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51节

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谓“明堂”就是悬挂着日月图案,象征“天下”的周天子家庙。在那里,每一个参加祭祀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固定位置,高低不同的位置反映着血缘关系的差异。居于最尊贵位置的是“负斧依南面立”的周天子。所谓“明堂位”即是周人军事联盟中的政治地位。诸侯国间的尊卑等级关系也总是以这种助祭的方式来表达的。
  周天子家庙中举行的祭祖仪式也就是“周礼”的最高体现方式。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则是“周礼”的具体制订者,他也因此成了儒家理论中的圣人。
  日期:2014-01-25 17:26:53
  当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社会演化成草原帝国的时候,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血缘部落的军事联盟关系。氏族部落的贵族们通过库里台大会推举出自己的可汗之后,可汗原来的氏族便成为这个军事联盟的核心,可汗的姓氏也成了最尊贵姓氏。可汗原来的国成了“中国”。围绕这个国中之国的是一圈又一圈等级地位依次降低的诸侯国。这种社会结构很象俄罗斯套娃,层层相套。
  礼制原本就是这样一种祭祀方式。先秦时代的社会形态则是这种祭祀方式的社会延伸。礼制所表达和维护的是这样一种层层隶属的尊卑等级关系。
  礼制是游牧社会所固有的东西,当阿尔泰游牧民族出现的时候,这种“礼”就可能随之出现了。游牧民族掠人为奴的生存方式必然导向严格的尊卑等级定位,礼成为华夏文化的核心内容乃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周礼”并非是周天子所特创的,《礼》所记载的也并非只是周人之礼。礼的历史已经无比久远了,考古显示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代礼制就已经很发达了。《礼》曰:“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意思是说“礼”是代代相传而来的,到西周时代已累积得非常繁复了。

  在游牧文化主导的社会里,礼制主要体现在姓氏管理上。先秦时代“官”与“氏”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什么样的氏可以充任什么等级的官,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至于农耕奴隶连姓氏也没有,不在姓氏管理的范围之内,他们有的是永世不变的下贱身份。
  基于这种社会形态,姓氏管理最终成了古代政府管理的基本任务。北魏皇帝曾多次发布这种姓氏管理的律令,曰:
  “朕当决姓氏之首未……勾其旧籍,审其官宦……不得轻信其言,虚长侥伪。”(《魏书?官氏志》)
  又诏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所以殊等级,示轨仪……夫婚姻者,人道之始,礼之重者,莫过于斯,尊卑高下,宜令区别……今制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魏书?高宗纪》)
  北魏政府通过“详定北人之姓”,为所有鲜卑“代人”姓氏分出了尊卑高下,于是“礼数”大定。朝廷通过掌握“升降区别”之权,严禁贵贱悬殊者谈婚论嫁,以维护“礼”的神圣性。但社会总是变化着的,这种等级排序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据《魏书》记载,直到北魏末期,代人关于姓氏的讼争仍然不断,曰:“代人犹以姓族辞讼”。由此可见姓氏管理既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也是政府永远不可能完成的行政任务。

  日期:2014-01-25 17:50:20
  游牧民族都有强烈的等级意识,这种意识根植于每个人对血缘关系的记忆中。《蒙古秘史》记载,铁木真与他的“安答”(结拜兄弟)扎木合(且末)有共同的远祖,只是札木合是旁出,血缘关系没有铁木真高贵,虽然也曾有过“菊尔汗”(gür khan高贵汗)称号,但与铁木真相比他就无法不自卑。后来札木合战败被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两人有过这样的对话。铁木真说:“你是光着身子生出来的,我是穿着衣服出来的,你怎能不顺服我呢?”意思是说我生来就有贵族血缘和名分,你却没有,那么你怎能与比你高贵者为敌呢?札木合听后低头承认了,因为无法抵赖,这种血缘关系铭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札木合并不怕死,但他无法在血缘关系上不自卑。这便是游牧文化,每个人都牢记着自己的源出,都有强烈的不可磨灭的血缘等级观念。

  清代则有“宗人府”,那是登记和管理皇族血缘谱系的专门机构,由皇帝亲自掌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后金汗国,当时就已经开始用不同颜色丝带标识汗族内部血缘关系了。皇太极登基后再次重申皇族由两部分组成,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及子孙为皇族本支,称“宗室”,本支宗室登记于系有黄丝带的名册中,俗称玉牒,在册之人以腰系黄带为标志。而努尔哈赤的伯叔兄弟及旁支,登记于系有红丝带的名册中,在册之人以腰系红带为标志。这二部分人被称为“天潢宗派”,个个俸禄丰厚,可分得庄园五万亩以上,年俸银万两以上,世袭罔替,入朝为官官阶起点最高,而“黄带子”更是最尊贵血统的代名词,其他满洲官员则一律系蓝色腰带。如此一来“礼”又大定,所有人的血缘等级关系一目了然。

  华夏文化中的“礼”到底从何而来?孔子其实已经给出过答案,曰:“礼失而求诸野”。汉字“野”本义就是草原,如“牧野”,孔子已经把礼的来源说得很清楚了,它就来自北方野地,等级森严的游牧社会才是周礼之渊薮,游牧民族才是礼的正宗传人。
  不信你去蒙古包中看看吧!蒙古人自古以来就对蒙古包内的坐位有清楚地划分,男人坐在西面,女人坐在东面。除此之外男人们要按辈份高低,岁数大小由西开始排座次。东面的女人们也如此。蒙古包的正北方,有家长之座位。客人如骑马而来,从蒙古包的哪个方向下马进包也有规矩。你应当在蒙古包的西北下马,一定要从西面绕到毡包门口,不能从毡包东面进去,万万不可造次。进入蒙古包不能从尊长前面走过,而要从他的背后绕过去,如此等等,蒙古人称之为“昆都烈”,笔者推测这就是汉字“礼”的原始读音。

  华夏文化中的“礼”就是从这样一种血缘文化和草原习俗中产生出来,礼所表达的原本就是游牧文化,礼是游牧文化固有的东西,而这正是我们理解华夏文化,描述华夏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这种游牧文化指导下产生的华夏文明必然地导致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酷的奴隶制,乃是由游牧文化的特质决定了的,严酷到人可以象动物一样被大批地用作殉葬或献祭。我们应当能够想象出来,男女之间必然会产生两情相悦、互相怜惜的情形,乃是自然情感,动物都有的原始本能。但考古挖掘显示,妻妾和性奴仍然是先秦时代殉葬的主要对象,可见人类的自然情感是能够被人类的等级观念完全驱逐的。

  《礼记?曲礼》曰:“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先秦时代所有关于杀戮和刑罚的条文都是针对地位低贱的下人和奴隶们的,而“礼”是用来规范社会上层的,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去对照入座,那些平民,即“庶人”原本不在礼所管理的范围之内。也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礼”的原始属性和本质内涵之后,才不会再以什么“礼仪之邦”而去沾沾自喜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