獠牙,竖起了喂食乌鸦的“索伦杆”,周人有乌鸦崇拜习俗明矣!
  女直先民的乌鸦崇拜在华夏文化中烙下的痕迹如此深刻,当儒家学说兴盛之后,乌鸦又被说成有孝行之鸟,成了“德”的化身,如《说文?乌部》:“乌,孝鸟也”,晋人《乌赋序》:“夫乌之为瑞久矣,以其反哺识养,故为吉鸟。”乌鸦被说成有反哺行为,成了孝道的代名词。这种反哺行为是否真实存在不得而知,反正谁也没见过。但“为瑞久矣”确是事实,作为权力的符合,帝王之鸟,这种浑身乌黑的食腐之鸟,曾飞舞于华夏文明起源的血色时空中,历史悠悠久远矣!

  日期:2014-01-24 12:46:35
  95 斯基泰与匈奴

  二千七百年前的欧亚大草原上活动着怎样的人?没有过文字记载。文字记载直到公元前七世纪才开始出现。我们从古希腊人的记载中得知,其时中亚草原上有“斯基泰”scythia人。
  欧洲学者一直认为斯基泰人是印欧人种,但丹麦学者指出斯基泰人与突厥、蒙古、满洲人有关。故阿尔泰语也被丹麦学者称为“斯基泰语”。 笔者以为,古希腊人所称的斯基泰人不是单一民族,而是一个庞杂的游牧族群,斯基泰人中肯定包含了匈奴,即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这样说,斯基泰人有令人震惊的习俗,他们把敌方首领头颅割下来,用头盖骨做成大酒杯,还要包嵌金银,并以此为荣。又说斯基泰人喜欢把敌人的头颅割下来,挂在马缰上晃荡。这不正是《史记?匈奴传》记载的匈奴习俗吗?汉末诗人蔡琰《悲愤诗》:“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这是匈奴远去的背影,也是匈奴有如此习俗的记载。
  希罗多德说,斯基泰人会杀死大量奴隶和妻妾来殉葬,也是匈奴的特征。他又说,中亚草原上的“阿尔吉帕?欧伊人”都是“秃顶”之人,这显然是指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的剃发习俗,而不是他们天生不长头发。“欧伊”可能是“兀颜”的异写。关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希罗多德这样说:
  “任何袭击斯基泰人的人都无法获胜,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城市或要塞,他们随处迁徙,而且精于骑射,他们的家就在他们的车上,这样的人怎能不所向无敌呢?”
  如此这般,他们不是匈奴又会是什么呢?希罗多德还说,斯基泰人的国王死后要用许多人殉葬,并且一年后的这一天,斯基泰人又会从国王身边选出50个人绞死。尸体用50匹好马驮着,按照一定的方式,再次把马和人殉葬在国王坟墓的四周。这正是成吉思汗蒙古人的习俗。成吉思汗死后第二年忌日也是再次殉葬了40个美女,并且都是从贵族中挑选出来。希罗多德还说:“他们并不用神像和神殿,他们中间有许多占卜者。”其所描写的完全是萨满教的特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